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体内的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形成之谜被揭开)
高僧体内的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形成之谜被揭开)可见,舍利子就是人体在火化时,条件合适的时候,某些化学物质在煅烧过程中形成的结晶体。科学家发现,当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人体骨骼中某些物质在煅烧时就会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生融合并结晶。当温度上升到1600℃左右的时候,这些结晶体就会生长得足够大,这便是舍利子。而舍利子的颜色、光泽、透明度等,则与结晶体中化学物质的结晶结构、成分、组成比例等有关。科学家对不同舍利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这些五彩斑斓的舍利子的成份包括硅酸盐、磷酸盐、碳酸钙以及多种氧化物,这些元素在人体中都能找到。那为什么有时候火化后会出现舍利子这种结晶体呢?人体可分为骨骼和软组织两大部分,它们由水、矿物质等无机物与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构成,其中人体有超过一半的质量都是水。火化后,余下烧不掉的物质就是骨灰,仅有几斤重。
舍利子狭义上通常是指佛陀涅盘火化后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呈坚硬珠状,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琥珀,颜色有白、黑、绿、红等。舍利子被认为是功德修炼的结晶产物,因此它被视为圣物,比如某些寺庙中就存放有古代高僧的舍利子,供世人瞻仰。
而广义上,遗骨、遗发、遗物等都可以被视作舍利子,本文只讨论那种狭义上的舍利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留下舍利子,真是这样吗?普通人就不能吗?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得从科学角度了解舍利子的形成原因。
科学家对不同舍利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这些五彩斑斓的舍利子的成份包括硅酸盐、磷酸盐、碳酸钙以及多种氧化物,这些元素在人体中都能找到。
那为什么有时候火化后会出现舍利子这种结晶体呢?
人体可分为骨骼和软组织两大部分,它们由水、矿物质等无机物与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构成,其中人体有超过一半的质量都是水。火化后,余下烧不掉的物质就是骨灰,仅有几斤重。
科学家发现,当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人体骨骼中某些物质在煅烧时就会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生融合并结晶。当温度上升到1600℃左右的时候,这些结晶体就会生长得足够大,这便是舍利子。而舍利子的颜色、光泽、透明度等,则与结晶体中化学物质的结晶结构、成分、组成比例等有关。
可见,舍利子就是人体在火化时,条件合适的时候,某些化学物质在煅烧过程中形成的结晶体。
过去还有一种主流说法,认为舍利子其实是人体中的结石。高僧长期吃素,不沾荤腥,长此以往体内确实容易形成结石,这类结石一般是草酸钙结石,它的化学组成成分显然与舍利子的组成成分明显不同。熟悉化学原理的应该都知道,这些结石就算放在火中煅烧(实际上结石根本禁不住高温煅烧),不管咋变,其化学元素都不可能发生变化。并且有的高僧火化后能够形成很多舍利子,显然人体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结石,可见舍利子并不是结石。
(各种尺寸的结石)
古代僧人去世后,通常会选择火葬,在火葬时使用的是柴火,虽然柴火的温度通常只有六七百摄氏度,但火化过后的骨灰还会被放在特制的陶罐中继续焚烧7天7夜,以确保完全火化。正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步骤,让骨灰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处于上千度的高温中,如果温度合适,舍利子便有机会形成。古代有些普通民众也会选择火葬,不过很少会像僧人那样烧那么久。
很多人可能有疑问,按照这个说法,现在被火化的人怎么没有烧出舍利子?
实际上,现代火葬炉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100℃,因为八九百摄氏度的温度就足以将人体火化,而且火化过程中也不是一下子就将温度调那么高,而是先从200℃慢慢的升温,这样做是为了降低火化成本。这也是在火葬普及的现代,人们火化时没有烧出舍利子的原因。
可见,舍利子的形成与功德是否圆满,是否是得道高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普通人也可以留下舍利子。只不过是人们在某些僧人火化后发现了这种珠子,并认为它的出现与修行有关,这才有高僧圆寂后会留下舍利子的说法。
当舍利子的形成原理被揭秘后,这意味着曾经被认为是功德象征的舍利子,现在已经可以量产了。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只要条件合适,不仅人骨能够烧出舍利子,动物骨骼也能烧出舍利子。
其实,在国家专利库中,就有一项人工制造舍利子的专利技术,发明人是赵东年,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获批了。
除了可以利用骨灰制造舍利子,用骨灰制造钻石也是可以的,因为火化后的骨灰中含有大约2%的碳,这种钻石又被称作骨灰钻石,其实它与普通的人造钻石并无差别。
好了就说到这儿,关注我,咱们下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