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1987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几周前,在世界银行的一批同事的协助下,我建立了新兴市场管理公司(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 L.L.C.),专门为新兴市场进行投资服务。此后几年,我们活跃在新兴市场和企业令人眼花缭乱的兴衰沉浮中。和我们合作的还有这些先驱者——Capital Investment的David Fisher 和Walter Stern、Templeton公司的Mark Mobious、Scudder公司的 Nick Bratt。作为另外一家管理IFC“激励基金”的坦伯顿(Templeton)公司,不久后就在纽约股市交易所上市。我当即觉得他言之有理,我们手中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有数据,也有国家和企业的情况,但我们所没有的是一种电梯推销术(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短精炼的方法推销自己的产品),把发展中国家从“第三世界”的歧视性语言中解放出来,这个称呼使人普遍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1)

从第三世界到新兴市场的蜕变

《新兴市场世纪:新型国际企业如何领跑世界》

1981年9月,我站在纽约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总部的演讲台上,准备对那些大名鼎鼎的投资经理宣扬建立“第三世界股市基金”的想法,即目前搜集的数据表明在新兴市场中真的有可能赚钱,当然不排除大家公认的市场波动性。此外,我认为发展中国家会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还拥有一大批目前在人们视线之外的前途光明的企业。我们还极具说服力地阐明,为降低只投资单一企业或单一国家的风险,多样化投资是必须的。

参加会议的共有20~30名基金经理人,包括来自于全美教师保险及年金协会(TIAA-CREF)、所罗门兄弟公司、摩根大通以及一些主要机构的代表。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可以感觉到一些人饶有兴致,一些人大皱眉头,但我意识到可以争取一些反对派加入我们的阵营。我发言结束后,摩根大通的Francis Finlay(弗朗西斯·芬利)说:“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年轻人,但如果想兜售它,以第三世界股市基金的名字恐怕永远不能。”

我当即觉得他言之有理,我们手中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有数据,也有国家和企业的情况,但我们所没有的是一种电梯推销术(即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短精炼的方法推销自己的产品),把发展中国家从“第三世界”的歧视性语言中解放出来,这个称呼使人普遍联想到脆弱的聚酯质量、廉价的玩具、根深蒂固的腐败气氛、苏联式玩具以及淹水稻田。

那个周末,我一个人陷入沉思中,妻子和孩子打心眼里不喜欢我这样,但我却觉得这种心境很容易出成果。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一个听起来更为乐观和有活力的词——新兴市场!“第三世界”听起来使人感到死气沉沉,而“新兴市场”却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精神抖擞。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2)

周一坐在IFC的办公桌上,我匆忙起草了一份能简明地表明观点的稿件。从那天起,我们将尝试用“新兴市场数据库”替代“第三世界数据库”,而为新兴市场建立的第一个指数就叫作“新兴市场指数”。从此,一个新词——新兴市场——就诞生了。该词的产生是源于我对亚洲第一手信息的了解,也是为了说服他人,这个举动可以说具有“品牌”开创性,虽然那时品牌是属于宝洁公司等消费产品公司的特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不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政府谈判,试图说服投资银行家以及投资者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各种国家基金。最终,多样化的“第三世界”股市基金梦想成真,它是由Capital Investment公司管理的新兴市场发展基金,是全球许多著名的投资性机构共同建立的首个且规模最大的此类基金。

作为另外一家管理IFC“激励基金”的坦伯顿(Templeton)公司,不久后就在纽约股市交易所上市。

1987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几周前,在世界银行的一批同事的协助下,我建立了新兴市场管理公司(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 L.L.C.),专门为新兴市场进行投资服务。此后几年,我们活跃在新兴市场和企业令人眼花缭乱的兴衰沉浮中。和我们合作的还有这些先驱者——Capital Investment的David Fisher 和Walter Stern、Templeton公司的Mark Mobious、Scudder公司的 Nick Bratt。

开始的几年里,我们常常是第一个采访公司经理人的分析师。我在荷兰军队担任审讯官的经验有助于我能把小麦从糠皮中挑选出来,区分良莠。我们了解到,许多新兴市场的企业受到当地政府的重重保护,并不具备强劲的竞争力,也易于暴露在债务的压力之下。20世纪90年代,耗伤经济元气的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这些公司不得不在全球市场(不仅仅限于国内市场)提高竞争力,一些公司成功了,另一些却被淘汰出局。在这场斗争中存活下来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厉害,更善于学习,更注重质量,对债务的依赖越来越少。它们为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打下了根基,竞争力增强,也就意味着它们成了世界顶级公司。

25年前,对于把大量的退休金或者捐赠基金的一小部分用于“第三世界”的想法,许多精明的投资者认为是荒谬的。而今天(2006)有许多国家已从第三世界晋升至新兴世界,甚至其中还有一些国家被誉为世界主要经济引擎之一。但在一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观察家的心目中,他们仍把这些为经济体奠下根基的企业视为第三等级,至多仅为二等,与世界等级当然无缘。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我所观察的以下公司是我们仿效的模型,也是学习的榜样,同时还是技术和知识的宝库,但我们这些安于一隅的井底之蛙并不能想象,作为在全球竞争力比拼中出现的新面孔,这些企业瞄准了别人忽略的市场机会,创建了别人不屑一顾的新型市场策略,更符合这个紧密联系的世界和动荡不安的新市场的现状。它们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但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既不了解这些企业,也不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他们如何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工业化社会中经过层层努力并跻身一流的策略也一无所知。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改变这些。

惊喜&神奇

《新兴市场世纪:新型国际企业如何领跑世界》

我们精心挑选了25家世界级的新兴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它们打破了常规的说法,让人惊喜连连。下面是从大量的数据和同相关人士进行主题性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 仅有少数新兴跨国公司把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主要的竞争优势;
  • 在资本集中或科技高度密集的行业中,许多企业有他们自己的(才干甚至超越先前的)领导人;
  • 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特征不仅包括“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人为”因素(主要是管理层面);
  • 世界级公司不仅仅崛起于新兴亚洲,同时也来自于拉丁美洲(10家)和南非(1家),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却相对缺乏;
  •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一些领先的能源和电信公司已具备世界规模,但在市场份额、效率和技术上还不及世界水平。

有一种相对普遍但错误的观点是:新兴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以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其令人非议的竞争力优势。虽然先前这种想法还站得住脚,但目前并非如此。有些人对新兴市场环境因素的想法也不正确,他们认为新生工业处在政府政策的层层保护下。尽管一段时间内政府曾给许多(非所有的)企业大力补贴、推动或保护,但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挣脱那些笨重的防护,或者不能在出口市场上接受严峻的考验,它们很难在全球规模上有所成就。在我所列出的这些世界级公司中,没有一家明显受惠于政府保护政策。在这25家顶级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中,自然资源并非最首要的因素。

以上导致成功的因素有别于传统的观点,在长期的角力中,决定一家公司是成是败,“人为”因素被证明是比自然资源或低成本的劳工优势更关键的一点。对那些(几乎所有的)能够成功跻身世界级的企业来说,非传统思维、对解决自身安全危机驾轻就熟、全球化思维模式以及有原则性和雄心壮志至关重要。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3)

摘自《投资者文摘》第1卷之《新兴市场世纪:新型国际企业如何领跑世界》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新兴市场是哪个国家的(第三世界感觉死气沉沉)(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