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引经据典的文章总是可疑的)

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引经据典的文章总是可疑的)学习所得不过是你做人做事写文章的基础,知识本身并非创造,何况现在的手机时代获取这样的所谓名人名言已经易如反掌,输入关键词简单搜索即可,即使你引用了也已经完全不能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即使掌握也没有必要重复前人的话语本身。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引用,事后连你自己都想不起来,想不确切,还是需要再查手机。由此就完全可以明白,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格式,这种学生腔的炫耀知识的填充式写作的徒具形式与等而下之。这如果不是自己没有话可说,就实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人云亦云的文章陋习。陋习的基础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只有引用名人的高大上的语句,才能显示自己懂得多、知识多,从而也就是写得好。只要扪心自问,其优劣即可明了:如果你是读者,你愿意看这样充满了别人怎么怎么说的所谓文章吗!尤其是现在这个手机搜索时代,那样的文章中的几乎所有引用,你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的手机里搜出来。

#头条创作挑战赛#

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引经据典的文章总是可疑的)(1)

梁东方

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不断引用,不断说谁谁谁说,不断出现双引号外加页下注和版本索引。这在相当漫长的阅读历史中都会让读者觉着作者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问精进,还没有看到作者自己的什么话,先就已经肃然起敬。

这如果不是学院派的论文,那就一定是对学院派论文有意无意的模仿。

这如果不是自己没有话可说,就实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人云亦云的文章陋习。

陋习的基础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只有引用名人的高大上的语句,才能显示自己懂得多、知识多,从而也就是写得好。

只要扪心自问,其优劣即可明了:如果你是读者,你愿意看这样充满了别人怎么怎么说的所谓文章吗!尤其是现在这个手机搜索时代,那样的文章中的几乎所有引用,你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的手机里搜出来。

由此就完全可以明白,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格式,这种学生腔的炫耀知识的填充式写作的徒具形式与等而下之。

学习所得不过是你做人做事写文章的基础,知识本身并非创造,何况现在的手机时代获取这样的所谓名人名言已经易如反掌,输入关键词简单搜索即可,即使你引用了也已经完全不能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即使掌握也没有必要重复前人的话语本身。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引用,事后连你自己都想不起来,想不确切,还是需要再查手机。

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融化到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体系中去,成为自己的血肉筋脉,再由这样的血肉筋脉出发,去表达自己的感知,去建立自己的话语。

文学写作尤其应该是这样。

说到野菊花,立刻就有人引用了那首著名的“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这固然是名句,却也是高度概括和凝练之后的名句,写作此诗的唐朝诗人王建山居多时,于菊花也不过留下了这么区区20个字,这是因为那时候笔墨纸砚来之不易,惜墨如金,也更是因为古老的吟诗作赋传统,严格遵从言简意赅韵律合辙的规范,尽量收缩不铺张。

这种不铺张的凝练到了现代其实是很不解渴的,言之甚少意象也就全凭这20个字作为线索的想象,而更丰富的,也只属于作者自己的当时的感受细节尽付阙如。如果后人因循以记之,一味用这样的名句做野菊花这种始终伴随着年复一年的人世的优美物象的唯一表达,就少了现场的诗情画意和个性化的自我认知,口口相传,代代因循下来已经近乎僵死的概念。

后人因为引经据典而放弃实际体验,放弃个性化的感受,一味以前人词句为某一种被命名过的事物或情感做固定的读解,生命活力和审美意趣便都一律起来,再无创造性可言。

所以引经据典的本质,既有因为自己捉襟见肘所学不足以表达自己,所以要找捷径,让前人替自己说话,甚至还有拉大旗作虎皮哗众取宠的意思,其实也更是偷懒,是以前人的历史章句代替自己的现实感受的不假思索。

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大家,所有相对成熟的写作者,基本上都不引用他人词句。至少不会用他人词句充当自己文章的主体,不用他人的话证明自己的话。这是大家之为大家、成熟的写作者之为成熟的写作者的一种标志,也是高标准阅读的众多不言而喻中的必然的一个条件。

相反,凡是初学者或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写作者总会转弯抹角地引用,引用比自己名气大的人,引用公认的经典。这也是他们远没有达成更高的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表现。

写文章的时候频繁引用者,往往是“做文章”的“做”的意思太重,有感而发、率性而为、直抒胸臆的东西太少。往好里说也是充满匠气的兢兢业业而已,肯定没有激情,没有巧思妙悟。

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一直在说别人怎么说怎么说,满篇都是双引号,其实就可以直接将它翻过、放下,不必看了。这种所谓做学问式的写作,只是满足了作者自己弄出一大片文字的虚荣而已。不仅折磨了他自己,还谁读就是在折磨谁。

可惜的是,我这样职业是编辑、工作就是看别人稿子的人,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受这样的折磨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