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离我那么近(不要离我太近免却恩怨情仇)
从来没想过离我那么近(不要离我太近免却恩怨情仇)有些话,可以磕磕巴巴跟大洋彼岸的网友说,却不肯吐露一点给身边的人。有些事,宁肯跟社群里从没见过面的伙伴合作,也不能说服自己让天天见面的人沾边。不知道是懒了,还是人通透了。而立之年的我们,都不会再交什么朋友,尤其是身边靠得很近的人。过后,我们又开始互相嘲笑对方的幼稚。可是,毕业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她也慢慢的,从联系减少,到再无交集。如今,我们都已经结婚生子,但消息都是从旁人那里事后得知。
活了这么些个年,发现一个真理——所有的恩怨情仇,不过是因为关系太好所致。
人和人,不管大人小孩,不管男人女人,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谁都需要相互取暖相互慰藉。可是,彼此靠得太近,就会有大麻烦大烦恼。
上大学二年级那会儿,原来高中初中的好朋友们都不常联系了,甚至都不曾深刻想念谁。更别提小学的玩伴和学前班一起擤鼻涕的青梅竹马了。
大学里最好的朋友当时跟我说:“你说这是不是宿命,我的朋友都渐行渐远。不知以后咱们会怎么样。”
过后,我们又开始互相嘲笑对方的幼稚。
可是,毕业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她也慢慢的,从联系减少,到再无交集。
如今,我们都已经结婚生子,但消息都是从旁人那里事后得知。
不知道是懒了,还是人通透了。而立之年的我们,都不会再交什么朋友,尤其是身边靠得很近的人。
有些话,可以磕磕巴巴跟大洋彼岸的网友说,却不肯吐露一点给身边的人。有些事,宁肯跟社群里从没见过面的伙伴合作,也不能说服自己让天天见面的人沾边。
如果哪位同事或者邻居,跟我走得太近,我会恐惧。要么硬着头皮接招,不可避免得落入恩怨的窠臼,伤人害己,要么压根不让关系深入下去,及时止损。
因为,我知道,走得近,就代表了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太占用耗费精力。
人和人,靠得太近,就缺少一种恭敬心。说话没了分寸,做事也不考虑对方空间和感受了。在亲近的人面前,一放松,很多需要刻意掩饰规避的自我缺陷,都会一股脑自然而然喷涌而出,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随时把“小恶魔”放出来撒欢儿伤人。
人不好,不靠近,不会伤到自己,也就无所谓啦。但很多都是原本很好的人,却因为走得太近,就看不到对方的功与德,还仰仗着关系好,从不觉得“小恶魔”伤人有什么不对。感情好了,就多了贪心,把对方当成了随时满足个人所需的百宝箱,同时也把对方变成了自己不堪一面的回收站、垃圾桶。
陌生人给一个鸡蛋,我们即便不感恩戴德,也要真心或者违心得赞美感谢。但是,走的太近的人,就不同了。给的多了,成了习惯,不但没有了感谢,反而会挑三拣四,说昨天的鸡蛋咸,今天的鸡蛋小。
总之,言谈举止之间,除了挑剔就是不满,抑或嘲讽,少有恭敬和感恩,只因为大家都认为太熟了太近了。
所以,一个人绝大多数的不堪和龌龊,都被亲近的人看了去。所以,表面上看着好好的两个人,不知道中间已经横放了多少把刀子匕首和利剑。
人和人,没有恭敬心,很难维持下去。任凭谁,都不可能面对没有恭敬心的对方,一忍再忍。
双方脾气都不好,都强势一些,也就罢了。你来一招,我回一势,好啦,拜拜吧您啊。
可是,如果碰到一方脾气好,就坏了事。对方一定要把没分寸进行到底,也就是太近而起的贪心引起。这样的结果更差。这个社会,没人是彻底的老实人和好脾气。当脾气好的人被逼迫着卸下底线,对方连下跪的机会都没有。
弘一大师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淡淡的,有点恭敬心,看得到对方的好,如初次见到一个人那样注意克制自己的“小恶魔”,这样的关系才能维持长久。
不然,“否极泰来”,浓情似蜜,好得穿一条裤子,下一步就是互生嫌隙,分崩离析的时候。
万行师傅说过:“当你真的见到佛陀时,你连成佛的心都没有了。因为佛陀那么平实普通,你见到了,没了恭敬心,觉得佛也不过如此,又如何能想着成佛呢?”
任何人都是如此。与夫与妻,于父于母,对子对女,或者只是普通同事邻居。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什么事,都有一个临界点。不过,是教养;不失,是修为。
蔡康永说:“友谊常常被包装得非常华丽高贵,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好朋友。”
如果,年少时,好朋友是背靠背,外套袜子都不区分。那么,年长时,好朋友就是保持距离,有关心却不入侵。
曾经年少时的背靠背,如今只感怀当年的纯情,感谢他们带给我的美好回忆、美好的习惯,美好的温情,钦佩他们的美好品质,却不想念当初那个人。
因为,人长大过程中,都会意识到并接受“曾经相伴的人渐行渐远”这个现实。
如今而立,茕茕孑立,也不曾希冀跟谁有太近的交情,不管是对丈夫,对孩子,对父母,对公婆,或者同事、邻居。因钱谈钱,因事论事,越发不想跟谁有多方面的瓜葛。
只是因为再没有心情和力气跟任何人有任何恩怨情仇。
少闲谈,做实事。多感恩,少嫌隙。
我们,都保持距离。把尊重留给别人,把品行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