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什么级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什么级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这个革命广场相对的另一侧,也同样是一片绿地,上面也同样有着一块文保牌,上面写着“广东贡院旧址”。介绍牌上说,在这个考场内,先后产生了6000多名举人,故此被誉之为“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而后这个说明牌上又详列出了多个大学都是在这个贡院旧址之上变化着招牌。而倪馆给我的讲述就比这个说明牌要有趣的多,他说当年的洪秀全、康有为等人也同我等一样,就是站在这个广场之上前来参加考试,最终他们从这里走了出去,而让整个天下为之变色。我注意到这些说明牌的侧旁都刻立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字样,图书馆能够矗立在这么深厚的文化底子之上,谁还敢说广东人只会挣钱而轻视文化?而今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13号,昨天晚上我来到广州之时,就曾路过此地。省馆的工作人员孙玉东先生告诉我,这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内难得的一片绿地,今日进入院内,果真宽阔无比。倪馆告诉我,这片绿地很有历史价值,因为这里原本是清代广州的
国内省级的图书馆少有像中山图书馆这样,省级馆跟市级馆几分几合者,其实馆名的来由也跟这个分合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大门
本馆创立于1912年,当时的馆址就是在广雅书局藏书楼内。宣统元年12月,清政府颁布了《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此章程规定,各省一律开办图书馆,到了转年,广东提学史沈曾桐就根据这个章程,命学务公所图书馆科科长冯愿筹办广东图书馆。但是这件事情最终没能办成。进入民国之后,广东都督胡汉民命冯愿、李茂之等人接首筹办省馆,而后省馆在1912年7月下旬得以开办,当时的地址就在广州市文明门外聚贤坊,也就是今天的文德路,而李茂之就成为了广东省图书馆第一任馆长。
市中心难得这么大片的空旷之地
到了1941年4月,广东文化运动委员会又提出筹建广东省立图书馆,一个月后,任命杜定友为省馆馆长。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根据上级的规定,将广东省文献馆也并入了省馆。1955年3月,广东省文化局和市文化局经过商议,又决定将广东省立图书馆和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合并,于1955年5月实施。两馆合并之后,将名称各取一部分,定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如此复杂的分分合合,在同一个市的省、市馆之间,少有像广东省这样复杂者。两馆合并之后,但馆舍还分别存在,因为两馆同属文德路,则原来的省馆被称之为“南馆”,而原来的市馆则被称之为“北馆”。
以成立的时间而言,广东省馆并不是国内省级图书馆中最早者,但如果接续历史,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则会长于他馆,因为1912年7月广东省馆开馆之时,就是占用广雅书局的藏版楼。这次来到中山馆,我见到倪俊明馆长,第一件事我就是向他请问,广雅书局的藏板楼,今天还有没有遗迹在?他说,很遗憾,而今的省馆主体馆舍在迁建之时,已经将广雅书局的藏板楼彻底拆掉了,今天那里变成了一片停车场。我说,即使如此,我也希望能够踏上那块原址。倪馆说,没问题,明天安排工作人员陪我前往旧址一看。
这就是著名的“革命广场”
而今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13号,昨天晚上我来到广州之时,就曾路过此地。省馆的工作人员孙玉东先生告诉我,这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内难得的一片绿地,今日进入院内,果真宽阔无比。倪馆告诉我,这片绿地很有历史价值,因为这里原本是清代广州的贡院,后来又在此建立了民国中山大学,在1986年,省馆的新馆舍就建立在这两个著名地点之上。我在绿地旁看到了用玻璃缸制作的介绍牌,题目是“革命广场旧址”。介绍牌上说,这里原本是广东大学建成的运动场,当时的很多大型政治集会都在这里举行,1924年时,孙中山就是站地这个广场上向民众发表演说,到了1926年,国民革命军也是在这个广场上誓师北伐。看来,这样一个广场跟中国的重大事件有着特殊的联系,难怪它被称之为“革命广场”。展眼望去,广场上除了绿草,看不到任何痕迹,但即使是这样,这个广场依然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一片草坪获此殊荣者,恐怕天下仅此一块。
与这个革命广场相对的另一侧,也同样是一片绿地,上面也同样有着一块文保牌,上面写着“广东贡院旧址”。介绍牌上说,在这个考场内,先后产生了6000多名举人,故此被誉之为“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而后这个说明牌上又详列出了多个大学都是在这个贡院旧址之上变化着招牌。而倪馆给我的讲述就比这个说明牌要有趣的多,他说当年的洪秀全、康有为等人也同我等一样,就是站在这个广场之上前来参加考试,最终他们从这里走了出去,而让整个天下为之变色。我注意到这些说明牌的侧旁都刻立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字样,图书馆能够矗立在这么深厚的文化底子之上,谁还敢说广东人只会挣钱而轻视文化?
未曾开馆的鲁迅纪念馆
沿着这两块积垫厚重的历史草坪向前走,正前方所见是一座鹅黄色的民国风格建筑,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罗焕好老师告诉我,这里是鲁迅纪念馆。这里也有一个鲁迅纪念馆,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真想进内一看,然而此馆的大门却紧闭着,正处在装修之中。罗老师说,我下次再来时,这里就开馆了。
不知名的攀藤
此馆的左侧就是省馆新建的一期馆舍,从外观看,省馆仅是三层建筑,传统的绿瓦浮顶,为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而馆的正门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我叫不上来名字,但树干上所攀附的藤叶给我以生生不息的向上之感。罗老师说,这些藤叶因为长得太过茂盛,大部分已经被砍掉了。我听到这句话,多少替这些藤蔓感到惋惜。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养花是何等的不易。
我的讲座广告
馆舍的大门前挂着一幅对联,对联的下款儿写着“斯楼不朽是藏书”,这“藏书”二字在我的眼中最为敏感,因为这个敏感,我竟然忘记了上联是什么内容。而在上联之下,摆放着一个广告牌,里面的招贴正是我在此讲座的预告。
捐书箱
进入了大堂,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石雕座像,他的头顶悬挂着他所书的“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应当是中山先生最拿手者。近三十年来,我至少看到过十几位他所写的这个匾额,然而广东省馆悬挂的这几个字却跟寻常所见的所谓真迹,有着一定的区别,孰真孰伪,有时还真难给出个绝对的结论。沿此前行,我在墙角上见到了一个捐书箱,这个捐书箱的外观很像投币箱,此箱也是上开一侧口,把书由此投进去。这种捐书方式倒颇为少见。
讲述着印刷史的故事
穿过大堂,进入了省馆建筑群的一个方型亭院,亭院的一圈儿所刊刻者,均跟书史有关的壁画,以这种方式宣传藏书,倒确实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正厅的中间位置,摆放着杜定友的雕像。杜定友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曾经三任广东省馆馆长,尤其他所发明的十进分类法,似乎是在广东省馆得以实施。虽然现在省市级图书馆的古籍分类仍然使用四部分类法,但杜先生所做的探索也具有其时代的价值在。由此前行,就进入了另一个院落,这个院落同样绿草如荫,我从万木凋零的北方,来到了这绿草如荫的南方,虽然在身体适应方面需要有一个过程,但眼前的绿荫如盖还是让自己的心情为之一爽。
跟孔夫子不期而遇
由此继续前行,就穿出了省馆一期新建筑。从刚才的印象中,我隐约觉得省馆的平面建筑形式应当是“目录学”中的一个“目”字,我觉得这应当是有意为之,以此显现着在杜定友先生一手创建出的广东省图书馆,是以目录学屹立于中国学林。穿过旧楼继续前行,就进入了省馆的二期,二期的建筑风格与一期大不相同,是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但在大楼的中厅位置,仍然有着中国传统元素在。我站在台阶之下,远远地看到孔圣人站在一个高台之上正在诲人不倦。而在这台阶之下,又有一个图书捐赠点,这个捐赠箱有点儿像西方的投票箱,是四围完全透明,能够看得出里面投入之书。我很好奇地向里面张望一番,所见均为当今的畅销读物。当然,我没有试图从里面看到线装书,但至少如果有一本书话书,也让我心里多少有一丝的安慰,可惜未能如愿。
修复旧报纸可不是件容易活儿
碑帖上墙装裱
一楼大堂的右侧,即是广东省馆古籍修复室,里面的面积在我所见的省馆中属于较大者,我在此看到了修复洋装书及旧报纸。因为洋装书和旧报纸都是双面印刷,从修补的难度来说,远远超过了单面的线装书,于是我好奇地站在原地,看一位工作人员如何修补这双面这物。然而,他的操作太过仔细,以至于我站在原地至少有10分钟的时间,却没能看出窍门所在。
纸浆修补
在修补设备区,我看到了冷冻用的冰柜,尤让我好奇者,是操作台上所摆放的四个烧杯,善本特藏部主任告诉我,这是他们调制的特殊纸浆,以此来作为善本的另一种特殊修复方式。
特藏阅览室
广东省馆的善本书库在新馆的地下二层,前往书库首先要穿过善本特展室。这个区域的面积确实不小,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所有的展柜内都没有摆放展品,但墙上的展板却未曾调换,尤为难得者,这里还将几位跟省馆有关的重要人物,拿出单独区域,摆放出专用书屋的模样,右手第一个当然就是前任老馆长杜定友。
杜定友用过的写字台
这个区域内的一组旧桌椅吸引了我,这是西式办公桌的模样,上面的磨痕显现着当年使用者的勤勉,而另一个区域则摆放着秦牧的书房用品。这个书屋的难得之物,是有着作者的几部手稿,而非复印品。秦牧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艺海拾贝》,此文中的节选我记得在上初中时就曾学到过,今日看到一大堆的手稿摆放在那里,由此而带来的亲切感,确实难以形容。
宽敞整齐的善本阅览室
穿过展厅接着往前走,就是特展阅览室,阅览室的摆设,尤其书架内所陈列的工具书收拾得十分齐整,而特展室的侧旁就是古籍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