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mobi会评本(读汇评本金瓶梅第七回)
金瓶梅mobi会评本(读汇评本金瓶梅第七回)7王婆杀武大郎情节更适于《水浒传》而非《金瓶梅》6王婆帮住潘金莲杀武大郎有道义正义性3好客户孟玉楼没有潘金莲心多机警4售后服务麻烦——王婆助杀武大郎是不合算的5薛嫂和孟玉楼价值观一样
目录
一、 和薛嫂比,《金瓶梅》中的王婆是一个失败的老女人
1和薛嫂对比,才知道王婆是多么的失败
2孟玉楼是个好的服务客户,首先是有钱
3好客户孟玉楼没有潘金莲心多机警
4售后服务麻烦——王婆助杀武大郎是不合算的
5薛嫂和孟玉楼价值观一样
6王婆帮住潘金莲杀武大郎有道义正义性
7王婆杀武大郎情节更适于《水浒传》而非《金瓶梅》
二、杨姑娘和张四舅幽默的骂驾
一 和薛嫂比,《金瓶梅》中的王婆是一个失败的老女人
1和薛嫂对比,才知道王婆是多么的失败
由于给潘金莲和西门庆说媒撮合,而恶毒的协助潘金莲谋杀了老实巴交的武大郎的王婆虽然遭我们记恨,但是,王婆儿也是一个失败的老女人,是一个失败的老媒婆儿。从这个点上来说,王婆儿又有可怜之处,但是王婆儿这一点比须得与后面给西门庆和孟玉楼说媒的薛嫂联系起来,或者是对比看你才能理解,王婆实质上是一个失败的老媒婆儿啊,也是一个失败的老太太,失败的老女人,他给潘金莲和西门庆撮合的儿这门儿生意总的来说是一桩很亏的买卖,因为要命在于这几乎是说王婆给自己日后的生意搞了一个绝户计,等于毁掉了自己以后的最为珍贵的商誉。
在王婆遇雨的那一回当中,即《第六回 何九受贿瞒天 王婆帮闲遇雨》,评论家们批评王婆太贪财,贪财到了这下雨天都要出去跑而不怕雷劈的地步,似乎证明王婆特别贪财。然而与后面的薛嫂比完全不再一个层次上。评论家们认为但是。就这里说王婆为财不怕雷劈实际上是映射后面薛嫂这个媒婆的一个影子,相当于来说,将王婆跟薛嫂等同化了,而没有看到王婆儿和薛嫂之间的重大区别,虽然两个人都是媒婆。当然具体说媒的形式不一样,并不等于说两个人有本质区别,可实质上这两个人就是有本质区别。一个是成功的媒婆儿,一个是失败的媒婆儿,你能说它不是一个本质区别?他肯定是一个本质区别!我们知道没有人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所以成功的背后是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才是我们感兴趣的。
所以将王婆儿和薛嫂等同是不对的。《金瓶梅》高明就在于他将同样的职业,同样的身份,写出了两样,而且是很有深意的两样。
之所以区别,从事情本身来看,就在于王婆儿费了很大的劲才做成了一桩买卖,而且这个生意还杀了人。成本太高。那么薛嫂呢?人家就是中规中矩的、平平常常的说了一个媒而已,轻轻悄悄的就完成了任务,成本和回收回报之间的这个差别要远远高于王婆。
2孟玉楼是个好的服务客户,首先是有钱
相对来说啊,《金瓶梅》上介绍王婆的业务能力似乎更厉害:
原来这开茶坊的王婆,也不是守本分的,便是积年通殷勤,做媒婆,做卖婆,做牙婆,又会收小的,也会抱腰,又善放刁,端的看不出这婆子的本事来。但见: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说摆对。解使三里门内女,遮莫九皈殿中仙。玉皇殿上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才用机关,交李天王搂定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涉也生心;软语调合,女似麻姑须乱性。藏头露尾,撺掇淑女害相思;送暖偷寒,调弄嫦娥偷汉子。
但是王婆做的生意却委实不值得称道啊。从给西门庆说媒,将西门庆作为围猎目标来看,薛嫂跟王婆是打平的。问题是,除了西门庆一头以外,还有另外的女方一头儿。重点就在于女方这头儿暴露了王婆跟薛嫂的重大不同。
潘金莲儿这边儿的丈夫是卖炊饼的,现在来说就是买蒸馒头的,你想一个小县城,每天能买卖多少?能有多少收入?日子肯定过得紧巴巴。但是人家猛玉楼就不一样,孟玉楼自身是个商人的寡妇,而且这个商家还很有些钱。同时呢,通过孟玉楼楼的姑妈——杨姑娘的介绍,人家应该还从娘家带过来不少陪嫁的钱财。所以孟玉楼是很有钱。据薛嫂的简介是:
这位娘子,说起来你老人家也知道,就是南门外贩布杨家的正头娘子。手里有一分好钱。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四季衣服,插不下手去,也有四五只箱子。金镯银钏不消说,手里现银子也有上千两。好三梭布也有三二百筒。
三梭布是江苏省 松江县 产的纻丝布。 明 郑瑄 《昨非庵日纂》卷九:“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松江 三梭布所製。本朝家法如此。大庙红紵丝拜裀,立脚处乃红布,其品节又如此。今富贵家佻达子弟,乃有以紵丝綾缎为裩者,其暴殄过分,亦已甚矣。”所谓尚衣,就是给皇上做衣服的宫中女官,这位宫女说的是皇上贴身的衣服采用这种三梭布,类似我们现在贴身的内衣足见质量之好。另外呢,太庙里面的跪拜的跪垫子,就是拜裀,是用这种三梭布的等级的。可见其品味之高。到了明代,松江博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隆庆、万历以后,松江地区棉花种植比重更大,产值更高。“一半棉花一半稻,种棉更比种稻好”,所以这三梭布是质量非常高的棉布,当时当然是稀罕的东西,可以和金首饰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3好客户孟玉楼没有潘金莲心多机警
这都是很说明孟玉楼是很有钱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说媒的目标儿。除了有钱,另外呢,孟玉楼的人傻。这在《金瓶梅》里明确说他没心人多少快活,因为孟玉楼缺心眼儿,不那么着急和潘金莲之流争风吃醋,整体窝一肚子气。
这潘金莲聪明好强,慈禧太后的性格,难伺候,心眼多,当然就不是一个好处理的客户。正因为如此,才显出王婆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之高超,手段之高明。可以说,王婆儿处理她与潘金莲儿之间的关系还是处理的非常好的。处理的非常好另外的原因就是潘金莲当时也没钱,对王婆也拿捏不起来身份,摆不了架子。嫁给这个武大,你想,没钱他能怎么折腾?所以这不能说她就是王婆的一个好客户否则何以到了帮住潘金莲杀人的地步?人家薛嫂,这门儿生意完全就是可以既从西门庆这边得利,又从孟楼这边儿得利,而且孟玉楼傻,撮合这个这门婚事又特别容易,没有像王婆那么费劲。王婆儿有撮合潘金莲儿的意思,西门庆也流露出想找潘金莲的目的,可是呢,两个人都不点破这层窗户纸。王婆儿更显得老道,非要坐等西门庆求她。一方面自然是王婆的老道沉稳,出于钓西门庆这条大鱼的计策,另外也突出了王婆很爱面子。
可是人家薛嫂毫不拐弯抹角,直接主动出去找西门庆。而且跟西门庆一说就成,为什么呢?因为孟玉楼有钱,薛嫂等于要给西门庆平白无故的带来一份额外可观的财产。所以跟西门庆做这边儿说媒的生意,一说就成。西门庆为了孟玉楼的家产都把潘金莲的事情放下了一段时间。这说明,薛嫂其实是王婆的业务竞争对象!两个媒婆是同行!而王婆儿就没有这个优势,可以说西门庆来到王婆面前,王婆手中没好牌。唯一有的一张牌就是潘金莲儿,潘金莲儿本身没有油水可刮。在美色和财产面前,西门庆是将财产放在美色前面的。相对于美色来说,财产更为重要而稀缺,美色并不稀缺,对于西门庆来说根本不缺他感兴趣的女人,潘金莲只是又一个而已,所以,我说王婆手中的潘金莲这张牌并不硬,不能和孟玉楼比。
4售后服务麻烦——助杀武大郎是不合算的
所以从这女方这个角度上来说,王婆完全败于薛嫂了。这是一个。第二个,这个薛嫂嫂说完孟玉楼的媒之后,人家就没有什么事儿了,也就是没有什么售后服务这类麻烦,是干干净净的做了一门儿生意。王婆不行,代价太大,还帮潘金莲杀了亲夫。这售后服务的需求可太怕了。虽然实际上武大郎跟潘金莲儿确实不合适,但是你要人家的命,这就破了道德底线。后来这个葬礼上,邻居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王婆儿帮助这个潘金莲杀武大郎这个事情并没有真的滴水不漏。可想这样一个杀人的女魔头,以后谁还敢找他去说呢。你都把你亲夫给说死了啊。
如果这个围挡的值也行,事实上后面就没什么事儿了。并没有,比如说 给王婆来一个宅院、随便送个几百两银子,而且西门庆当时说了想让王婆儿子王潮跟他上班儿,这个事儿后面也没提,所以就等于王婆做成潘金莲这门亲事,以后就没有什么王婆儿什么事儿,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她他帮助西门庆、潘金莲杀武大郎,是一个非常非常失策的举动,太不应该的代价。这样千古以来,武大郎之死的这个罪名就落到潘金莲、落到王婆身上,而西门庆反倒对于武大郎的死的罪责容易被人忽略了。我觉得作者不管是出于写王婆贪财也好,还是什么原因,总之让非常精明的王婆儿杀一个跟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武大郎这一点有点儿,说不过去。我个人感觉就是动机不够强!
5薛嫂和孟玉楼价值观一样
当然也可以说有原因,从潘金莲跟王婆的角度来说,王婆更像是帮潘金莲儿解脱苦海,早早杀了武大郎,那么潘金莲儿就解脱了。所以我看王婆帮潘金莲儿更像是做人情,或者说是出于道义,出于情感的交往的“正义”动机而不是为了钱,因为从回报上来说。我觉着王婆协助西门庆、潘金莲杀武大郎,没有得到应该的回报,要知道这可是杀人呢!相反,人家薛嫂,那边儿说完媒就没什么事儿,即使是回报少,这不也是正常的嘛,跟您这个杀一人肯定不一样啊!
最为关键的是孟玉楼和潘金莲儿不是一类人。当然,小说有小说的具体限定条件。可是既然都同在这个清河县。那么王婆为什么,不知道孟玉楼这个人,反倒让薛嫂给打听去了?我们不该问问这个问题吗?你要知道,王婆儿可是开了茶馆儿的。那茶馆儿就是打听消息的所在,他应该更清楚哪里有好的说媒对象,可是她缺没有去。为社么呢?是作者糊涂 了吗?《金瓶梅》的作者书写可以说是滴水不漏,逻辑严密,前后的人物出场的关系非常紧密,作者是非常注重人物前后出场 关系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所以,孟玉楼这桩生意让薛嫂去做而不是让王婆去做,是有原因的。薛嫂为什么去了呢?学生去了。当然首先是孟玉楼不差钱。可是。给谁说媒背后还有个因素,就是孟玉楼跟潘金莲有巨大不同就在于。孟玉楼想本身就是想嫁给一个商人。而不是嫁一个当官儿的。也就是说孟玉楼的阶级性和潘金莲不同。
且说他母舅张四,倚着他小外甥杨宗保,要图留妇人东西,一心举保大街坊尚推官儿子尚举人为继室。若小可人家,还有话说,不想闻得是西门庆定了,知他是把持官府的人,遂动不得了。寻思千方百计,不如破为上计。即走来对妇人说:“娘子不该接西门庆插定,还依我嫁尚举人的是。他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强如嫁西门庆。那厮【绣像眉批:句句良言,可惜为破亲而发。】积年把持官府,刁徒泼皮。他家见有正头娘子,【绣像眉批:先被妇人看破,后便语言无味。】乃是吴千户家女儿,你过去做大是,做小是?况他房里又有三四个老婆,除没上头的丫头不算。你到他家,人多口多,还有的惹气哩!”妇人听见话头,明知张四是破亲之意,【张旁批:自误在此。】便佯说道:“自古船多不碍路。若他家有大娘子,我情愿让他做姐姐。虽然房里人多,只要丈夫作主,若是丈夫喜欢,多亦何妨。丈夫若不喜欢,便只奴一个也难过日子。况且富贵人家,那家没有四五个?【张夹批:意曰:我固做大,只我能容人便是。所以后文含酸到地。】你老人家不消多虑,奴过去自有道理,料不妨事。”张四道:“不独这一件。他最惯打妇煞妻,【绣像眉批:破语虽毒,却嫌太直。】又管挑贩人口,稍不中意,就令媒婆卖了。你受得他这气么?”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差矣。男子汉虽利害,不打那勤谨省事之妻。【张旁批:满心填房。】我到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奴?”【张夹批:玉楼为人在是矣。】张四道:“不是我打听的,他家还有一个十四岁未出嫁的闺女,【绣像眉批:此一破尤不动人。】诚恐去到他家,三窝两块惹气怎了?”妇人道:“四舅说那里话,奴到他家,大是大,小是小,待得孩儿们好,【张旁批:满心填房。】不怕男子汉不欢喜,不怕女儿们不孝顺。休说一个,便是十个也不妨事。”张四道:“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此人行止欠端,专一在外眠花卧柳。又里虚外实,少人家债负。只怕坑陷了你。”妇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又差矣。他少年人,就外边做些风流勾当,也是常事。【绣像眉批:护局中夹出喜爱真情,妙甚。】奴妇人家,那里管得许多?【张旁批:满心填房。】惹说虚实,常言道:世上钱财傥来物,那是长贫久富家?况姻缘事皆前生分定,你老人家到不消这样费心。”张四见说不动妇人,到吃他抢白了几句,好无颜色,吃了两盏清茶,起身去了。【绣像眉批:一清字传冷落之神,令人绝倒。】
在嫁给西门庆之前已经心有成算,而且如此坚定,这说明是决心要嫁给西门庆这个商人了,相反,此处孟玉楼对张四提到的尚推官儿子尚举人居然一字不提,说明对官完全不放在心上了。这在今天我们还把干部当大爷的时代看来这个孟玉楼的见识其实可是非常人所及。相比潘金莲,金莲完全是因为西门庆的性感,这与他见道武松是一样的易动春心的。所以对人事的认识上,潘金莲是不及孟玉楼的。当然,孟玉楼家是生意人家,见过世面的。这点与潘金莲不同。
相对潘说来说,孟玉楼的选择更主动、更准确、更有目的性,而潘金莲呢,就是要脱离武大郎,同时呢,寻找得自己的真爱而已。因此潘金莲的这个看法更具有个体性,为情爱所困,见道帅哥走不动道,从古至今,似乎很难逃脱。在孟玉楼这里不一样,存心就是想嫁给商人,明确表现了自己的积极倾向。那么,既然有这么明确的积极倾向,薛嫂去找她,那就说明薛嫂的看法跟孟玉楼的接近,而跟王婆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说媒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而孟玉楼其实又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如果薛嫂和孟玉楼在价值观上不一致,万难做成这桩亲事。此时的孟玉楼已经三十岁了。人生的成熟期,一般不会轻易受人左右的,所以这薛嫂和孟玉楼的价值观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她何以不提出两个人选让孟玉楼自己挑呢?提出两个人选,这样,薛嫂则更有主动性啊,可是她没有,对这个尚推官的举人儿子也是连提都没有提。说明,此人在薛嫂这里也是不重要的。
6王婆帮住潘金莲杀武大郎有道义正义性
而王婆帮潘金莲儿,完全是出于道义,这点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武大郎和潘金莲不合适。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所以,潘金莲和武大郎是天生的怨偶,所以潘金莲杀武大郎而结束这段婚姻有其必然性在。如果不是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夫妻之间实际上就是武大郎不死,潘金莲难脱苦海这样的两难选择,王婆与武大没有谋杀动机,却何以帮住潘金莲杀武大郎呢?一杀武大郎,潘金莲就脱离苦海了。世人皆知王婆之恶,而忘了王婆此举之善!当然跟西门庆是图他几两银子做棺材本儿。可见,以王婆如此高明的手腕和才干到了老了举然连棺材本都没有攒够,足见有才华的人被埋没在社会下层,难以翻身。《金瓶梅》作者说她的口才完全可以去当外交官,去当帝王之争的说客、谋士,这该是多么高的对我国古代女性的评价啊!可惜,有庙堂之才的人居然在小县城卖茶水,说媒,居然要靠帮住美女邻居谋杀亲夫来挣到棺材本,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剧?如果放在今天,这王婆老太太起码也该是我国驻外大使才是!最次也是居委会主任!何以就沦落到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连棺材本都没有?她帮潘金莲儿就更是道义所在,以王婆做潘金莲跟西门庆的亲事,实质上是两个性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跟薛嫂做西门庆跟孟玉楼的生意完全不一样,薛嫂做西门庆跟孟玉楼,那是两头,都是财主、都有钱,依照今天的话来说是强强联合。那薛嫂本来就是充钱去的,这点没错,可是,王婆这里就不一样,王婆儿撮合西门庆娶潘金莲当然是为了钱,她怕错过潘金莲儿,而对于潘金莲又有让他脱离苦海的思虑在。在王婆这里,善念和贪婪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这个人是亦正亦邪的。王婆并没有完全的钻到钱眼里去。这才是王婆的复杂之处。因此,她在阶级属性上,还没有转化成为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早期的代言人,没有跟那些已经资产阶级化的商人完全走到一块儿去。他在西门庆这样清河县当中最大的商人面前还要摆清高,要面子。这一点,颇有点儿象巴尔扎克小说中那些落没落的封建贵妇,这一点。明明是想要点儿生意,要点儿钱,但是还很要面子。特别最后又跟西门庆说出来一大套子如何引诱藩金莲的话,足见是非常懂非常懂人情的而深懂人情世故恰恰是老贵族的特点,这是由复杂的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才可以拥有的。所以王婆儿应该是一个没落的老贵族的后代,这样就比较符合他的身份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王婆儿跟薛嫂不是一类人。薛嫂就没有王婆这么复杂,说媒就是为了钱,而不是要面子的,直接就去西门庆用钱一说就妥。在商品社会一切由钱来衡量,夫妻关系也是钱的结果,在金钱面前,一切变得都简单了,所以,薛嫂根本不需要王婆那么多人情世故,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从背景上看,王婆跟薛嫂不是一类人,所以呢,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说媒的对象嫁给西门庆。既然对象不同,所以过程就不一样,而这个过程的性质当然也不一样。从回报率来说,王婆儿是吃大大的亏了。
7王婆杀武大郎情节更适于《水浒传》而非《金瓶梅》
所以王婆儿这个人在《水浒传》中,我觉着更合适。更让她到《金瓶梅》中帮着潘金莲、西门庆杀武大郎,这一点就有点败笔,按道理这来说来说,这应该是只是西门庆的事情。只有这个情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王婆儿,哪有这么强烈的心理动机?
《水浒传》跟《金瓶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水浒传》中,商业的这个因素还是非常低的。人们更注重血亲、更注重感情、江湖道义等非金钱可以买到的伦理,所以潘金莲跟王婆的关系更近,这是因为她们是邻居,可以因为密切的交往有直接的感情在里面。而在《金瓶梅》当中不行,《金瓶梅》已经是金钱横行的世界。金钱横行的世界,就要考虑产生投入跟回报这个基本的逻辑关系、参考因素。如果考虑这个参考因素,老王婆儿就太不合算了,所以。不符合这个在京王婆儿杀武大郎,不符合《金瓶梅》的这个环境。
《水浒传》记录王婆初见西门庆当然是竹竿子敲了西门庆的脑袋之后不多时,只见那西门庆一转,踅入王婆茶坊里来,去里边水帘下坐了,似乎更急迫。虽然急迫却没有使用什么代价。
而在《金瓶梅》中是起码第二天了,西门庆来找王婆,当时西门庆就有了成算:“撮合得此事成,我破费几两银子谢他,也不值甚的。”这就是要用钱开路的意思。什么事情都先用钱开路,这当然是商品社会的标志。西门庆在《水浒传》中的评价是: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并没有这种到处那钱开路的气魄,问王婆要消息,居然也是先”“去身边摸出一两来银子递与王婆,说道:‘干娘权收了做茶钱。’”这完全不是《金瓶梅》中好不四海的西门庆了。分明是有些抠门。我们知道这个“摸”字是甚为讲究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鲁迅先生写《孔乙己》没钱的时候来喝酒都是摸出几文大钱,而有钱的时候则是排出几文大钱,那摸出前来当然是抠门穷酸的意思,舍不得。《金瓶梅》中恰是将“摸出一两银子”的细节给完全抹去了。一字之差,西门庆的形象在两部书中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同。自然背后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也不同。
《水浒传》中的王婆固然也有爱钱的意思,可是这意思是含在给全县讨便宜的西门庆一点苦头、一点亏吃的意思在里面,分明是王婆有些侠义之心!
《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和王婆都没有到爱钱如命,以金钱作为衡量这个世界的唯一标准的地步。因此,《水浒传》和《金瓶梅》表达的不是一个相同的社会环境。《水浒传》更有农业社会 气息,而《金瓶梅》则完全是商业化的社会。这并不矛盾,这两种社会环境在明代都是存在的。两个作者各写了明代的一个侧面而已。
二杨姑娘和张四舅幽默的骂驾
张四道:“你这嚼舌头老淫妇,挣将钱来焦尾靶,怪不得你无儿无女。”姑娘急了,骂道:“张四,贼老苍根,老猪狗,我无儿无女,强似你家妈妈子穿寺院,养和尚,肏道士,你还在睡梦里。——《金瓶梅第七回 薛媒婆说娶孟三儿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里面的孟玉楼的姑妈和孟玉楼的死了的丈夫的舅舅吵架。骂的颇为狠毒,而且颇为幽默。可以说是既狠毒而又有幽默。世上的语言往往是这样,尖刻狠毒的语音可以有一种爽利的快感。这里几乎是机关枪一般,嘟嘟嘟地骂了出来。 脏话之所以也可以算是语言的艺术,就在于表达了一种真的东西,这里是情绪的真,情感的真,倒是不论其内容,相反内容倒是可以不真的。这比其传统的微而婉的儒家的诗性的教化完全不同。不过这里最幽默的还是再骂和尚和道士。最恶毒的话送居然是和和尚道士相关,而道士和和尚又与生殖相关。足见当时和尚道士这些宗教徒的虚伪到了什么程度,已经成为骂人的话了。而人们对宗教的虚伪的认识又是何等的深刻和明澈。反观今日,一些人拜倒在僧侣的脚下,迷失在庙宇的烟火之中,纵然是海淀区的龙泉寺被解开,人们依然是迷茫的,所谓破山中庙易,破心中庙难。如杨姑娘这样破口大骂和尚老道的泼妇倒成了真正的智者!眼睛亮亮的,让贪财的心能够看透一切世间的虚伪的把戏不过是还不如我老婆子!迷失在香烟中的人们不是想给他人下套,就是自己的脖子已经被他人的套套住了。丧失了心灵的自由,更无飞向更广阔的天空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