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吃饭吃多少是健康的标准(吃多少动多少吃动怎么平衡)

吃饭吃多少是健康的标准(吃多少动多少吃动怎么平衡)“原地做操,举哑铃,这些原地不动的锻炼可以增强局部肌肉,但对心肺的刺激比较小,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些对心肺刺激比较大的运动。”张漓建议可以爬爬楼梯,楼下到楼上地多跑几趟,使自己的心率加快。“如果心率能够达到每分钟150次到160次以上,并且在这种强度下运动持续10分钟,那么对心肺的刺激是非常有效果的。”判断心功能的一个简易指标是晨脉。张漓建议每个人在每天早上睡醒后,直起身子,伸伸懒腰,先别着急下床,拿起手机或手表设定一个时间,然后给自己摸摸脉,记录一下自己每天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一般短期内,如果人的健康波动不大的话,心率上下浮动会在3次到5次之间。”张漓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平时的心率是60次,那么浮动在57次到63次之间是正常的,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心率上升到65、66次或67次了,这种超过10%的波动,通常意味着心血管功能下降了,那么这时候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锻炼。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纷纷响应“少出门,不聚集”的号召,但足不出户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体重增加,食欲不振,肠道功能紊乱等,这其实是“吃动不平衡”造成的。那么如何在个体条件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让自己保持“吃动平衡”呢?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研究员张漓,他表示,标准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吃饭吃多少是健康的标准(吃多少动多少吃动怎么平衡)(1)

从农历春节至今的这段特殊时期,人们深居简出,一天当中坐卧的时间长了,运动量少了,自然就要在“吃”上对自己加以限制,不能由着性子,随着食欲去进食。

但吃多少算是合适呢?如何知道自己的“吃”和“动”是基本平衡的呢?

张漓表示,如果说合理膳食,那么无非是多吃蔬菜,多喝牛奶,多喝水,少吃肉,适当摄入主食,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不能和别人比,别人的方法也未必适合自己。“原则是共性的,操作是个性的。”他说,“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据化,用适当的方法去监控自己的健康水平。”

张漓表示,应该掌握好两个指标。“判断吃动是否平衡最好的监控指标就是体重。”他说,“从早上空腹到晚餐后,通常成年人的体重会在2公斤范围内浮动,每两天之间浮动一般在1公斤以内。每天早上在排掉两便后,给自己称一下体重,如果上下浮动在1公斤内,那么这说明‘吃’和‘动’比较合理。”

在张漓看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长时间居家的天数已经超过了40天,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监控手段来帮助自己把好“吃动关”,而不能仅凭着感觉去做,“监控体重”的方法简单易行,也很能说明问题。

另外,除了“吃动要平衡”外,还有一个问题要重视,就是“心肺功能”。

判断心功能的一个简易指标是晨脉。张漓建议每个人在每天早上睡醒后,直起身子,伸伸懒腰,先别着急下床,拿起手机或手表设定一个时间,然后给自己摸摸脉,记录一下自己每天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一般短期内,如果人的健康波动不大的话,心率上下浮动会在3次到5次之间。”张漓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平时的心率是60次,那么浮动在57次到63次之间是正常的,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心率上升到65、66次或67次了,这种超过10%的波动,通常意味着心血管功能下降了,那么这时候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锻炼。

“原地做操,举哑铃,这些原地不动的锻炼可以增强局部肌肉,但对心肺的刺激比较小,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些对心肺刺激比较大的运动。”张漓建议可以爬爬楼梯,楼下到楼上地多跑几趟,使自己的心率加快。“如果心率能够达到每分钟150次到160次以上,并且在这种强度下运动持续10分钟,那么对心肺的刺激是非常有效果的。”

这样的运动如果一周有三到四次,就可以维持心肺功能,如果达到四到五次,那么就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这样的锻炼不建议每周超过6次,过多不见得是好事。”

张漓表示,运动时间在下午3点后为宜,因为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在下午3点之后活跃程度比较高,锻炼效果是最好的。晚餐后也行,如果吃得比较少,间隔半小时就可以运动了。如果比较饱,那么就间隔一小时左右。因为一旦开始运动,血液就从消化系统转到肌肉了,就会影响消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运动膳食配方。”张漓说,“但只要用好这两个指标,自己和自己比,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营养师和运动指导员。”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远飞

编辑:李远飞

流程编辑 刘伟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