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王弗更时时“幕后听言”,苏轼每有客来,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这委实是苏轼的豁达开明处,彼时是人文思想已由唐朝的外放式向内缩紧的宋朝,女子的天地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苏轼能如此待王弗,可见其不是一般男子,亦可见王弗有值得苏轼如此相待的聪明才智。待客人走后,王弗每每软语相劝,说得在理又每得印证,连苏轼亦是服的。王弗是苏轼的原配,“敏而静”,聪慧机敏而沉稳雅静。在王弗和苏轼相处的十一年里,王弗见苏轼“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而时时劝导苏轼。而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便在旁边红袖添香,终日不去。王弗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博闻强记,苏轼读过的书有时有所忘,她亦总能从旁提点,苏轼问她其他的书,她亦能娓娓道来。而于现代男子而言,此三类女子,得一足矣。“一生一代一双人”方是最美的爱情与婚姻,亦方符合道德与法律。王弗与柏灵筠:事业臂助王弗与

【沁筱文韵】

文/沁绿筱

有一种阅读心理,叫角色代入,亦即读书的人会把自己当成书中的某个人物,与其同喜同悲。窃以为,男性读者品读苏轼人生时,大抵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臆想成苏轼,羡慕苏轼有事业臂助王弗、生活护士王闰之和心灵知己王朝云。

君不见,《大军师司马懿》里恰好有三位奇女子对应着苏轼的三位王氏夫人。才智过人的柏灵筠是高配版的王弗,刚柔并济的张春华是泼辣版的王闰之,文武双全的郭照是侠女版的王朝云。司马懿拥有事业臂助柏灵筠与生活护士张春华,曹丕拥有心灵知己郭照,皆为有福之人。

而于现代男子而言,此三类女子,得一足矣。“一生一代一双人”方是最美的爱情与婚姻,亦方符合道德与法律。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1)

王弗与柏灵筠:事业臂助

王弗与柏灵筠这类事业臂助,通透明澈,聪慧理性,深悉丈夫的志气和抱负。在丈夫迷失的时候,她们会温文地提醒,给其适度的激励;在丈夫迷茫的时候,她们会送来一丸有实效的妙药。她们的才华和学养,往往会带给丈夫全新的认知和开阔的视野,会让丈夫在事业方面拥有具体的支持。

王弗是苏轼的原配,“敏而静”,聪慧机敏而沉稳雅静。在王弗和苏轼相处的十一年里,王弗见苏轼“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而时时劝导苏轼。而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便在旁边红袖添香,终日不去。王弗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博闻强记,苏轼读过的书有时有所忘,她亦总能从旁提点,苏轼问她其他的书,她亦能娓娓道来。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2)

王弗更时时“幕后听言”,苏轼每有客来,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这委实是苏轼的豁达开明处,彼时是人文思想已由唐朝的外放式向内缩紧的宋朝,女子的天地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苏轼能如此待王弗,可见其不是一般男子,亦可见王弗有值得苏轼如此相待的聪明才智。待客人走后,王弗每每软语相劝,说得在理又每得印证,连苏轼亦是服的。

苏轼早年青云直上,除了有欧阳修等先贤的掖助外,王弗此事业臂助的力量亦不可小觑。王弗去世后,苏轼的父亲苏洵悲伤不已,嘱咐苏轼:“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苏轼听从苏洵的话,始终不曾忘了王弗,即便续娶后也仍在王弗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柏苗以伴青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逝世十年后,苏轼还写了悼亡词《江城子·已亥记梦》怀念王弗,深挚纯澈,九曲柔肠。

王弗对苏轼一生的影响颇为玄妙,她的撒手人寰直接影响了苏轼的命运。事业臂助红消香断了,苏轼的仕途再也不曾顺利过,所幸苏轼生性豪逸旷达,深具“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度与胸襟,否则九泉之下的王弗大抵不能安宁。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3)

历史上的王弗“敏而静”,《大军师司马懿》里的柏灵筠何尝不如斯?《中庸》有言:“人道敏政,地道敏树。”郑注:“敏,或为谋。”柏灵筠目光敏锐、反应敏捷、头脑聪敏,是个比王弗高了更多段位的军师谋士;同时清柔雅静、温婉沉静、理性冷静,是个和王弗神似的大家闺秀。柏灵筠可谓高配版王弗,德才貌智艺样样精绝,是剧里最完美的气质女神和最现代化的知识女性。

柏灵筠是司马懿的如夫人,亦是司马懿一生不可或缺的事业臂助。司马懿曾对柏灵筠如是说:“你像个男人,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从未与你为敌。”亦说过:“灵筠文采,胜我良多。”柏灵筠腹有诗书,胸有丘壑,善良忠义,明澈通透,无数次动用自己的才学和谋略帮司马懿分析时事朝局;身在闺阁却洞悉天下事,如男子般能于琴中隐有兵戈之声;能剖析出司马懿劲敌诸葛亮的弱点,孤身前往敌后掣肘诸葛亮,说服诸葛亮的政敌与己联手;面对司马家几次危机,她每每出谋划策,力挽狂澜……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4)

柏灵筠一生为司马懿出谋划策解万难,与司马懿抚琴对弈谈人生,末了还以一朝火海葬名花的悲壮劝谏和唤醒晚年摒弃初心的司马懿。柏灵筠恰如司马懿的另一个镜面,督其正衣冠、明得失。其实严格说来,柏灵筠不仅对应着苏轼的事业臂助王弗,亦对应着苏轼的心灵知己王朝云。毕竟,司马懿多年来一直笃定“灵筠知我”,奈何自结发妻张春华病逝后,司马懿初心渐逝,与始终坚守初心的柏灵筠由同心同德渐趋沦为离心离德。故而柏灵筠这个心灵知己终究只能喟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柏灵筠于司马懿而言,其完整意义是事业臂助。柏灵筠于火海中从容赴死后,司马懿对她大抵是心怀愧疚的。毕竟,司马懿在晚年攀上事业巅峰后,竟薄情到用一句“我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为了让你看得起!”和一句“你深谙朝堂之道,此次怎如此妇人之仁!”生生伤透了事业臂助柏灵筠的心。杀人莫过于诛心,司马懿在晚年仅剩不多的时光里,始终不敢再提起柏灵筠,大抵是他愧疚得不能自已。

虽然柏灵筠的结局是悲剧,可那根源在于她生错了时代。司马懿将她比作女中诸葛,庆幸从未与她为敌。从新时代女性视角来看,有一个聪明优秀到人多敬畏的男子如此敬服她,在她面前自叹不如,她此生已足矣。敬仰是一个男子能给一个女子的比爱更珍贵的东西。才学、智谋、见识、魄力、气节“胜过朝堂上衮衮诸公多矣”的柏灵筠,倘若来到可以一展抱负的时代,那委实不是一份简单的幸福就能打发掉的。她视野不拘限俗流,敢于抛头露脸,评论时弊,阐述己见,如若生在新时代,就不必做男子的事业臂助,而可以拥有自己的志向与人生,拥有自己风生水起的事业。柏灵筠,真女神也。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5)

王弗与柏灵筠,聪敏雅静,实乃神女仙姝,端看做男子的,是否有卓绝的天资与之天造地设。

王闰之与张春华:生活护士

王闰之与张春华这类生活护士,聪慧不足,敦厚有余。那些日常的、琐细的忧急和照拂,都是她们的天赋所在。她们没有足够的才学成为丈夫的事业臂助,也没有足够的灵气成为丈夫的心灵知己,但她们的精力、情感、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守护家人周全上,深具简单纯粹的烟火气。

王闰之是苏轼的继室,也是王弗的堂妹,人称二十七娘,于王弗病逝后四年嫁给苏轼,陪伴苏轼二十五年。王闰之缺乏王弗的才学,也不如后来的王朝云有灵气,但是她陪苏轼的时间最长,对苏轼的照顾最多。王闰之一生大部分岁月都在陪宦海沉浮的苏轼流离漂泊,苏轼流放、回朝,她都随遇而安,无怨无悔。殊为不易的是,王闰之对王弗的孩子视如己出,将其子和自己所生的孩子同等对待。因之苏轼夸她“妇职即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王闰之温柔敦厚,其最大愿景就是家庭的安定与温馨,家人的周全与健康。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6)

只是,王闰之贤淑体贴不让王弗,灵心慧性却远不及王弗。当苏轼再次被贬到湖州时,苏轼因写诗而被弹劾,遭遇逮捕,王闰之惊惶,不理解苏轼的写诗行为,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苏轼大部分书稿,边烧边骂:“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这让痛失书稿的苏轼更为痛切地思念起王弗。王弗永远不会如此,她深悉书稿于苏轼的意义,他们志同道合,情深意笃。

然而,彼此不够志同道合却能一生伉俪美满的爱情往往更难能可贵,因了这种爱情无所依傍,仅凭细水长流的相守相护。“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一生多情宽厚,待王弗鹣鲽情深,对王闰之亦然,纵使王闰之缺乏王弗的灵心慧性、远见卓识。王闰之于京师病故后,苏轼为王闰之写的祭文里有这样几句:“已亦奈何,泪尽目干。旅宾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王闰之逝后,苏轼不再娶妻,惟留王朝云一位如夫人相伴。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7)

历史上的王闰之“母仪甚敦”,《大军师司马懿》里的张春华亦然。张春华表面上是一个揪着司马懿耳朵大声呵斥、提着剑满院追着司马懿跑的泼妇,日常生活与心灵深处却是一个和王闰之一般充盈着脉脉温情的贤妻。张春华可谓泼辣版的王闰之,武艺高强,性情暴烈,而泼辣里又氤氲着温柔敦厚的贤妻良母特质。

司马懿时常陪张春华在灶下做饭,亦曾对张春华柔声细语地说道:“外面的事谈得再大,饭总是吃不香,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张春华是何等善于洗手作羹汤的好妻子,她不懂司马懿的事业抱负,但她过得了锅碗瓢盆的日子,是司马懿宦海沉浮之中的后盾和波诡云谲之外的纯粹。当张春华倾心期许司马懿今生今世平平安安时,司马懿如是说:“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的手里”。张春华很简单,简单地追慕着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温情。她爱护丈夫司马懿,爱护妹妹郭照,爱护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爱护司马柔等孙女、孙子,为了司马懿的前程从表面到内心层层深入地接受了曹丕赐予司马懿的如夫人柏灵筠。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8)

张春华文化素养不足,眼界和格局远不及柏灵筠和郭照。因之她会在司马懿与柏灵筠慷慨激昂谈论着信陵君、侯嬴时懵懵懂懂;她会在司马懿按军法处置司马昭后,强势霸道向司马懿兴师问罪;她也会在司马懿打发司马昭去种地后,埋怨司马懿消磨了儿子的意志,而不像柏灵筠那样深悉司马懿此举是在栽培司马昭。因之才清志高的柏灵筠出场伊始,好似分分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毕竟她懂司马懿,与司马懿志同道合,是司马懿的知己、智囊、臂助。

然事实却非如此,比之出场晚于王弗的王闰之,张春华的幸运在于,在柏灵筠出现之前,她已然与司马懿有二十载夫妻恩爱了,她早已扎扎实实坐稳了挚爱的位置,哪怕她不是司马懿的事业臂助与心灵知己。“故剑情深,不离不弃。别人说是怕,我以为是长情。”司马懿如是说,张春华是司马懿从青丝相伴到华发的最爱的结发妻,故而在长期忧思成疾的张春华因司马师被陷害入狱而大受刺激,不幸病逝后,司马懿初心崩塌,彻底黑化了。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9)

王闰之与张春华,敦厚朴实,最具烟火气,端看做男子的,是否足够长情能得其一生细腻照拂。

王朝云与郭照:心灵知己

王朝云与郭照这类心灵知己,温暖明媚,灵气逼人,明了丈夫的心事和处境。在丈夫失意的时候,她们会以红巾翠袖,揾丈夫泪;在丈夫打拼的时候,她们会善解人意地做一朵红袖添香的解语花。她们的灵气和悟性,往往会让丈夫如沐春风,让丈夫深感这三千世界恒河沙数实在值得活下去。

王朝云是苏轼的如夫人,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时,于西湖邂逅了年仅十二岁的轻歌曼舞的歌女王朝云,苏轼赋诗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朝云就此成为苏轼和王闰之的侍女,后来在黄州苏轼又将王朝云纳为妾。“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王朝云,就这般成了苏轼温柔解语的如夫人。“苏轼南贬,朝云随侍。”王朝云识情解意地陪伴宦海中跌宕起伏的苏轼长达二十三载。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10)

王朝云不仅能和苏轼同甘共苦,而且还有足够的灵气和悟性成为苏轼的心灵知己。苏轼某次又因口出直言而得罪了同僚,回到家后,他问家中众侍妾自己腹中有何物,众人答“都是文章”、“都是识见”等,苏轼皆不以为然。王朝云一语中的:“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闻言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轼晚年流放惠州,曾与王朝云闲坐。当时苏轼“凄然有悲秋之意”,让王朝云唱《蝶恋花·花褪残红》一词,王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诘其故”,王朝云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王朝云唱苏轼的《蝶恋花》时凄然不成歌,盖因她体悟到了苏轼旷达之余的苍凉。人人都只赞苏轼是有大气象大格局的,唯有王朝云温柔可人地替他伤怀,为他不值。彼时年近花甲的苏轼运势转下,身边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唯有王朝云追随苏轼长途跋涉到了惠州。“不似杨枝别乐天”,苏轼欣然于自己不是年老体弱被爱妾樊素“抛弃”的白居易,其对心灵知己的珍视与感激宛然可见。

不久,王朝云因产后体弱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卒于惠州,苏轼“终身不复听此词”。后来苏轼在王朝云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建过一个六如亭,亭子上有他亲笔写下的一幅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灵气逼人的王朝云,毕生与苏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昭昭可对日月。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11)

历史上的王朝云于苏轼而言,是“惟有朝云能识我”,《大军师司马懿》里的郭照于曹丕而言,则是“惟有阿照能识我”。郭照玉颜姣姣,智勇双全,负气含灵,是曹丕认定的与他“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的心灵知己。王朝云能歌善舞,郭照则能文能武。郭照可谓侠女版的王朝云,能以骑马佩剑的倔强耿烈吸引曹丕,亦能以素衣纤手春秋笔的温婉可人为曹丕记录诗文。

郭照是个能怡人悦己的女子,如阳光般明媚,若春花般娇俏,而又有大气象大格局。“他敢于主宰自己,甚至敢于改变这个世道,我想要跟他在一起。”郭照聪慧睿智而剔透纯净,深爱曹丕,却从不求曹丕把她放在第一位,因了她理解曹丕,曹丕是属于江山的,她明了爱上政治人物的代价。故,郭照但求曹丕纯净的真心,但求任何人都不是他们真爱里的一根刺,真知足惜福也。郭照不是拥有虚无缥缈爱情观的小女子,她有大局观,善良但不柔弱,气度如女王,懂得给爱人一片空间,懂得各自的安好便是最好,事事以曹丕的江山社稷为重,又能赋予曹丕打情骂俏的甜蜜与岁月静好的安然,端的是一朵庄容灵秀的解语花,是忧郁而满腔抱负的曹丕所需要的心灵知己。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12)

曹丕年少时,命运实在是飘萍风絮一般,哪怕一个小小的、随机的事件,都有可能令其沦落到不可知的悲惨境遇中。譬如,他两次被曹操下狱的哀凉场景。“我只知道,喜欢一个人有多美好,那种感觉就好像生有所恋,苦难中也有希望,就连他的痛苦也觉得是高贵,想要跟他一起分担,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若非郭照知心伴良人,曹丕何以存活下来且心境平和?因之,曹丕称帝后,一心想立郭照为皇后,立郭照所生之子为太子,当郭照怀孕时他喜不自胜,当郭照流产难再孕时他急怒攻心口吐鲜血,对郭照悉心照料,与郭照推心置腹,想让郭照收养曹礼。为了让郭照成为太子母亲,成为皇后,成为百年之后可以与曹丕合葬之人,曹丕不可不谓用心良苦,这是一个帝王能给予一个宠妃的最长的情、最深的爱。

后来曹丕力排众议立郭照为皇后时说如是说:“朕与皇后共过患难十余载,有偕老之誓。”志同道合,知情识趣,同甘共苦,不忘初衷,郭照是曹丕生命里不可磨灭、无法取代的心灵知己。郭照求仁得仁,哪怕曹丕驾崩后,她被养子曹叡折磨了九年后又被曹叡恩将仇报逼迫致死,她亦是无悔的。

张辽许褚郭嘉(王闰之与张春华)(13)

王朝云与郭照,温婉灵动,好似瑶池仙露,端看做男子的,是否有不凡的魄力让其不负相思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