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面对熟悉的人,她这样年轻努力的女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曾经她以为前途渺茫的未知国度,她能靠勤奋获得机会和认可。现实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艾莉丝心理的转变,在艾莉丝因姐姐的去世返乡之后,面对熟悉而陌生的故土,她说:“我已经忘记这个镇是什么样的了。”身在故乡却为异客,在异地获得的归属感却无法在此处寻觅,人还是那个人,心却早已不复从前了。这是现实给予的无奈,既然选择了离开,就必须得承受失去的痛苦。平铺直叙的方式及恰到好处的氛围烘托使得观众能在一开始就置身于故事之中,以艾莉丝的眼睛为媒介,跟她共同经历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所刻画的人物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脸谱化特点,比如,爱尔兰杂货铺的女老板看似面目和蔼,实则为人刻薄尖酸;而纽约百货大楼的女主管,外表冷艳但却人情味十足,帮了这个初到异乡的女孩很多。从这一刻起,故事才真正拉开帷幕。初到美国,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适应,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布鲁克林》改编自2009年英国柯斯达奖年度小说、爱尔兰小说家柯姆·托宾的同名著作,并且入围了88届奥斯卡三项大奖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以及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

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本身就承担着受到更多批评的风险,文字和电影所呈现出的画面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并非易事,而对原著小说的还原水准也考验着导演的叙事能力以及运镜能力。

对此,导演约翰·克劳利曾表示,他想呼应小说及剧本中的绝对美感,借由驾驭坚韧与柔情之间的模糊界限。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与美学创造力,最终在我们眼前呈现的,便是这部画面唯美、情感深刻的现实童话。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2)

线性叙事下的情感共鸣与非典型人物

本片采用线性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爱尔兰姑娘背井离乡移民美国,经历种种艰难选择,最终尘埃落定的故事。主人公艾莉丝是一个爱尔兰小镇上的姑娘,她平日里的工作就是在杂货铺打工。较之于大洋彼岸充满生命力的美国,爱尔兰缺乏工作机会,令这个有志于改变命运的女孩看不到希望。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她抓住机会,踏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3)

从这一刻起,故事才真正拉开帷幕。

初到美国,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适应,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使艾莉丝的身心都感到疲惫和孤独,她一遍遍地翻阅家乡的来信,试图通过这一纸书信来抚慰精神的空缺。对于许多离家在外、漂泊无依的人来说,乡愁这种情感并不陌生。面对孤独,艾莉丝从未懈怠脚步,试图充实生活来排挤痛苦和压力。随神父参加志愿活动,和爱尔兰同乡相伴的那些日子让艾莉丝意识到,她是足够幸运的,在大好年华里就能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非老来无所依。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4)

她开始振作,而那些看似靠幸运得来的东西其实饱含着她的坚韧和努力。俗话说,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艾莉丝学会了穿着打扮,加之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到了舞会上热情的意大利男孩的目光;她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了顾客和上司的赞许,增长了学识,开拓了眼界;主角坚韧的形象由此体现,她也正是那一代移民的缩影,在纽约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你总能发现爱尔兰人的身影,他们也许正被生活压榨得透不过气,但是依然会笑着面对明天。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5)

平铺直叙的方式及恰到好处的氛围烘托使得观众能在一开始就置身于故事之中,以艾莉丝的眼睛为媒介,跟她共同经历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所刻画的人物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脸谱化特点,比如,爱尔兰杂货铺的女老板看似面目和蔼,实则为人刻薄尖酸;而纽约百货大楼的女主管,外表冷艳但却人情味十足,帮了这个初到异乡的女孩很多。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6)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面对熟悉的人,她这样年轻努力的女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曾经她以为前途渺茫的未知国度,她能靠勤奋获得机会和认可。现实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艾莉丝心理的转变,在艾莉丝因姐姐的去世返乡之后,面对熟悉而陌生的故土,她说:“我已经忘记这个镇是什么样的了。”身在故乡却为异客,在异地获得的归属感却无法在此处寻觅,人还是那个人,心却早已不复从前了。这是现实给予的无奈,既然选择了离开,就必须得承受失去的痛苦。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7)

影片前半部分节奏拿捏稳当,后半段则稍显仓促。故事一女两男的主角设定,恰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经典命题,是本片一大看点,但由于收尾较快,不禁让人试想这两段支线剧情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性。在异国收获的爱情具有不确定性,而家乡富家男孩的示爱曾让艾莉丝一度迷失自我。

若没有杂货铺老板将艾莉丝掩藏的秘密揭露,或许这个故事会是另一种结局:艾莉丝选择留在爱尔兰,让大洋彼岸的思念沉入大海,得到安稳生活的同时,心里的愧疚和遗憾也将伴随其度过余生。现实的诱惑与利益是人生中的意外经历,在道德的高地上,曾经奢求如今却唾手可得的东西,是否要用谎言来获得,也是考验人心的艰难一关。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8)

画一般的镜头语言汇成一页温柔的诗篇

除去故事本身的魅力,这部影片所呈现的视听感受也让人耳目一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简洁明艳而富有美感的服饰与造型让人应接不暇,影片的配乐与故事的节奏相得益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优秀的服化道及配乐之外,导演似乎也有意将其镜头下的风景进行掌控。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9)

或许是爱尔兰与美国纽约所属的气候不同,片中爱尔兰的冷色调风景与美国的暖色调氛围形成了对比。女主的家乡爱尔兰所代表的是发展滞后、环境闭塞的土地,而冷色调本就给人以失落、忧郁的感受;纽约则代表着希望与机遇,当女主到达美国后,目之所及便是温暖阳光底下的高楼大厦,目不暇接的打扮靓丽的行人,仿佛在这个象征希望的国度,太阳永不会缺席。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0)

在影片中,当女主在返乡后跟随好友同去海滩时,她提到:“布鲁克林的海滩和这里的不一样。”与爱尔兰小镇荒无人烟的海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鲁克林热闹奔放的沙滩。艾莉丝在布鲁克林习得的泳衣内穿的方法也赢来了家乡好友的赞叹。片中类似的场景反差还有很多,通过环境差异性的描绘来衬托主人公一路走来产生的心理变化,也是本片“为了呼应小说与剧本中的绝对美感”,所采取的重要表现方式。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1)

在将近两小时的电影中,导演用了许多特写镜头来表现女主角的心路历程。初次踏上开往异国的邮轮之时,她的眼睛里充满着对家乡的不舍、第一次出远门的忐忑不安以及对未知国度的期待,那时候的她平庸土气,毫不起眼,吃了海上航行的苦之后到美国也处处碰壁,被思乡之情折磨得崩溃大哭;而当艾莉丝再次踏上前往美国的邮轮时,经历了种种成长的历练,镜头特写下的她,脸上的表情是那般坚韧、成熟且从容。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2)

在船上,她遇到了一个跟曾经的自己一样胆怯不安的女孩,并且帮助她拾得自信。一切都好似一个轮回,岁月对艾莉丝温柔以待,她也用温柔对待年华里遇到的每一个善良的人。片中,从初到美国的艾莉丝将情绪都写在脸上,到经过一系列社会历练之后,她的神情时常让人捉摸不透、变得稳重而成熟,西尔莎·罗南将艾莉丝潜移默化的转变过程演绎得很到位,使得一个内心复杂敏感而又坚韧智慧的女性形象跳脱于镜头之外。

文艺电影推荐布鲁克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3)

这部电影就像一页温柔的诗篇,蒙太奇手法拼凑出来的镜像诉说着一代移民的奋斗史。片中没有绝对的坏人,大多数角色都拥有美好的品质,这大概也是导演想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其闪光点。

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爱与美这种朴实而真切的情感更显难能可贵。也许它并不是一部合格的成人世界的电影,但是习惯了黑暗与孤独的你,说不定能通过这部电影,回忆起你最初爱上的电影的模样,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