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更有力量让人逃避正确的成长(自卑感人人都有)
自卑更有力量让人逃避正确的成长(自卑感人人都有)阿德勒说,当人面对一个无法应付的问题时,如果自身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会感觉到自身无能为力,此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绪。从心理学上来说,姜文的内心深处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骨子里带着自卑的情结。这种自卑情结源于早年和母亲相处的模式,没有从家庭中获得爱,加上长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以致总觉得只有自己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母亲才会疼爱他。直到后来,阿德勒把自身多年的经验整理成书《自卑与超越》,此书融合了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思想,自1932年出版以来,畅销全球80余年,成为研究大众个体心理学的必读经典。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要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在一期《十三邀》节目里,演员姜文说到自己母亲时,坦言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从小一直努力讨好母亲,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高兴。拿着中戏录取通知书进门,母亲却面无表情,反倒催促他洗衣服。等他有了足够能力,为母亲买了一套新房子,她
英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在《可爱的诅咒》里讲了一个故事:在参加侄女的婚宴上,她不小心摔了一跤,但为了不让众人担心,强忍着照常开车划船,直到送走客人之后,被医生诊断为骨折损伤。
那一刻,她发现自己一直以友善待人当做准则,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尽力避免产生任何冲突,即使自己满心委屈,内心却不敢让别人失望。她把这种人格称为“圣母型人格”,也就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什么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讨好型人格往往是自我价值感不足,更深层次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情结。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本人就是战胜自卑,逆袭人生的成功典范。他从小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患有驼背,个子也低,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几乎致命,从此立志长大学医。直到后来,他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成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并与弗洛伊德、荣格合称为20世纪心理学三大巨头。
直到后来,阿德勒把自身多年的经验整理成书《自卑与超越》,此书融合了他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思想,自1932年出版以来,畅销全球80余年,成为研究大众个体心理学的必读经典。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要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一、自卑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一期《十三邀》节目里,演员姜文说到自己母亲时,坦言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从小一直努力讨好母亲,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高兴。拿着中戏录取通知书进门,母亲却面无表情,反倒催促他洗衣服。等他有了足够能力,为母亲买了一套新房子,她也没有领情……
从心理学上来说,姜文的内心深处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骨子里带着自卑的情结。这种自卑情结源于早年和母亲相处的模式,没有从家庭中获得爱,加上长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以致总觉得只有自己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母亲才会疼爱他。
阿德勒说,当人面对一个无法应付的问题时,如果自身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会感觉到自身无能为力,此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绪。
从我们出生的时候开始,每个人的认知系统都是从自我开始的,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所处的世界。如果这种理解方式一旦出现偏颇,那么就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模式,并且自身往往意识不到。由此可见,童年生活经历对人生影响很大,那么哪些人最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呢?
第一种是生理缺陷,因为先天因素导致身体缺陷的孩子,往往心里负担很重,他们大多只会关心自己的感觉,在和身边的人比较时会感到沮丧,甚至受到同伴的嘲笑,从而加深自卑感。
第二种是娇纵宠坏,被父母宠坏的孩子,过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做命令,认为与众不同是他与生俱来的权利。生活一直在获取,却从不给予,在面临困难时,只能乞求别人帮助。
第三种是情感忽视,被父母长期忽略的孩子,他们从不知道爱与合作是什么,不知道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情感和亲近,认为世界是冷漠的,不断怀疑别人,同时也不能信任自己。
这三种情景经历,很容易让人对生活赋予错误的理解和意义,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对于这些孩子,童年的生活经验会影响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以及回应的方式。
二、战胜和超越自卑,需要认识自己近年来,娱乐圈很多明星人设坍塌事件频出,从中可以窥视出明星隐蔽的自卑感。
如果一个人选择成为明星,想要获得市场和商业利益,那么就需要满足大众的诸多需求,这就要求明星的行为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通过包装打造人设形象,并且他们不能表达负面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在人群之中,我们总能发现自己所达到的位置不如人意。那么,对于内心的自卑感,普通大众是怎么面对的呢?
在阿德勒看来,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每个人都会采取某种方式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也即本能地超越自卑,实现个人价值。在面对自卑感的问题上,人们往往有两种方式,要么直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选择逃避,寻找优越感以作补偿,通过采取其他方式来欺骗自己,营造自己强大的假象。
现实中,有很多为弥补自卑感而寻找优越感的具体案例:
比如,当婴儿发现眼泪和哭泣可以驾驭大人的时候,他就变成了爱哭的娃娃。
比如,身高矮的一方总会选择性踮起脚尖,来营造优越感,消除内心紧张状态。
比如世上傲慢自大的人,骨子里大多是自卑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别人都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就人性而言,追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类的通性,可有很多人在追求优越感上却采用了错误的方式,朝向生活中毫无用处的地方。
比如书中的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从7岁就开始偷窃,12岁开始和男人在外过夜,而实际上她一点也不喜欢拿人家东西,也不喜欢和男孩子到处游荡,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和父母抗争,让父母觉得他们管不了她!
对于如何战胜和超越自卑,阿德勒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改变自己的想法,要直面问题本身,不要选择逃避。二是树立有意义的目标,优越感要建立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是对别人有价值的利他行为,同时也是利己的表现。
三、世界很大,生活的意义在于自身从童年开始,我们一直都在摸索生活的意义,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外界事物进行理解并赋予意义。
实际上,我们所感受的世界,并不是全部事实,只是真实世界里的一部分,加上自身理解所筛选的结果。
在我们所处的生活中,有三个重要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
一是人类居住在地球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的表面去生活;二是每个人不是孤岛,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别人发生联系;三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生命的延续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
由这三种事实进行延伸,可以发现人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可分为三种,就是如何寻求一份职业进行谋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互助合作,以及如何经营家庭生活,也就是职场问题、社交问题和两性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反应,能够体现出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说到生活的意义,其实意义本身在于我们如何定义,现实生活是基于自身的认知进行理解的。比如,一说到猪肉,我们就想到猪肉是用来吃的,这个过程就是人类本身赋予猪肉的意义——可以用来吃的,也即猪肉的意义,对于我们是有价值的。
从个体心理学上来说,生命的意义是对他人有益的,个人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也就是利他的行为。这正是阿德勒所强调的,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奉献、关注他人以及以合作为基础的互益行为。
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生活的意义,可通过三点进行:一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求,二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白自身所必须接受的事实,三是积极与他人合作,建立互利关系。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阿德勒认为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为基础的,自卑感会引导人们尝试改变自身的行为,帮助我们不断成长。通过积极的引导,人可以超越自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并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