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南陵县拆县设市(安徽省南陵县南北朝置县)
安徽芜湖南陵县拆县设市(安徽省南陵县南北朝置县)3、民国20 年(1931 年)5 月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2、北宋乐史编着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南陵县,缘山为名。”取地处江南陵阜间为名,系增置县。二、地名来历南陵县名由来、含义,其说有三:1、清末贺次君《括地志辑校》记载:“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以侨置县而得名。
南陵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总面积1263.7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荣誉称号。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宣城县,治今县东弋江镇,属丹阳郡。东汉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属宣城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隋初废宣城县,开皇十九年(599年)移南陵县治今池州市贵池区秋浦。唐武德初移治繁昌县赭圻城。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即今城关镇,属宣州。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清属宁国府。
2、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芜当专区,1950年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属芜湖市。
二、地名来历
南陵县名由来、含义,其说有三:
1、清末贺次君《括地志辑校》记载:“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以侨置县而得名。
2、北宋乐史编着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南陵县,缘山为名。”取地处江南陵阜间为名,系增置县。
3、民国20 年(1931 年)5 月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
三、风景名胜
1、大浦水利风景区。距南陵县城20公里,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现已形成以农事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科普教育游、文化体验游、养生度假游和美食品尝游为一体水利风景区。
2、丫山花海石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丫山花海石林在长江南岸,地处铜陵、池州、芜湖三市交界处。风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景色十分秀丽。区内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
3、小格里森林公园。南陵县烟墩镇位处沿江平原向皖南山区过渡之中间地带,西北部属低山丘陵,东南属九华山余脉,山峦起伏,谷壑众多,山清水秀,树木蓊郁。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4、乌霞洞。位于距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岩峭壁之下,周围奇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兰,溢香飞翠。5、奎湖。位于南陵县北面,总面积近700公顷,为芜湖市最大的湖泊。“三国”时期,奎潭湖曾是南陵首任县令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东吴名将黄盖之墓位于湖测 其人文景观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