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01于是,以“怕穷”为税基的智商税产品,往往以税额大独领风骚。一旦跟这几样沾边,管你是哲学博士,还是大老板精英,智商都不免迅速下降。曾子曰:“钱到月底不够花。”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成了中国人最高的人生理想。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智商税。

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发售一种“赎罪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此券,可以赦免罪罚:“当金币投进柜子当啷一响时,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

既然叫“智商税”,说明此类税种都是面向智力不足而征收。

实践中,常用的税有如下四项:男人怕穷、老人怕死、女人怕丑、孩子怕笨。

一旦跟这几样沾边,管你是哲学博士,还是大老板精英,智商都不免迅速下降。

曾子曰:“钱到月底不够花。”

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成了中国人最高的人生理想。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1)

于是,以“怕穷”为税基的智商税产品,往往以税额大独领风骚。

01

套路

算起来,权健、无极限、小罐茶这样的“组织”,在中国并不少见。它的运营模式,也并不是什么“独家创新”。可以开诚布公地讲,只要听说过“传销”是什么的,大致也就明白他那东西不过也就是那点东西。

可是,“那点东西”虽然就是那点东西,但你如果不把它包装一下,也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这样的对话:

甲1:“大爷,我带你去做传销啊?”

乙1:“喂,110吗?”

甲2:“大哥,要不要买点茶啊?”

乙2:“不要不要,一边去。”

甲3:“旅游之前,上马蜂窝。”

乙3:“滚,耽误我看世界杯。”

画风大概是这样。

但是如果换个说法呢?

甲1:“大爷,您听说过权健负离子鞋垫吗?这鞋垫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利用美国最新开发的光磁疗法,结合中医博大精深的传统穴位理念,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呵护您,经中华医学总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

甲2:“老板,我们这款茶不一样的,小罐茶是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鼎力制作,4克一罐,每罐48元,很符合您这种大老板、成功人士的身份呢,送礼多有面啊.......”

甲3:“旅游之前,上马蜂窝。旅游之前,上马蜂窝。旅游之前,上马蜂窝。嗡嗡嗡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管是“创意”套路还是垃圾重复广告,就难免有人要上当了,哪怕是为了世界杯不情愿的看广告,都有可能成为对方的目标客户。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2)

这就类似我们每天都能接到的各种诈骗电话一样,里面说的很多话都可能荒诞不经,但总有一款,可以抓住你的心。

02

概念

然而,为什么很明显的套路,到最后却让天天把“我见过的世面比你吃的饭都多”挂在嘴边的大爷大妈们甚至大老板高知分子上当受骗了呢?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在我们的文化中,许多人对“概念”是脱敏的。

何谓“概念”?

通俗地讲,“概念”就是事物的本质。

一说到“本质”,许多人就难免想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进而就想到东坡居士的那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可惜,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远远不似山岭和山峰的关系那么简单。当情况更为复杂的时候,许多人就看不明白了。

可怕的是,权健之流已经不屑于给你摆出“现象”,他们的做法是直接绕过“现象”,直接用一堆似是而非的名词,让你陷入“概念”的陷阱之中。

什么“纳米”、“超渗透”、“负离子”看似直达本质,但是有谁知道这些词儿意味着什么?又有谁知道这些名词与产品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

更可怕的是,叶茂中的世界杯广告已经不屑于“概念”,直接用一堆炸脑壳的词汇,让你陷入重复的死循环中,就感觉看个世界杯电视蒙了一层猪油。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3)

神经病一样的 “你知道么?你真的知道么?你确定你知道么?你真的确定你知道么?” 耳聋般的 “旅游前为什么要上马蜂窝,旅游前,旅游前,旅游前...”

这就着了道儿。

03

甚解

还有和叶茂中是绝配杜国楹的小罐茶,各界人士对“大师炒茶”算了笔账后,毁誉参半。

随后,小罐茶回应表示,从未发布产品是大师“手工炒制”的信息,“大师作”中的“作”指的是大师的作品,并非大师亲手炒制。

这个“大师”文字游戏玩的精妙。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4)

这样一来,情况就很有趣了。大家都在喊大师,有人要求大师亲手炒制,有人要求质量有大师保证。大家都喊着一个概念,但双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却南辕北辙。

陶渊明有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

你要是问他:“机器制作4g48元未免太贵了,欺骗消费者?”

他一定会回答你:“那么钻牛角尖干什么?大师就值这价,我觉得符合身份。”

如果你就觉得,细究概念的意义就是在“钻牛角尖”,恭喜你,你就自动把概念的解释权交给了别人,成为了别人话语控制下的奴隶。

04

枪毙

鲁迅先生就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旧时代的上海,有一群叫“西崽”的家伙。

所谓“西崽”者,就是满口洋文,一身洋装,跟在外国人后面的帮闲。但正是占了“懂洋文”这个便利,故而对付起那些不懂洋文的懵懂者,自然就好糊弄你。如先生所言:

老百姓一到洋场,永远不会明白真实情形,外国人说“Yes”,翻译道,“他在说打一个耳光”,外国人说“No”,翻出来却是他说“去枪毙”。倘想要免去这一类无谓的冤苦,首先是在知道得多一点,冲破了这一个圈子。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5)

不过,由于被别人垄断了概念的解释权,而陷入到这种境地里的国人,当然还是不少见的。

譬如,因为你不懂生物技术,所以他们告诉你,“吃了什么转基因的东西,你就会被转进什么基因。”

譬如,你不喜欢读书,所以他们告诉你,“你不用懂,我读了书听我说就好了”,然后一个个像虔诚的教徒听着他们传授所谓的知识。

譬如,因为你不懂医学常识,所以他们告诉你,因为红枣是红的,血也是红的,所以吃红枣补血;因为何首乌遍体黑毛,所以吃何首乌生发。吃点红枣虽然没用倒也还不要紧,可是何首乌有强烈的肝毒性,头发没长出来,命没了。

譬如,你不懂哲学,不读历史,所以他们把“民国”包装成大师辈出,风流潇洒的“天堂”;把《二十四孝》和《弟子规》这种文化糟粕包装成“国学经典”;甚至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决不离婚”包装成“女德”。

你欣然接受,你跃跃欲试,你大呼“过瘾”!

于是,恭喜你,你在他们的眼里,变成了一个傻逼。

那些被收割的韭菜,在他们眼里,也就是这样的。

05

过敏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聪明”起来呢?

最简单的办法,可能就是:对任何“概念”都保持一种“过敏”的状态。

如何对“概念”保持“过敏”的状态呢?总结起来,无非一句话。

多问问“为什么”。

如果你正深陷怕穷、怕死、怕笨、怕丑的焦虑之中,突然发现有一位老专家,慈眉善目地呐喊:“今天,不要9998,也不要998,只要198,就可以一次性解决你的痛苦!谁用谁知道!”

那么恭喜,你可能遇上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智商税产品。于是,还等什么呢?快点掏出手机扫他那开了光的二维码,做一个依德纳税的好公民吧。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6)

正经正经,应该问问“为什么?”

就像之前写罗胖们的那个,风口那么多,赚钱的机会那么多,自己不飞还要共享给受众?

就像转基因食物,食检局的吃不吃转基因,不吃那凭什么提倡百姓吃?

就像瞎普及的养生知识,古代的人都只食五谷,健康养生环保啥都好,最终寿命四五十?

只有对任何概念和名词都保持这样的敏感,才不至于被那些人骗得团团转。

才不会拿着自己的血汗钱投入暴雷组织,才不会被各种“养生”迷局骗得人财两空。才不会被某些大V和无良媒体带节奏,才不会被某些营销广告收智商税。

智商税太多,傻子太多 骗子明显不够用了。看得懂内涵的才算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真正够得上那一撇一捺。

水木然两本新书

《价值规律》+《世界在变软》

正式上市!

世界上最贵的税是认知税(最贵的税是智商税)(7)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两本书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四个字购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