潮汕为什么分为三市(潮汕三市有什么不一样)
潮汕为什么分为三市(潮汕三市有什么不一样)糕粿的例子其实就很好地反映了三市的人文基因的细微差异之处,也算是各有秋千。汕头是一杯鸡尾酒,多彩但是太过复杂;潮州是一杯凉茶,传统但是缺少刺激;揭阳是一杯白开水,简单但是贵在真实。回过头来说糕粿,汕头和潮州糕粿的吃法我们已经介绍过了。那么揭阳人是怎样吃糕粿的呢?虽然也有炒的,但是揭阳人糕粿的主要吃法却是汕头人和潮州人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糕粿处于微热状态时,直接淋上酱油和蒜头油,然后开吃,就是么简单。汕头人吃糕粿的普遍做法是炒,特别的地方是最后要撒满糖粉。如果你喜欢吃辣还可以加上辣椒酱,而潮汕本土的辣椒酱又是有点酸甜的,再加上一般都是炒芥蓝,也会带有点芥蓝的苦涩。因此一盘汕头的炒糕粿,吃起来就像在体验人生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贪嘴的人也许还要加上虾,蚝等各种海鲜配料,那味道就更加多元了。反正咸甜咸甜就是我对于汕头的印象。而潮州的炒糕粿就不下糖了,它的最大特点是下咖喱。虽然带有点南洋的风
时不时总有人提出了“谁是潮汕的老大”这一个无聊的话题,这事就跟探讨“潮汕三市谁是文化正统”一样没有意义,比较了之后又能怎样?也许只会徒增分歧。与其比较高低与强弱,不如比较各地的有趣差异。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三个城市的差别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虽然潮汕三市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就像一对父母生了三个儿子,基因是同源的,但个体最终表现出来还是颇有差别。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以三个城市的老城区为比较对象,聊聊三个城市的不同之处。
如果把潮汕三市比作三杯饮料的话,我认为是这样的:汕头是一杯鸡尾酒,它多元化;潮州是一杯凉茶,它传统;揭阳则是一杯白开水,非常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比较。
我们先说说三市在饮食上的一些小差别,以吃糕粿为例。
汕头人吃糕粿的普遍做法是炒,特别的地方是最后要撒满糖粉。如果你喜欢吃辣还可以加上辣椒酱,而潮汕本土的辣椒酱又是有点酸甜的,再加上一般都是炒芥蓝,也会带有点芥蓝的苦涩。因此一盘汕头的炒糕粿,吃起来就像在体验人生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贪嘴的人也许还要加上虾,蚝等各种海鲜配料,那味道就更加多元了。反正咸甜咸甜就是我对于汕头的印象。
而潮州的炒糕粿就不下糖了,它的最大特点是下咖喱。虽然带有点南洋的风味,但是味道就是一般人接受得来的,而主要的配料大多也就是鸡蛋。因此在潮州人观念里面,咸就是咸,甜就是甜,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汕头咸甜咸甜,潮州咸甜分明,这点就是汕头和潮州的最大差别。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还可以联系到另外一种食物,水粿。汕头的水粿加完萝卜干后还要淋上糖浆,依然还是咸甜咸甜;潮州就不一样了,只下萝卜干,咸就是咸,甜就是甜。
回过头来说糕粿,汕头和潮州糕粿的吃法我们已经介绍过了。那么揭阳人是怎样吃糕粿的呢?虽然也有炒的,但是揭阳人糕粿的主要吃法却是汕头人和潮州人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在糕粿处于微热状态时,直接淋上酱油和蒜头油,然后开吃,就是么简单。
糕粿的例子其实就很好地反映了三市的人文基因的细微差异之处,也算是各有秋千。汕头是一杯鸡尾酒,多彩但是太过复杂;潮州是一杯凉茶,传统但是缺少刺激;揭阳是一杯白开水,简单但是贵在真实。
如果你觉得糕粿这个例子还有点单薄的话,那也可以多聊聊些其他方面的。比如喝茶的偏好差异。
汕头人喝茶的包容度是比较高的,每个家庭存放的茶都不只一种,往往会有单丛,铁观音和大红袍等。这一点跟潮州人和揭阳人明显不同。
潮州人喜喝单丛,毕竟单丛是潮州的特产,自家的茶不喝,哪还喝什么?始终更愿坚持传统中的那一股贵族气质。
而到了揭阳,又不一样了。本土揭阳人是不喜欢喝单丛的,认为单丛太霸道,当然也没有汕头人那么会享受,大多数家庭喝的茶主要还是本土的炒茶。炒茶是揭阳的特产,属于重火炒制的绿茶,这种茶除了实惠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伤胃。炒茶让人感受到的一种苦尽甘来的意境,质朴且实在。
又比如在老城建筑上的特点差异。
汕头在老城的主要建筑代表就是小公园的骑楼建筑,它代表着汕头的兼容并收,见证了汕头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转化,是汕头人文多元化上的体现。
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潮州的处处古香古色,老城区的古城楼、湘子桥、22座牌坊和开元寺无不体现古城风韵,而附近一带成片整齐规划的古府第则是最潮州传统意蕴浓郁的体现。
揭阳则是一个另类,依然普通得让人意外,又意外得让人惊喜。它的老城没有汕头大规模的骑楼建筑,也没有潮州成片的古建筑群。似乎各式建筑都是散落式分布的,第一眼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但是仔细走走看看,就会发现那里有着号称全国规模第二大的孔庙、粤东最大的传统民居丁日昌府、明清一条巷和榕城拍铜街一带依然住人的骑楼建筑,看似杂乱无章的混合分布式建筑,却隐藏着不少惊喜。
再比如在女人集体人格上的差异。
女人的集体人格就是也是一个地方人文特征的体现。潮汕姿娘传统优点总结起来就是温良恭俭让。而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潮汕女性人格在潮州女人的身上是保留得最多,次之是揭阳女人,保留得较少的是汕头女人。这代表着的是传统和时代的碰撞,很难说出孰优孰劣,只能说总有那么些韵味上的差别。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对外来事物吸收的态度上来看看潮汕三市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潮汕的肠粉是在20世纪改造广州肠粉而来的,却在三市分化出了三个不同的流派。
汕头肠粉用料非常丰富,蚝、虾、牛肉和腊肠等等,汕头人的态度是料一定要丰富,毕竟他们认为像广州人那样吃肠粉还是太单调了。而潮州的特别之处则是要淋上潮汕的花生酱和芝麻酱,使肠粉更适合潮汕人的口味。至于揭阳的肠粉主流则是非常简单了,普遍是老三样:肉末、鸡蛋加青菜。简单就好,要吃出食物最纯粹的味道。
······
其实还可以通过其他很多的例子来阐述潮汕三市在人文基因上的细微差别。当然这事也绝不是空穴来风。从社会学的角度,是可以进行解读的。
汕头自1860年开埠之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广泛的,一百多年的文化冲击为汕头这个地方创造了多元的基础,同时汕头市由潮汕各县移民集聚而来的城市,自然也带有潮汕各县的痕迹,综合之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汕头特色。
潮州作为潮汕地区曾经一千多年的府城所在地,传统的人文气息就是潮州的最大特点,处处掩盖不了那积累千年的文化。
而揭阳,自古就是潮汕地区小农经济意识最浓的地方。因为揭阳整体不靠近大海,所以古时以农耕经济为主,正如潮汕自古便有“揭阳米县”这样一种说法。农民的特点就是务实和质朴,这也倒导致揭阳人文基因上的追求实际大过于追求形式。
不同的地区的人,会有不同的群体特征,潮汕内部的分化,也是如此。一杯鸡尾酒、一杯凉茶和一杯白开水,就是凑成了各有千秋的潮汕内部世界。愿这对比能够加深老乡们对于潮汕三市在人文特征上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