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易遭受的危害(合理规划科学养殖)
小龙虾养殖易遭受的危害(合理规划科学养殖)合理规划、科学养殖据了解,湖北是我国小龙虾第一养殖大省,2019年产量9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44.3%;安徽省位居第二,产量34.98万吨,占全国比重16.7%;湖南省位居第三,产量30.68万吨,占全国比重14.7%。10年时间,小龙虾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小龙虾原产北美洲,日本人在1930年代引入中国,1960年代食用价值被发掘。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简单地“捕捞 餐饮”,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集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旅游节庆为一体的产业链。2010年后,我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增长,2010年小龙虾产量56.33万吨,2019年高达208.9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目前,国内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主要的养殖模式包括稻田养殖、虾蟹混养、池塘精养、藕虾套养等,其中以稻田养殖模式为主。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表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有着积极作用,但也给小龙虾种群泛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为此,他建议,要对小龙虾养殖实行准入制,不适合养殖小龙虾的池塘、稻田应退养,距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养殖水域要进行搬迁停产。下面我从3个维度谈谈这个话题:
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 虽然美味,但对生态有危害
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是国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近10年广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具有食性广、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大等特点,使其成为全球知名的外来入侵物种。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将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的外来物种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0年1月7日公布第二批名单时,小龙虾名列其中。主要原因是小龙虾会对引入地的水生植物、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的生存造成较大威胁,携带和传播致病源会伤害引入地物种。所以,凡是小龙虾密集的水域,其中的生物多样性都会显著降低。
10年时间,小龙虾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
小龙虾原产北美洲,日本人在1930年代引入中国,1960年代食用价值被发掘。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简单地“捕捞 餐饮”,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集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旅游节庆为一体的产业链。
2010年后,我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增长,2010年小龙虾产量56.33万吨,2019年高达208.9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目前,国内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主要的养殖模式包括稻田养殖、虾蟹混养、池塘精养、藕虾套养等,其中以稻田养殖模式为主。
据了解,湖北是我国小龙虾第一养殖大省,2019年产量9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44.3%;安徽省位居第二,产量34.98万吨,占全国比重16.7%;湖南省位居第三,产量30.68万吨,占全国比重14.7%。
合理规划、科学养殖
最近10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忽视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产量超过200万吨,占全球比重70%以上,为什么别人不养就我们养?需要反思!
进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动物物种,并非不能人工养殖,但要有规范。建议对于小龙虾的养殖水域、面积要有总量管控,要明确划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至于准入制,操作难度很大,不符合我国三农现状,也缺少标准,短期内难以实施。
总之,我们不能为了口腹之欲盲目扩大小龙虾的养殖,对于小龙虾产业实行“放养”。合理规划、科学养殖有助于保护长江流域禁渔期间的生态环境,才是正确的操作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