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00句口诀(会背的却没有几人)
三字经100句口诀(会背的却没有几人)东汉时期的黄香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时人称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不仅是称赞他的才学,更是夸奖其至真至诚的孝心。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除此之外,《三字经》其实还有很长很长,现在据说可考的原本一共有1416个字!不过这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网上查询三字经有多少个字时,冒出来的绝大多数结果都是1145个字!那么问题来了!!!1145÷3=381余2,除不尽啊!!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找到结果。跑题了,说回《三字经》,全篇想必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就不全部搬过来了,我们今天就先来看看《三字经》中所用的典故,看看这些典故你是否全知道?
据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也并非没有道理,《三字经》虽然是一本蒙学读物,但是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方面基础知识,也包括了“仁、义、诚、敬、孝”的思想教育相关知识。 内容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
说起《三字经》,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的说我会背,但是,我想大家会背的应该只是这两部分吧?!
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第二部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那么,你是否知道,这两部分并不是连起来的呢?实际上,在这两部分之间,还有两句,那便是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何许人也?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因为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窦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他的五个儿子都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除此之外,《三字经》其实还有很长很长,现在据说可考的原本一共有1416个字!不过这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网上查询三字经有多少个字时,冒出来的绝大多数结果都是1145个字!
那么问题来了!!!1145÷3=381余2,除不尽啊!!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找到结果。
跑题了,说回《三字经》,全篇想必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就不全部搬过来了,我们今天就先来看看《三字经》中所用的典故,看看这些典故你是否全知道?
孟母三迁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氏五龙【上文已讲,不再赘述】扇枕温衾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时期的黄香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时人称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不仅是称赞他的才学,更是夸奖其至真至诚的孝心。
孔融让梨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同样也应该不陌生,孔融四岁就知道尊敬兄长,让大梨给兄长。这是在教育孩子们应该遵守基本的公序良俗!
赵普手不释卷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北宋赵普已经官至中书令,仍然天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这种学习的态度,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
孔子求学项橐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这个典故是说孔子向鲁国的神童项橐学习的故事,孔子乃是圣贤,却依旧不忘向人学习,教导孩子们时刻不忘学习。同时也不能自傲,永远保持求知的态度。
路温舒披蒲编,公孙弘削竹简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古代的书是非常珍贵的,西汉的路温舒,公孙弘无钱读书,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而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阅读。这才是读书应该有的态度!
悬梁刺股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读书不应让别人来督促,更应该自己发奋!
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条件差不是不读书,不学习的理由,一心求学,怎会读不成呢?
苏洵二十七方发奋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任何时候开始读书都不算晚,重要的是开始和坚持!
朱买臣砍柴不忘读书,李密放牛不忘读书西汉的大臣朱买臣砍柴时也不忘读书,邻人都笑其书痴,他反而读的更大声。唐朝的开国君主李密幼时放牛时把书放在牛角上读书。任何时候其实都可以读书,放下手机,多读书!
这些典故有教孩子们道德礼仪的,当然更多的是劝诫孩子们好好读书,这一点对于现在来说也是一样,好好读书仍然是家长们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
当然,《三字经》原本中可能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句子,但是,我们现在看见的版本的内容基本上是值得孩子去学习和背诵的呢!
最后,一起来看看《三字经》中的文化小知识,你能找到与这些小知识相对的《三字经》的原句吗?如果你的确背过这些知识对应的原句,欢迎以序号加原句的的方式来展示一下哦!【例:5、人之初,性本善】【每人一句即可,重在参与!】
- 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 三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 三传:《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 四民:士、农、工、商
-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四季:春、夏、秋、冬
- 四方:东、南、西、北
- 四诗:《国风》《大雅》《小雅》《颂》
- 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 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
- 五色:青色、黄色、赤色、黑色、白色
- 五味:酸、甜、苦、辣、咸
-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 五行:金、木、水、火、土
-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 五常:仁、义、礼、智、信
-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
-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 六艺: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数
- 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
-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八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竹子
-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 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
-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除】
【下期看看千字文,这个比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