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兵败维也纳(维也纳之战奥斯曼人的最后进击)
奥斯曼土耳其兵败维也纳(维也纳之战奥斯曼人的最后进击)3、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主要贸易路线从西亚逐渐转移至大西洋,奥斯曼帝国贸易经济下滑,必须通过扩张弥补损失;2、奥斯曼帝国内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依靠扩张的胜利果实暂时掩盖内部危机;好战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维也纳战役爆发的原因如下:1、苏莱曼黄金时代的军事和政治遗产还没有消失,奥斯曼帝国仍然具有强大的扩张惯性和扩张意愿;
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这座德意志的心脏城市与1529年一样,击退了奥斯曼人的洪流。与上次不同的是,一次代表着星月旗对欧罗巴强大压迫的开始,另一次则是土耳其人辉煌的结束。
波兰翼骑兵用他们的长枪拯救了神圣罗马帝国,却因为内部的混乱而无法从这激动人心的大捷中获得太大利益。不过百年后,波兰王国就将被他们曾经的忠实盟友哈布斯堡家族瓜分豆剖。毕竟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奥斯曼人的最后进击17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正在科普鲁卢复兴的尾巴上回光返照。而法兰西和土耳其人的渎圣同盟仍在延续,将中东欧做成了夹心饼干。由于奥斯曼人越来越咄咄逼人,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被迫将联邦的传统盟友从法国变为了哈布斯堡家族。1677年底,受法国帮助,反哈布斯堡家族的上匈牙利公爵,未来的特兰西瓦尼亚大公艾米里克·托克利(EmericThököly)发动了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的叛乱。局势危难,他被迫向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穆德四世求援。
168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Mehmed IV)无视大臣关于俄国才是奥斯曼最大威胁的警告,尽全力打造一支约有200 000人的庞大军队(包含辅兵),在艾米里克的帮助下对神圣罗马帝国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强大攻势。
好战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
维也纳战役爆发的原因如下:
1、苏莱曼黄金时代的军事和政治遗产还没有消失,奥斯曼帝国仍然具有强大的扩张惯性和扩张意愿;
2、奥斯曼帝国内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依靠扩张的胜利果实暂时掩盖内部危机;
3、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主要贸易路线从西亚逐渐转移至大西洋,奥斯曼帝国贸易经济下滑,必须通过扩张弥补损失;
4、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受到削弱。且因镇压新教徒造成内部环境不稳定,匈牙利爆发大规模新教徒叛乱;
5、渎圣同盟在西边的策应协助,天主孝子承担了这项任务;
6、1679年,维也纳爆发鼠疫,史称"维也纳大瘟疫",灾难造成半数以上居民死亡;
1683年3月31日,穆罕默德四世的宣战声明送到维也纳宫廷。第二天,"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Kara Mustafa Pasha)的军队从埃迪尔内出发,沿途多个特兰西瓦尼亚盟军和鞑靼人加入,他的军力直线上升。7月初,150 000大军出现在维也纳城以东40公里处,神罗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携带宫廷家眷从维也纳逃往帕绍,同时向四方盟友求援。
奥斯曼大军兵临维也纳城下
7月14日,浩如繁星的新月旗飘扬在维也纳城下,15日,大维齐尔的劝降书信送到城防司令恩斯特·鲁迪格·冯·斯塔赫姆伯格伯爵(Ernst Rüdiger von Starhemberg)手上。考虑到前几日发生在佩奇多尔托夫的杀降事件,斯塔赫姆伯格与其他指挥官果断拒绝了投降条件。隔绝城内民众与大维齐尔170 000大军之间的是15 000德意志正规军、8 700志愿兵、370门火炮和高耸的城墙。
(为快速行军,土军只携带了150门小口径火炮和19门中口径火炮)
围攻维也纳土军将城市围地水泄不通,然而攻击时却出现了尴尬局面,他们小口径火炮的炮弹直接被城墙弹开,中口径的破坏力好一些,但数量太少,反而守军的370门火炮可以居高临下全方位轰击进攻的土军。穆斯塔法下令挖掘壕沟保护步兵进攻,然而守军提前布置了许多障碍,土军不得不顶着奥军的炮火清理障碍,这就耽误了宝贵的大个月时间。
在土军忙着挖土时,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国的牵制行动效果有限,神罗正努力集结兵力。同时,杨三世·索别斯基响应号召,破天荒的说服瑟姆集结30 000军队南下支援。他没有等待立陶宛军队,8天强行军400公里前往维也纳。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组建了国际反土联盟"神圣同盟",甚至遥远的俄国都派宣布加入。9月6日,索别斯基的波兰本部军队越过多瑙河,与扎波罗热哥萨克、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弗兰肯、斯瓦比亚等其他帝国军队联合起来向维也纳进发。
维也纳之战
此时,洛林公爵查理五世(Charles V Duke of Lorraine)已经在维也纳周边鏖战许久,他致力于骚扰土军补给线,同时尽力支援接近弹尽粮绝的守军。维也纳经过数月鏖战,情况岌岌可危,土军通过壕沟源源不断地向城墙下挖掘隧道实施爆破。9月8日,土军占领博格拉威尔防线的矮墙,准备将后方的主城墙彻底炸毁。
援军抵达索别斯基抵达维也纳附近与查理五世的军队合并,两位优秀的指挥官用了六天时间安排部署,很快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班底,由索别斯基担任65 000~76 000圣盟联军总指挥。联军派遣了两名精通土语的间谍潜入土军内部,负责与守军呼应,告知他们总攻的时间。穆斯塔法意识到了联军的威胁,但他的准备事后来看并不得当,他将防御土军后方的任务交给了鞑靼人和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的盟友。这些军队缺乏坚定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局势顺利时尚可凭借数量优势作战,一旦遭遇强敌,溃败甚至不战而逃都是有可能的。
1683年9月12日,维也纳城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当天凌晨四点,索别斯基正在部署作战计划,土军突然发起进攻。穆斯塔法知道自己处境不利,他下令加强对城市的爆破和进攻,试图在联军决战前攻下维也纳。于是他命令负责后卫的部队向联军主动进攻,意在拖延时间。洛林公爵查理五世一马当先率军反击,索别斯基和其他指挥官也开始组织进攻,打到中午,土军后卫受到重创,几个关键村子都被联军占领。近40 000鞑靼军队基本没有对联军造成任何威胁,他们很快撤走了。
生死决战决定整场战役成败的战斗发生在下午一点左右,穆斯塔法尽全力动员军队发动反击,同时下令工兵埋设炸弹准备引爆。但顽强的守军不顾一切发起反击,打退了土军工兵,并将炸药全部销毁,在这一刻,土军丧失了最后一次胜利的机会,战争天平倒向了圣盟联军。穆斯塔法孤注一掷,下令全军加紧对城市的进攻,维也纳城附近的战斗异常惨烈。但这也减轻了索别斯基的压力,让他更加从容的调动军队准备发起最强的进攻。
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骑兵冲锋
下午4点,联军占领盖尔斯霍夫村,前方一马平川,是骑兵冲锋的绝佳场地。5点,联军又占领了两个村庄,距离穆斯塔法本人的大帐越来越近了。6点,索别斯基终于向全军下达总攻的命令。两位盖特曼:斯坦尼斯拉夫·杨·雅博诺夫斯基与米科瓦伊·杰罗姆·谢涅夫斯基跟随主帅杨三世·索别斯基准备发起总攻,他们将18 000骑兵部队分成四组投入战斗。
华沙城中索别斯基的雕像,他的马下是将死的奥斯曼士兵
在队列最前方的是波兰国王统帅的由24个翼骑兵支队组成的3 000名翼骑兵冲锋阵型,后面则是圣盟联军骑兵和剩余波兰骑兵,最后方则是步兵。他们以力压崩倒、排山倒海的气势从山上倾泻而下,向土军核心地带发动冲锋。
里普卡鞑靼人也参与了这次进攻,他们在头盔上绑着一根稻草,用来区分敌我
人们伏在鞍鞯上,战马以最快速度奔驰冲锋。他们像风暴,像怒涛汹涌的洪流,号吼着,爆发着。在他们的重压下,大地在颤抖呻吟。矛旗猎猎作响,盔甲叮当碰撞。3 000名翼骑兵如热刀切黄油般碾碎了一切挡在他们面前的土耳其人,势不可挡地向穆斯塔法本人的大帐进攻。三小时后,奥斯曼大军灰飞烟灭,维也纳战役以基督文明联军的辉煌胜利宣告结束。圣盟联军约有3 500人死伤,土军损失接近20 000。作为首功的奖励,索别斯基得到了对战利品的第一支配权。他在对妻子的信中说道:
"我们的战利品闻所未闻......帐篷,羊,牛和少数骆驼......这是一起没有人预知的胜利,敌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他们失去了一切,必须为自己的生命逃窜......斯塔赫姆伯格将军拥抱并吻了我,并称我为他的救世主。进入维也纳后,所有民众都蜂拥赶来争先亲吻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衣服。他们说:"让我们亲吻这只勇敢的手!"对教皇送去的书信中,索别斯基谦虚地表示:"我来,我见,神征服。"(Venimus vidimus et Deus vicit)
后续随后,索别斯基与查理五世继续向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领土进攻,与穆斯塔法在帕尔卡尼爆发决战,后者再次大败,损失万余人。1694年,索别斯基告别查理五世独自作战。他分出一部分兵力包围卡缅涅茨要塞,然后带领剩余军队进军摩尔多瓦。然而在摩尔多瓦的几场胜利并没有让波兰取得决定性战果,远征行动不得不终止。随后,因为未能取得与军事胜利匹配的政治收益,以及在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外交斗争的失败,索别斯基统治末期在边境修建了一系列要塞被动防守。
波兰国王约翰三世
1694年6月11日的霍多夫战役成了17世纪最后几年波兰的另一大传奇性历史。康斯坦丁·扎霍洛夫斯基上尉指挥的300链甲骑兵与100翼骑兵被40 000鞑靼骑兵围困在霍多夫村中。他们徒步作战,使用大量栅栏、木桶等障碍物封锁重要通路,让鞑靼人的数量优势无从施展。弹药消耗光后,他们捡起鞑靼人射来的箭再射回去,波兰人在无数次猛攻中坚持了六个小时。鞑靼人劝降无果后留下了1 000多具尸体撤退到卡涅缅茨,波军伤亡不过一百。
1696年,索别斯基在维拉诺夫宫因心脏病去世。随着这位最后的伟大波兰国王撒手人寰,波兰也一步步陷入更加激烈的争乱,直到堕入深不见底的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