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评价红楼梦(写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引无数人感慨)
日本怎么评价红楼梦(写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引无数人感慨)藤壶妃子因为与光源氏的孽缘而发愿出家;三公主因与柏木的私情而遁入佛门;六条妃子不仅自己看破红尘,而且带着女儿一起出家,希望女儿再也不在男性社会遭受蹂躏。新婚不久,光源氏就出去眠花宿柳。由于葵姬内心总是处在异常痛苦、怨愤的折磨之中,不久也死去了。《源氏物语》中的还有许多女性以出家弃世、遁入空门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表面是好色,实际是无常感作祟。其实,作者写光源氏的无常,意在说明自己对人生的痛苦和悲哀的感伤,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另外一位主人公薰君,与光源氏相比更加软弱。他从来没有与年龄相称的活力,对自己的身世抱有深刻的怀疑,内心充满厌世心理和出世倾向。结尾处薰君面对浮舟已去的小野草庵,陷于无限的困惑与迷惘中。小说还通过展现作品中所有与光源氏命运相关联的女性的不幸遭遇,宣扬了类似的思想。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就是这些女性,上自皇后,下至贵族
《源氏物语》(约1011-1014)不仅是日本最早的完整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好多人称其为日本版《红楼梦》故事涉及三代,历经70余年,出场人物达 440余人,主要以光源氏的一生经历为中心,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宣扬了人生无常、怀疑厌世、悲苦哀怜、寄托净土等思想。
光源氏是个具有一定进步思想、内心充满矛盾的贵族形象。他并不“爱名尚利”,而是以“仁”为上。可是,这样一个人的一生却伴随着诸多的烦恼与痛苦。
他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臣籍,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深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
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所以,不论处境的逆与顺,光源氏都无法摆脱悲苦的心境。正如他所说:“试看古人前例,凡年华鼎盛、官位尊荣、出人头地之人,大都不能长享富贵。我在当代,荣华已属过分。全靠中间惨遭灾祸,沦落多时,故得长生至今。今后倘再留恋高位,难保寿命不永。”由于内心深处不可排遣的无常观,他不断追花逐蝶。
表面是好色,实际是无常感作祟。其实,作者写光源氏的无常,意在说明自己对人生的痛苦和悲哀的感伤,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另外一位主人公薰君,与光源氏相比更加软弱。他从来没有与年龄相称的活力,对自己的身世抱有深刻的怀疑,内心充满厌世心理和出世倾向。结尾处薰君面对浮舟已去的小野草庵,陷于无限的困惑与迷惘中。
小说还通过展现作品中所有与光源氏命运相关联的女性的不幸遭遇,宣扬了类似的思想。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就是这些女性,上自皇后,下至贵族家的庶出女儿,虽然地位不同,性格各异,经历有别,但她们的人生境遇却惊人地相似,那就是她们都是被贵族男子玩弄的对象,都不能幸免于悲剧的结局。例如,紫上是作品中一个完美的女性。
尽管光源氏与她感情深厚,可是她的一生并不幸福。由于光源氏不断滥情,紫上不断受到深深的伤害。她看透了自己的人生,多次坚决要求出家。然而,她的要求还没有来得及实现便含恨去世了。再如,葵姬是光源氏的第一个妻子,她的父亲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将女儿嫁给了并不爱她的光源氏。虽然葵姬“气性高雅、端严庄重”,却无法得到光源氏的感情。
新婚不久,光源氏就出去眠花宿柳。由于葵姬内心总是处在异常痛苦、怨愤的折磨之中,不久也死去了。《源氏物语》中的还有许多女性以出家弃世、遁入空门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藤壶妃子因为与光源氏的孽缘而发愿出家;三公主因与柏木的私情而遁入佛门;六条妃子不仅自己看破红尘,而且带着女儿一起出家,希望女儿再也不在男性社会遭受蹂躏。
而《源氏物语》中遭遇最不幸、命运最悲惨的则是一批出身中等贵族的女性,如夕颜、空蝉、明石、末摘花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她们作为贵族男子逢场作戏的渔色对象,加之比较柔弱怯懦,命运更加悲惨。
从紫式部的主观意图来说,创作《源氏物语》的目的,就是通过宫廷男女的恋情悲剧,表达作家对人生的悲苦体验,从而激起令人兴叹、使人哀伤的情怀,以便让内心情感超越卑污烦恼的俗世,将人情欲望升华为审美对象。这就是“物哀”美学特征。所谓“物哀”的审美意象,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紫式部要通过小说表现“罪与罚”及向往“彼岸净土”的田看来,人生不过是横流的欲海,而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皈依佛门。紫式部在这里无意识地宣传了无欲之说,表现了她在佛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