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十年代电厂老集控室(点亮大庆油田第一盏电灯)

八十年代电厂老集控室(点亮大庆油田第一盏电灯)没有图纸,就照着指挥部的一台“嘎斯-51”型号汽车仿制,15天没睡过床的刘军成吃住都在车间,终于绘制出了发动机的图纸,大伙一心扑在钻研汽车上,仅仅九个月,大庆第一辆汽车样车造出来了。1964年,会战指挥部找到总机厂,“油田面积大,光靠两条腿也跑不过来,国家制造的汽车数量有限,咱们能不能试试造个汽车?”总机厂所有的工人没有一个知道汽车是咋制造的,但立马成立了攻关队,一组研究发动机,一组做底盘,一组造车身。广袤的大荒原上,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一群黑瘦的汉子正在挥汗如雨地挖土方,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松辽石油勘探指挥部总机厂选址开建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油田总医院东侧。1960年3月17日,总机厂的第一批职工刚下火车,就接到大庆会战总指挥部交给的抢修一台153柴油发电机组的任务,崔中泰、刘忠和、丁泉、彭士海等八名同志,在缺少工具和配件的情况下,奋战一天,于18日19时正式发电,点亮了会战总指挥部

八十年代电厂老集控室(点亮大庆油田第一盏电灯)(1)

80岁的刘军成老人回到总机厂老厂房,追忆自己曾经奋斗过的青春岁月。大庆日报记者孙娜摄

斑驳的墙壁,废弃的机床,走进有着五十七年历史的大庆总机厂老厂区,厂房还依稀保留着那个时代的旧貌。

阳光穿过历史的烟尘,透过高高的玻璃窗,落在岁月的尘埃之上,当年热火朝天的奋斗场面仿佛就隐藏在光线后的阴影里。

如今,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总机厂,正静静地注视着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

广袤的大荒原上,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一群黑瘦的汉子正在挥汗如雨地挖土方,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松辽石油勘探指挥部总机厂选址开建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油田总医院东侧。

1960年3月17日,总机厂的第一批职工刚下火车,就接到大庆会战总指挥部交给的抢修一台153柴油发电机组的任务,崔中泰、刘忠和、丁泉、彭士海等八名同志,在缺少工具和配件的情况下,奋战一天,于18日19时正式发电,点亮了会战总指挥部的第一盏电灯。

在刘军成的回忆里,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告别新婚7天的妻子,凭着一腔报效祖国的热情,和17名同学一起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的他,成为了总机厂内燃车间的一名实习员。

1964年,会战指挥部找到总机厂,“油田面积大,光靠两条腿也跑不过来,国家制造的汽车数量有限,咱们能不能试试造个汽车?”总机厂所有的工人没有一个知道汽车是咋制造的,但立马成立了攻关队,一组研究发动机,一组做底盘,一组造车身。

没有图纸,就照着指挥部的一台“嘎斯-51”型号汽车仿制,15天没睡过床的刘军成吃住都在车间,终于绘制出了发动机的图纸,大伙一心扑在钻研汽车上,仅仅九个月,大庆第一辆汽车样车造出来了。

这辆车既不像轿车又不像吉普车,轿车的前身加上吉普车的车斗,有点像皮卡车,但却更符合油田当时的生产实际。

“当那三台大庆制造的汽车开到北京报喜时,一进长安街,交警都没见过这样的汽车,纷纷向车敬礼,当时车就停在石油部的大院里,石油部的部长亲自接待,说大庆油田也能造汽车了,解决了缺少交通工具的问题,回去继续好好干!”回想起当年,年近80岁的刘军成仍一脸自豪。

当时的大庆总机厂可谓人才济济,集中了当时毕业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当时全国每个油田都有自己的机械厂,但大庆总机厂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研发实力都处在全国石油机械系统的老大。最高峰时员工数量近6000人,油井打到哪里,总机厂服务就到哪里,为当时的石油大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在刻苦攻坚技术难题,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总机厂的企业文化也凝结成了时代的结晶:总机厂职工家属范桂林作为《初升的太阳》女一号将话剧演进了中南海,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工人刘明君首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催人奋进的战歌,熟悉的旋律中再次回望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如今,总机厂静静的厂房里仍蕴含着这座城市创业的激情,也集聚着令我们前行的动力。

大庆日报记者孙娜

记者手记

K293.5/20,这是大庆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一份铅字印刷的《总机厂志》,建馆以来,少人翻阅。

因为采访,我翻开了这尘封的记忆,走进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走近了那样一群“总机厂人”。

如今,80岁高龄的刘军成夫妇在家安享晚年,提起那段岁月,夫妇二人感慨万千。大庆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创业的城市,更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在那样一个年代,有那样一代人的青春在那里飞扬、闪光、发亮。总机厂车间里,记录着一代人青春无悔的奋斗与奉献,记录着这座城市最辉煌的一段过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当年是从这里出发……

今天的大庆,城市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今天的大庆,年轻人也会遇到很多生活的困惑,我们应该常回到这里看一看、想一想,汲取力量,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至今想起来,应该感激那段艰苦的创业岁月,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试金石,虽历久,固弥新。

采访中,我不止一次被刘军成老人的故事打动,不止一次被大庆总机厂的历史震撼,他们用青春与汗水书写了城市历史最光彩的一笔,也书写了自己人生最华彩的篇章。

城市因创业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难忘,今天的大庆,今天的大庆人,应该从我们的城市历史和前辈身上汲取力量。在创新创业的激情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