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挖出黄金文物(憨小伙挖到超重金兽文物)
老农挖出黄金文物(憨小伙挖到超重金兽文物)事情要追溯到1982年2月10日,元宵节刚过,正月十七上午,南窑庄生产队要集体疏浚水渠,为春耕做准备。盱眙水塘子挖出宝藏的事情,比小龙虾出名要早,了解这段往事的人,越来越少。这批国宝是村民疏浚水渠时,无意中发现的。第1天上午挖到后,几经波折,下午存入县银行金库。南京博物院连夜派人持上级文件对接。第2天上午,在全副武装警卫护送下,挖宝农民秘密将文物送到博物院,妥善安置保护,才避免一场国宝文物流失的风险。那么,南窑庄窖藏国宝的发现,惊心动魄24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批重量级文物,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当初挖到国宝的农民,今天又在哪里,过得怎么样?本文约6600字,全方位披露国宝捐献始末,为大家揭秘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
江苏盱眙,水塘多,盛产小龙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故乡。
曾经,这里还发现一窖国宝文物,轰动一时,热度不次于其他重大考古发现。
这就是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迄今保持着中国单件金兽文物最重的记录,而储存金器的一个“破罐”,更被列为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禁止出国展览国宝文物:南窑庄窖藏出土
这批国宝是村民疏浚水渠时,无意中发现的。第1天上午挖到后,几经波折,下午存入县银行金库。南京博物院连夜派人持上级文件对接。第2天上午,在全副武装警卫护送下,挖宝农民秘密将文物送到博物院,妥善安置保护,才避免一场国宝文物流失的风险。
那么,南窑庄窖藏国宝的发现,惊心动魄24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批重量级文物,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当初挖到国宝的农民,今天又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本文约6600字,全方位披露国宝捐献始末,为大家揭秘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
01 生产队集体出工,队长三弟到场晚,分到一块烂泥地,因祸得福挖出稀罕物盱眙水塘子挖出宝藏的事情,比小龙虾出名要早,了解这段往事的人,越来越少。
事情要追溯到1982年2月10日,元宵节刚过,正月十七上午,南窑庄生产队要集体疏浚水渠,为春耕做准备。
万家老大是小队长,带着队员到达现场,用锄头量完劳动区域,根据人数,分派好任务。万家老三因媳妇怀孕,在家照顾,耽搁了时间,姗姗来迟,不得不接受最后剩的一块淤泥又多又深又难挖的烂泥渠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修水利
当时参加劳动,万家三兄弟都来了,万家老大是生产队长,负责分配劳动任务。万家老三来得晚,分到任务最重一块地,小伙挺憨厚,也没多想,跳进去直接开干了。
大哥是队长,自己兄弟不能给亲哥抹黑,万家老三集体劳动迟到,心里正有一丝不安。而他20多岁小伙正当年龄,精壮能干,惯干农活,挖个渠子整个水塘跟玩儿似的。
万家老大作为队长兼大哥,想的是赶快把自己这块捯饬完,好帮着三弟一块弄。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没想到,接下来真就让万家兄弟撞到贵重物件了。万家老三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挥圆双臂,像车轮子飞滚,嗷嗷地干着,一锄一锹铲下去,淤泥渐少,想到家中待产的妻子,男人的责任感更激起他千百倍干劲儿。
平整田地热火朝天的场面
突然,“咣当”一声,淤泥深处传来一记闷响,万家老三以为䦆到石头,兜锄头像掷淤泥一样,将东西撂在田沿上。
从下锄到撂一趟动作完成,只有5秒,却发生两件怪事,引起他的警觉:其一,兜铲时感觉有双手往下拉扯锄子,咋这么沉,石头也不至于吧。其二,抛甩到田沿时,老三分明瞥到锄头上一闪,转瞬即逝。
顾不上干活,丢下工具,奔过去看到一个沾满淤泥的方型物件,他下意识地清理淤泥,一只黄颜色的“狗”呈现。
“哥,快来看,挖到一只铜狗。”凭颜色,老三隐隐觉得是铜质的,他招呼正在旁边埋头干活的老大,万家老大跑过来,端起这只“狗”时,凭阅历,似乎意识到什么。
万家老四发现老大老三有情况,也过来了。此情此景,让兄弟仨面面相觑,短暂交换过眼神,兄弟间的默契发挥了作用,老四二话没说,跳下去在原地挖起来,很快又挖出个沉甸甸大罐子,罐子里除稍有水气,还有数十块黄色物件。
他们不知道这些究竟是什么东西,就在工地给大家传看,结果也没人能说上个子丑寅卯。
当时发现的文物拍照
于是,万家老大从罐中拿出两块,贴胸放进口袋,打算去公社报告,做进一步勘验,并叮嘱老三老四抱着剩余东西,先回家小心存放。
短短一会儿,就有人悄悄传说,瞅那分量,八成是金子。参加劳动的村民这才突然明白,万家兄弟挖到了值钱宝贝。
现场离公社只有几里地,万家老大在去公社的路上,不断有人跟上来打招呼:听说挖到金子了,让我们看看呗!万家老大也不搭腔更不多言语,只顾赶路。结果人越跟越多,他害怕有什么闪失,一溜烟跑起来,很快就到公社找到正在开会的负责人,公社通知联系县里银行,准备好车,一起到县上做鉴定,他才松一口气。
同时,老三老四抱着“狗”和罐子跑回家,插门关窗,将东西放水里洗干净,上称一过,全家人瞬间明白咋回事儿了。
02 挖渠所获了不得,千人围堵,情况紧急,外面喊着观宝分金,里面叫着房塌了“咱村挖到宝藏了!”在没电视,消息不便传达的上世纪80年代初,“挖到宝”的事儿在人们口中四处窜荡,像晴空响霹雳,在南窑村及马湖大队传开,也惊醒常年务农的人们的耳朵。
上世纪80年代,集体劳动场景
当时的人们穷,刚刚能吃饱肚子,哪里见过什么宝藏,当听到一堆黄金,更好奇得睁大眼睛。很快,有了新传言:村里要分金子了,到万老三家集合,去了有份,不去没有。
抱着猎奇和发财的心理,南窑庄的村民,从各家各户出来,在村道上汇成一股长长人流,向目的地万家老三的土房子赶来。
村民们脚步匆匆,纷纷议论:
“听说一大堆,值多少钱啊?”
“黄金本来就贵,又是地下挖的,肯定是无价之宝,多少钱买不到。”
“栓子,你说这金子在咱村发现的,是不是真的大家伙一块分?”……
没多大工夫,万家门口方圆500米范围,从最初十来个人,激增到几百,接着又1000多人,然后陆陆续续涨到两三千。
好家伙,乌央乌央,跟乡下赶集上庙会似的,万家猪圈被挤倒,鸡舍被踩塌,窗户残破不全,几乎被完全拆掉,大门口一帮青壮劳力,时刻都有冲进万家院子的可能,木门时不时被焦躁的人群以着急看金子为由踢上两脚。
80年代节庆集会,人山人海
挤不到门前的人,有的爬到邻居家院墙上,有的攀上路边树,而树枝经不起重压,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劈折声。
即便是一堆黄金宝藏,如果有现在这么多传播渠道,恐怕不会出现群众云集围观的壮观场面。但那毕竟是八十年代初。
万家屋内,宝物锁在木箱里,老人坐在木箱上,妯娌几个将箱子团团围住,老三和老四一人拿铁锹,一人执棍,分立门两旁,万分紧张地采取拱卫姿势。
有人觉得,这太夸张了,至于这么紧张如临大敌一般?
可更夸张的还在后面,院外人群喊着要看金子,多次冲击大门,哐哐哐被撞开,门框已经让人踩烂。声音传到里屋,吓得坐在宝箱上的万家老人,姿势骇得瞬间从坐换成了趴,连连大叫:“救命啊!快来人哪!房子要倒掉了!”
03 县里同志及时增援,现场机智化解危机,带国宝安全脱身,存入银行金库起初,当人们涌向万家,30里外县城,3辆坐满警卫、公安和银行人员的汽车也正在来南窑庄的路上。
汽车达到南窑庄,接近万家,因为人多,难以继续开动,车上的人只能下来步行。可是还没走出几米,就被人堆阻断去路,前来观宝分金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早已将万家围成铁桶阵。
好在有大队支书前面开路,才艰难拨开人缝,挤进万家的院子。
银行人员验明金子的真身,的确是纯金,且含金量高达99%。另一个储存金子的破罐,锈迹斑斑,初步断定为青铜器。
经过称量,现场人员几乎同时发出惊叫,黄金总重量超过40斤。
所有宝藏被拍照,根据屋外汹涌的群情,为以防万一,最好的应对之策,是全部带走。可是人那么多,怎么可能安全无虑、悠哉悠哉带金子脱身?
现场负责的同志当机立断,沉着应对,凭借对父老乡亲的了解,他很清楚村民的心情和真实动机,只要妥善处理,照顾到大部分人的心情,大伙儿也不会刻意刁难,或故意跟咱过不去。
但是,话说在前头,这是万家兄弟仨挖到的,如果带走,就代表自愿上交国家,他们真的都愿意吗?
的确。万家三兄弟刚将宝藏运回家时,妯娌们曾商量将金子论称平分,因为是老三首先发现,金属壶归老三。
那个年代,人们虽然过着苦日子,但是对国家对集体的感情很深,在村里当小队长的老大首先不认同这种自私自利行为,不同意平分,于是也就作罢。
从这一刻起,以万家老大为首的三兄弟,已经暗暗决定要将宝藏捐献国家了。只是,刚挖到宝藏,他们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是啥?值不值钱?真有那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万老大嘱咐弟弟们看好东西,自己立刻揣两块金子到乡里报告去了,然后从乡里联系县里,紧赶慢赶拿去鉴定。
在县银行,当行长亲口说出是地道高纯金时,一直悬在万家老大心里的那颗石头,扑通就落地了。万老大告诉行长,家里还有几十斤这种黄金,行长的心却悬了起来。
为防不测,行长即刻向上汇报,请求县里增派得力人手,赴万家查验收取,能取回放地下金库自然更安全。很快,公安及警卫坐满3辆车从县里直扑南窑庄。
就在群情激昂,眼看要出事的紧急时刻,县里同志赶到了,既解万家燃眉之急,又切实保护了这批与其说是宝藏不如说是文物的贵重物品。
所以,负责同志提示万家兄弟自愿捐献,三兄弟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当场写下捐宝申明:我们上午挖到的黄金自愿全部交给政府!
下午2:30分,事情办妥,文物打包完毕,负责同志将万家一张老方桌抬到门口,缓缓登上桌子,对后面万家兄弟说:“把罐子拿过来,给大家伙儿看看!”
那同志本就气宇轩昂,抬头挺胸,一下子就镇住场子,现场逐渐安静下来,他抱着罐子,声如洪钟:“瞅见没,就一个破罐,有啥可看的!”说着举在空中晃了晃,给大家看过。
此时,人群中有人喊道:“没看到金子,那是全村大家的财产,我们要平分。”
其实,除了金“狗”又大又重,不便拿出,其他马蹄金、麟趾金、金币都装在罐里,真要将金子拿出来招摇的话,恐怕更麻烦,不好收场。所以,那位同志抱着罐子给大家看,并特别强调这只是一破罐,并非啥值钱东西,大家看看得了,别多想。
聚集村民虽多,围堵现场,但不少是来看热闹的。可这会儿却有人喊“村里挖出要平分”,像半空炸雷,在人们头顶上响起。
此言一出,万籁俱寂,所有人都看向方桌。负责同志转念一想道:“刚才提出意见的同志,请站出来大家认识一下。”如此反复问了三次,却没人出面。
“既然那位同志不愿站出来,今天大家来了,看了,就一个破壶嘛,并不是谣传的金子什么的,时间不早了,大家伙儿都回去忙活吧。”
“没金子,我们要看挖到东西的人!”人群中又有打岔的。这个要求可行,那就看看吧。
2005年,挖宝人万家老三在博物院陈璋圆壶前
那同志从桌上下来,万家老三代表兄弟仨,犹豫中上了桌子,头一次像审犯人一样让这么多人看,说腿不抖那是假的,毕竟真有金子,接下来谁知道还会出啥幺蛾子。
幸运的是,大伙儿预期基本达到,虽然有点小失望,但看了“罐子”,看到真人,过了眼瘾,心想大老远跑来也值,于是渐渐散去。
最后,老三抱罐,老大和老四两边随从,一起上车,在荷枪实弹的警卫保护下,下午四点多,将罐子、金子存进了县银行金库。
04 南窑庄窖藏震惊全国,中国文物发现的最重单件金兽,破罐是极贵重国宝没有不透风的墙,媒体很快报道盱眙挖到了宝藏。北京的银行和江苏的南京博物院,均有意收藏这批宝贝,其中银行答应提供30万资金,以回馈盱眙。
近水楼台先得月,南京博物院连夜取宝,获得省市县支持,第二天上午,万家兄弟亲自把宝贝送到博物院进行收藏。
贵重文物武装押送
在专家共同研究见证下,这批南窑庄窖藏的宝贝,身世陆续真相大白。
南窑庄窖藏,共发现文物38件,包括:青铜器陈璋圆壶;西汉金兽、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楚国钱币“郢爰”。
窖藏的具体情况:金兽压在圆壶上,刚好堵住壶口,其他金饼等一起在壶内,满满当当一壶,被发现时金兽肚子里还嵌着几块。
(1)金器共41.5斤。
西汉金兽,看起来像狗,也有说是狮子、老虎和豹子,但较多支持豹子的说法,重18.2斤,长约16厘米,高约10厘米,宽约18厘米,金含量99%。
西汉金兽
金兽呈趴俯状,头大尾长,眼大如铃,炯然有神,似虎类豹,张口露齿,很是警惕,似将一跃而起。头顶环纽,空腹厚壁,内有“黄六”二字。初步判断为西汉初年,环纽类似天平砝码,是汉廷府库权利的象征,也有认为是镇库辟邪之器。
金兽身上的锈迹,为青铜壶长年累月所染
该金兽的制作工艺,采用青铜铸造与金器锤击相结合,兽身清晰可见鳞片斑驳状貌。
9块半金饼,重约5.7斤;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约9.7斤;11块金版楚国钱币“郢爰”,重约6.5斤。
金饼
马蹄金
麟趾金
整版的郢爰
每一小块金片都刻有“郢爰”二字
“郢爰”(ying yuan),是春秋战国楚国的称量货币,主要在上层贵族流通,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爰为整版制作,一版大致50块,使用时拿工具切割小块即可。
整版郢爰极其稀缺,中国人民银行曾开出50亿元/版的收购价。小块郢爰较多,据报道,四五小块一共才22克,就拍到1900万的高价。
(2)金属壶重12.5斤。
所谓的“破罐”金属壶,后经确定为青铜器,俗称陈璋圆壶,大名: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为战国中期容酒器。它重达12.5斤,高约24厘米,口径约13厘米,腹径约22厘米,圈足约14厘米。
陈璋圆壶
由三大部分构成:器身(内胆)、肩及腹部网套和底座(圈足)。其中,内胆悬空,平均厚度约1毫米。在薄如蝉翼的壶壁上,进行雕凿镂刻,难度可想而知。
错金银纹饰的兽首衔环
该壶在青铜惯常的大器中,算迷你的,采用失蜡法浇铸制作,工艺独特,水准极高,包括镂空、错金银、铸接、焊接、篆刻、微雕等,将金银、长龙、梅花钉构成的三层立体网络装饰壶面,精细复杂,手法炉火纯青,不仅是先秦工艺集大成之青铜器,而且地位显赫。这在青铜史是很罕见的。
05 陈璋圆壶的真实身份与出处,南窑庄西汉窖藏文物价值难以估量陈璋圆壶上刻有3处铭文,解读其信息,即能揭示真实身份。
其中足部内侧,刻4字,因腐蚀受损,模糊难辨,大致看是“王后右酒”,推测为使用者刻记。
口沿内壁铭文,依稀可见
第二处铭文,位于铜壶侈口沿内壁,刻铜壶制作序号、名字与容量的文字,共11字,当为工匠用燕国文字铭刻:
廿五,重金络霝,受一觳五升。
该铜壶容量约3000毫升,即指“一觳五升”。
第三处共29字,在圈足外,使用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文字:
隹王五年,奠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起,齐臧戈游。陈璋内,伐燕毫,邦之获。
这段文字信息量较大,记录该壶从哪儿来的。齐宣王五年,初冬,齐国大军出动攻打燕国,大将陈璋一直打到燕国的国都,从燕国宗庙亳社,获得该青铜壶。
说白了,就是两国打仗,青铜壶是胜方齐国战利品。而该壶作为燕国当时的国宝,价值相当大。从壶的复杂工艺,也能证明它在燕国的地位,不可能是一件普通器物。
综合多方史料,对齐国攻打燕国的完整还原如下:
公元前321年,燕王哙继位,欲成就宏图大业。新旧交替之际,燕国丞相子之也雄心勃勃,想借机搞事情。
恰巧,齐国也在打燕国的算盘,企图利用燕国内部王与相部不合,制造内乱,然后渔翁得利。于是,齐国使者告诉燕王哙,齐王之所以不能成就霸业,是因为不信任臣下。
燕王哙年轻,听后觉得有道理,总结道:国王信任臣子,若王与相一心,才能干出大事云云。
而燕国臣子继续给燕王吹风:古尧让贤许由,由不受,实际既不会失国,还能成就尧的英明,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燕王干脆就把王权禅让给丞相子之,并收回300石以上高管的印玺,交由子之任命发落,自己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去了。这么一来,丞相子之独揽大权,燕国太子和其他大臣看不下去了。
一来二去,双方明争暗斗,最后擦枪走火,还真干上了。齐国瞅准时机,信誓旦旦要拯救燕国于水火之中,意思是帮你们一把,不能眼瞅着让燕国这样乱下去。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五年,齐国出兵,燕国没什么抵抗,守城士兵连城门都懒得关。最后燕国国王哙被杀,丞相子之被抓后剁成肉酱,太子早就挂了。齐国居心叵测地抢掠燕国宗庙,青铜壶这才让齐国大将陈璋掳走。
30年河东,30年河西。公元前284年,燕王哙的儿子做了燕昭王,发愤图强数十载,联合五国,派大将乐毅连下齐国70余城,只给齐国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算是爆了当年之仇。齐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燕国雄起,一时风光无两。
陈璋方壶
专家们考证陈璋圆壶,多方搜集铭文资料,还有个意外发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着一个陈璋方壶,当年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二壶铭文基本一致,证明为同一时期工匠所制。
从南窑庄窖藏物品看,陈璋圆壶年代更早,价值与意义要大于一起出土的西汉金兽等。2013年,国家文物局发文:陈璋圆壶与其他93件极贵重一级文物,被明令禁止出国展览,标志着它作为一件国宝,得到权威公认,其价值和意义之大,堪称无价。
当然,一伙儿挖出41.5斤黄金器物,量也相当大了。其中西汉金兽重达18.2斤,纯度高达99%,是我国文物发现所挖出的最重金兽,还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也不可小觑。
06 农民捐献国宝后续:万家兄弟的生活实况盱眙万氏三兄弟挖到国宝,主动上交后,受到当地表彰。据说,村里得到5000块钱奖励,用于道路设施建设。另奖励三兄弟10000元,兄弟仨瓜分,老三分了6000,老大老四每人2000。他们用这笔钱买了拖拉机,修复了被挤坏的房子,另盖几间砖瓦新房,手头还有盈余。
当时,这一大笔钱,让周围村民眼红,说啥的都有,有一种声音认为,村里发现的宝贝,属于集体所有,这笔钱应该村民们一起平分。
为此,万家兄弟多年来在村里落埋怨、遭白眼。当年捐宝后,没过多久,万家老大不得不辞去生产队长的职务,此后常年在老家务农,一边住在当年修盖的房子里,一边照看老人。如今,万家老大也是70多岁的老人了。
前些年,万家老大,站在当年拿到奖励后修的房子前
万家老三后来生了儿女,然后搬到南京附近,以种菜买菜为生,一儿一女,学业有成,也已经成家立业,这些年生活过得还不错。捐宝后,万家老三成了名人,跟南京博物院结下缘分,时常回去看看挖到的宝贝“老伙计”,有时也被博物院邀请回去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