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张益唐零点猜想学术报告(热议零点猜想论文背后)
北大张益唐零点猜想学术报告(热议零点猜想论文背后)从个人经历来看,就不难发现张益唐的“不一样”:因为博士毕业后没有拿到推荐信,没能找到可以接纳自己的教职,他一度生活潦倒,在赛百味帮过忙,也当过大学里的临时教师。徐迟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曾这样总结数学家陈景润:理解人不容易;理解这个数学家更难。对张益唐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据悉,20世纪初,有很多数论专家都想去做“零点猜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成功。张益唐的同事、数论学家Stopple曾说,如果张益唐能对此作出证明,那么加上他的上一份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其概率)就像是同一个人被闪电劈中两次。“如果他从未成名,那么做出这项工作也会让他跟上次一样被世界瞩目。”目前,有关张益唐这篇论文的准确性,还有待专业严谨的同行评议。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以此为契机,了解这位数学家背后的故事。而张益唐不事张扬、忘却得失,如赤子一般向至难问题进发的姿态,本身就具有超越数学领域的动人价值。张益唐在北大课堂上。图
张益唐在大学演讲。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
“零点问题把整个数论分成了两个宇宙。第一个宇宙里存在零点,第二个宇宙不存在零点。问题是,我们到底是生活在哪个宇宙里头?”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有消息称美籍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已完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张益唐将于近日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进行“关于郎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学术报告,届时,关于这一论文的神秘面纱或将全面揭开。当然,该论文中的证明是否正确,也有待数学界同行的检查。
此前,张益唐发表题为《素数间的有界间隔》的论文,为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提供了一个新方向。这不仅给张益唐带来巨大的声名,也让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大学讲师跻身世界重量级数学家之列。而事实上,那次证明只是一次“旁逸斜出”,零点猜想,才是真正萦绕在张益唐心头20多年的数学“大问题”。
据悉,20世纪初,有很多数论专家都想去做“零点猜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成功。张益唐的同事、数论学家Stopple曾说,如果张益唐能对此作出证明,那么加上他的上一份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其概率)就像是同一个人被闪电劈中两次。“如果他从未成名,那么做出这项工作也会让他跟上次一样被世界瞩目。”
目前,有关张益唐这篇论文的准确性,还有待专业严谨的同行评议。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以此为契机,了解这位数学家背后的故事。而张益唐不事张扬、忘却得失,如赤子一般向至难问题进发的姿态,本身就具有超越数学领域的动人价值。
张益唐在北大课堂上。图/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徐迟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曾这样总结数学家陈景润:理解人不容易;理解这个数学家更难。对张益唐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从个人经历来看,就不难发现张益唐的“不一样”:因为博士毕业后没有拿到推荐信,没能找到可以接纳自己的教职,他一度生活潦倒,在赛百味帮过忙,也当过大学里的临时教师。
过往40多年的学术生涯里,张益唐只发表过少数几篇论文,完全不符合世俗意义上的“学术人”要求;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常独来独往,被称为一匹“孤独的狼”。直到有关孪生素数猜想的论文发表,各类奖项接踵而至,张益唐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传奇性叙事之外,张益唐的人生其实始终坚守着一条主线:保持一份“纯粹的野心”,专注地去攻克那些“大的难题”。这份追求有如大海捞针,它意味着自己会像苦行僧一般求索,哪怕耗费数十年的时间,最后也可能一无所获。
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偏离主线的事物也就会被他有意无意地淡化和忽略,哪怕它们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
因此,不管成败与否,不管张益唐的这篇论文能否通过同行评议,这份心思纯粹、执着于一事的努力姿态,敢于向尖峰难题进发的勇气,都值得敬佩,自然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张益唐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受到各种浮躁风气的影响,也难免要在听从本心与功利化考量之间作出抉择。也许,很少有人能像张益唐一样,真正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保持一份“纯粹的野心”。但无论如何,他追求极致的故事都能提供一种启发:在生活的庸常、世俗的标准之外,别忘了把脚步慢下来,听一听自己的本心,想一想自己的初心。
撰稿 / 任冠青(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