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玉兰开花时间(千年大觉寺看玉兰花开)
大觉寺玉兰开花时间(千年大觉寺看玉兰花开)无量寿佛殿前北侧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此树高20米,树围达八米,被誉为银杏树王,此为大觉寺八景之一,但要欣赏金黄色的银杏树只能留待秋天再来了。大雄宝殿后为无量寿佛殿,建于明代,上有乾隆皇上御题的“动静等观”匾额。殿内供有一佛两菩萨。佛像板壁后有泥制海岛观音悬塑,工艺精湛,是悬塑中的精品。放生池的西面就是所有寺庙都很常见的钟鼓楼了,钟楼在北侧,鼓楼在南侧。钟鼓楼的中间是建于明代的天王殿,殿内供有弥勒佛,四大天王及韦驮造像,殿前有一个镂空雕如意纹香炉座。天王殿后是建于明代的大雄宝殿,门檐上有“无去来处”的匾额,殿内供奉三世佛像,三世佛两侧有十地菩萨像,南北墙有泥制二十诸天像,板壁后为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塑像。
南碑亭
西山大觉寺,又称大觉禅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刹。大觉寺始建于辽代,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与京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大觉寺的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寺依山势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庙建筑,南路行宫和北路僧房所组成。而中路的南北二碑亭也是大觉寺的独特之处。南北碑亭均建于明代,南碑亭石碑阳刻清雍亲王撰送迦陵禅师安大觉方丈碑记,碑阴刻清乾隆十二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北碑亭石碑阳刻明宣德三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碑阴刻正统十一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
过碑亭后小桥两侧各有一个放生池。
放生池的西面就是所有寺庙都很常见的钟鼓楼了,钟楼在北侧,鼓楼在南侧。
钟鼓楼的中间是建于明代的天王殿,殿内供有弥勒佛,四大天王及韦驮造像,殿前有一个镂空雕如意纹香炉座。
天王殿后是建于明代的大雄宝殿,门檐上有“无去来处”的匾额,殿内供奉三世佛像,三世佛两侧有十地菩萨像,南北墙有泥制二十诸天像,板壁后为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塑像。
大雄宝殿后为无量寿佛殿,建于明代,上有乾隆皇上御题的“动静等观”匾额。殿内供有一佛两菩萨。佛像板壁后有泥制海岛观音悬塑,工艺精湛,是悬塑中的精品。
无量寿佛殿前北侧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此树高20米,树围达八米,被誉为银杏树王,此为大觉寺八景之一,但要欣赏金黄色的银杏树只能留待秋天再来了。
无量寿佛殿后为大悲坛,大悲坛原为寺院藏经之所,二层悬有“最上法门”匾额,为清醇亲王奕譞手书。现在里面设有《大觉寺历史文化展》。
在寺院的后方最高处是迦陵舍利塔,又称迦陵和尚塔、大觉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迦陵舍利塔高12米,是覆钵式塔,与北海永安寺白塔的形制相仿。基是两层须弥座,下面的八角须弥座刻有仰莲和伏莲纹样,在八个面中心和四周都镶嵌有砖雕,转角处的角柱上有连珠、如意等纹样,其上的圆形须弥座上刻有仰莲和伏莲,束腰处有花草图案。
从大觉寺西侧的上方俯瞰寺院。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觉寺玉兰花了,位于北路的明慧茶院。虽然去的时间还是有点早,花还没有大开,但给玉兰照相的游人还是络绎不绝。
在北玉兰院中有一个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此为大觉寺八绝之一,只是此刻已看不到泉水的踪迹。
大觉寺的南路修建有围廊,古朴典雅,这似乎也是有别于其他寺院的地方,可能与南路历史上曾经是行宫有关。
寺院南路的憩云轩是一座具有传统园林风格的建筑,檐下匾额上“憩云轩”三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
南路的四宜堂1720年由时为亲王的雍正皇帝赐名,意为春夏秋冬四季皆宜,乾隆皇帝曾做《四宜堂诗》:“四宜春夏秋冬景,了识色空生灭源”。四宜堂前的玉兰树是北京地区树龄最长的白玉兰,此刻玉兰树还是含苞欲放的状态。
四宜堂对面有一家《绍兴菜馆》。
在寺院的北路还有一个称为“银杏院”的下沉式小院,里面有一棵千年的雌雄合抱银杏树,也被称为龙凤树,秋天此树会呈现一半结果实一半不结果实的奇特景象。
红墙外才是芸芸众生生活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