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据安进第二任CEO Gordon Binder所著的《science Lessons》记载,林福坤因《science》上的一则招聘广告加入安进,成为其第7号研究员。进入安进之后,林福坤像“疯子”一般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不管公司有钱没钱,他依然在坚持。安进创建于1980年,据江湖传言一开始根本找不到员工。若不是一位叫做“林福坤”(英文名:Fu-Kuen Lin)华人在1981年加入并助力该公司开发出第一款上市产品,安进极有可能成为诸多寂寂无名的美国Biotech公司中的一员,甚至消沉在历史长河之中。“死磕”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美国生物技术如雨后春笋初露头角的“高光”时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公司基因泰克于1976年创立,4年后便在纳斯达克成功IPO,虽然当时其仍然处在无上市产品的未盈利阶段,但依然挡不住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长期看好,以至于上市当天其股价在1小时内从35美元/股飙升至88美元/股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1)

作者 | 玉见

成立于1980年的安进,2020年总收入超过250亿美元,在全球制药企业TOP50中排行第12位,并且其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长期雄踞全球生物科技企业第1位,是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可以说,安进曾既是生物技术时代创新的受益者,也是原创生物技术的拥趸。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家创新生物技术公司,在十年之前,做了一个决定——开发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

作为全球最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头顶无数Biotech光环,为何在而立之年决定去做Biosimilar?十年前的那个立项建议,如今执行得如何?进入不惑之年的安进,它依然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吗?

“死磕”技术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2)

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美国生物技术如雨后春笋初露头角的“高光”时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公司基因泰克于1976年创立,4年后便在纳斯达克成功IPO,虽然当时其仍然处在无上市产品的未盈利阶段,但依然挡不住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长期看好,以至于上市当天其股价在1小时内从35美元/股飙升至88美元/股。

彼时,DNA双螺旋结构、基因产生蛋白质、细胞里开发药物等概念,还停留在论文、期刊、实验室,和患者相隔甚远,更不提如何变现成为公司盈利的产品。不过,基因泰克在资本市场的备受吹捧及所散发的耀眼“光芒”,刺激了美国几百家Biotech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创立。

安进创建于1980年,据江湖传言一开始根本找不到员工。若不是一位叫做“林福坤”(英文名:Fu-Kuen Lin)华人在1981年加入并助力该公司开发出第一款上市产品,安进极有可能成为诸多寂寂无名的美国Biotech公司中的一员,甚至消沉在历史长河之中。

据安进第二任CEO Gordon Binder所著的《science Lessons》记载,林福坤因《science》上的一则招聘广告加入安进,成为其第7号研究员。进入安进之后,林福坤像“疯子”一般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不管公司有钱没钱,他依然在坚持。

即便安进在濒临破产砍项目之际,林福坤也不死心,甚至和团队住进了实验室。无论是凌晨1点、3点还是5点,只要去实验室,Binder都能看到林福坤和他的助理林启辉。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3)

林福坤(右)和林启辉(左)

“Researchers should never be scared away from challenging and interesting projects just because others think them impossible.”

---Dr. Fu-Kuen Lin (林福坤)

在林福坤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安进于1987年10月获得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专利,并向FDA递交产品上市申请;1989年6月,全球首款EPO上市,商品名为Epogen(俗称“红药”)。

两年后(1991年2月),安进的第二个产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非格司亭上市,商品名为Neupogen(俗称“白药”);2002年1月,安进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聚乙二醇化G-CSF培非格司亭,商品名Neulasta。同年,安进通过收购Immunex获得了自身免疫药物Enbrel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销售权。

即便到了2020年,Enbrel和Neulasta仍然是安进公司销售前三的两款重磅产品,为该公司贡献接近1/3的营业收入。

安进近10年收入(单位:亿美元)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4)

回过头来,安进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傲人的销售业绩上,最重要的是其理由自身研发实力直接开创了一个时代。安进成功的背后,是研发人员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死磕”产品的不放弃精神。

换句话说,安进是“死磕”技术创新的受益者。

中年“危机”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5)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仔细琢磨安进发展轨迹,你会发现,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而立之年的安进,跟咱一样,自然也逃不过它的“中年危机”。

虽然安进第三任CEO凯文·沙拉尔(Kevin Sharer)在执掌公司的10年间,将公司产品年销售额从2000年的30多亿美元带到超过150亿美元。可惜的是,资本市场并不买单。安进股价并没有随产品销量增长而明显上涨。

数据显示:Sharer担任CEO期间,其股价每年仅上涨0.5%,相比其前任Gordon Binder掌舵期间每年超40%的涨幅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不值一提。

投资者对此极不满意,老CEO也表示干不动了,毕竟他也已经63岁。并在2011年宣布,将手中的权力于次年5月前正式移交给公司COO罗伯特·布拉德韦(Robert Bradway)。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6)

Sharer(左)和Bradway(右)

若要问成年人应对中年危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老板们多半是期望打工人“既要……;又要……;还要…… ”。

除了更换CEO,安进在2011年做了另一个重要决定,进军生物类似药领域。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3点原因:

  • 一方面,Epogen(epoetin alfa)在欧洲的核心专利于2004年12月到期,并且2006年,欧盟批准了第一款Epogen的生物类似药Retacrit,导致Epogen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当时生物类似药在美国还处在“空白期”,
  • FDA直到2012年3月才出台了3份生物类似药开发指导文件草案,安进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机会;
  • 还有一点是,安进认为其在生物药领域已经积累了30年,对生物药的制备工艺、开发流程以及设备基建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能够更加充分利用现有基建设备和人员经验。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7)

EPO的主要竞品(来自安进2011年财报)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8)

2011年12月,安进宣布与Watson Pharmaceuticals(美国第三大仿制药企Actavis的前身)就多种肿瘤类抗体药的生物类似药产品开发达成协议,安进计划借力后者在仿制药领域的商业化及分销能力,提前布局生物类似药的商业化。

自我“革命”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9)

所谓“生物类似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生物制品的“仿制药”。但考虑到生物制剂自身的复杂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生物药不可能做到像化学药那样“一致”,因此行业将其称作“生物类似药”更为准确。

虽然生产生物原研药的设备也适用于生物类似药,但开发生物类似药还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复杂性。安进与Actavis合作初衷,或是考虑到生物类似药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不会遵循纯粹的原研或化学仿制药模式。

安进在开发生物类似药的同时,多家公司也在同步开发安进的原研产品,Epogen之外, Neulasta、Enbrel的生物类似药也陆续被开发甚至上市。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安进公司已经有5款生物类似药获得欧美批准,另有3款产品进入III期临床以及1款计划申报临床中。并且已经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已经快速放量。

安进成功开发的生物类似药

安进半年会(安进反对安进)(10)

2020年财报显示,Mvasi(贝伐珠单抗)、Kanjinti(曲妥珠单抗)、Amgevita(阿达木单抗)合计贡献了将近17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相比2019年的5.68亿美元增长了近200%。

白云苍狗,时移世换。为了保证连年上涨的业绩,安进在做生物类似药之前,便不止于开发大分子生物药,同时也在研发(引进)小分子药物,后来又试水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上市产品T-Vec)等多种药物形式。

就在新基出售给BMS前夕,安进以134亿美元从新基手中收购了Otezla。这款药物在2021年上半年业绩中,已成为销售额前三的产品之一。

安进自我“革命”的背后,说明于一家药企而言,采用什么技术不过是一种手段,能实现价值才是根本目的。公司(领导人)的雄心壮志(意志),决定了它(他/她)最终能走多远。

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能治病的就是有用分子;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能提高可及性的就是好药。

比安进早创立4年的基因泰克,终究没有摆脱被大药厂收购的命运。披荆斩棘40载的安进,如今依然能够以独立个体存在于豪门林立的药企俱乐部中,或许与该公司曾多次濒临在破产边缘“如履薄冰”有一定关系。

毕竟,任何一个时代,敢于自我革命的公司(人)都是真正的“狠角儿”,安进敢于“反对”安进,或是早早参透了这份秘籍。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进决定布局生物类似药的同期,一批由海外归国华人在中国创立的公司开始涌现,刚开始研发项目也多以生物类似药为主。背后的立项逻辑也不难推测:去替代高价格原研生物药,开发让老百姓用得起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虽然其中有不少公司与上世纪80年代基因泰克、安进的陪跑者一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也有一些公司挺过了十年,比如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康宁杰瑞等。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国内Biotech企业,未来如何进行自我“革命”?医药魔方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安进历年10-K年度报告(2009~2021H1)

2.European Commission Approves AMGEVITA™ (Biosimilar Adalim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推荐阅读:

“宇宙药厂”辉瑞掌门人:时来天地皆同力

GSK女王,再等风来

福维泽卸任CEO!回首他执掌默沙东的黄金十年

巨星陨落!吉利德传奇CEO John Martin去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