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在国内的地位(陈思诚的误杀又成功了)
陈思诚在国内的地位(陈思诚的误杀又成功了)陈思诚后来说,是肖央拿着版权找他救场。这样推测下来基本确定,投资人对她不放心,所以没让她导演,市场经济,这种情况很正常。很显然,这部作品夭折了。2012年她跟优酷还有王小帅四个导演,合拍微电影十二星座,她的那个短片评论都说看不懂。2015年她说,她说有个写了3年的剧本,如果资金到位,2016年会拍,事实又一次证明,作品夭折了。
今天要写的这俩人物有点破次元壁,没事,慢慢听我瞎逼逼。
陈思诚的《误杀》又成功了,这部电影还有插曲,之前电影的导演是郝蕾。
郝蕾很早就当过导演,2011年导演过谭维维主演的微电影《火锅》,上线之后看过的人都说看不懂,太文艺了。
媒体探班,她说当时在写剧本,如果有人投资的话,2012年会开机。
很显然,这部作品夭折了。
2012年她跟优酷还有王小帅四个导演,合拍微电影十二星座,她的那个短片评论都说看不懂。
2015年她说,她说有个写了3年的剧本,如果资金到位,2016年会拍,事实又一次证明,作品夭折了。
这样推测下来基本确定,投资人对她不放心,所以没让她导演,市场经济,这种情况很正常。
陈思诚后来说,是肖央拿着版权找他救场。
虽然大家巨讨厌陈思诚,作为导演,人家手握50亿的票房成绩和唐人街这个大IP,还他领跑国内悬疑推理这一类电影,换句话说,悬疑推理类电影最成熟的团队,都在陈思诚手里,看看误杀从制作到产出的效率,也能证明,他的团队,活好,利索,我是投资人,我也放心。
陈思诚跟其他做导演的演员不同,内地演员转型做导演刚开始都很懵逼,不知道走哪条路,陈思诚从想做导演起,目标就锁定了“悬疑推理”这个市场。
在他最红的时候,几乎无片酬,参演悬疑电影《制服》,就是跟香港团队取经。
同样是几乎没有报酬,参演悬疑推理电影《守望者:罪恶迷途》。
2013年又又又这种近乎没片酬的方法,全程参与了《守望者》导演的第二部推理电影《全民目击》,这个导演不好好拍推理剧,跑去拍盗墓笔记。
2014年取经回来,准备大干一场,这时候一个高人指点他,作为新人导演千万别先拍推理电影,不好拉投资!那怎么办?高人说,你不是有《北京爱情故事》电视剧这个IP吗?你可以先用这个ip拍个电影,就算不会大爆,至少能保证你有基本盘,拿着基本盘再去拉投资,可就容易多了。
就这样陈思诚拍了《北京爱情故事》,电影误打误撞赚了4亿票房,要知道当时《致青春》也才7亿票房。
拿着北爱的成绩,陈思诚奶活了自己的导演之路,奶活了刚刚起步的万达影业,奶活了刚出道的欧阳娜娜、刘昊然。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唐人街1票房8亿,唐人街2票房34亿,这个IP俨然成为了春节档的标配。
跟那些拍拍文艺片,拍拍爱情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导演比,陈思诚早就看明白了,电影类型化是中国市场的必然道路,谁先把坑占上,谁就是赢家。
那么苏有朋和陈思诚有什么关系?
陈思诚要做的这一切,也是苏有朋要做的!第一,拍悬疑推理!第二,抢占类型市场!
你们可能会觉得我在扯,苏有朋,不是五阿哥吗?不是只拍偶像剧吗?大错特错!
2009年,风声之后,他就开始要做悬疑推理电影,2010年拍了《密室之不可告人》,投资200万,赚了4000多万票房,当年简直是赚翻了。
第二年,又拍了第二部《密室之不可靠岸》,这俩电影,都是从阿廖沙小说里扒下来的套路,不过,看着还是很爽,有剧情,有节奏,有悬疑,推理也不弱智。
之后,他和林依晨拍了《甜蜜杀机》,陈乔恩拍了《最佳嫌疑人》全是推理电影,只是这两部电影的女主角给人一种台湾偶像剧的错觉。
按照陈思诚的剧本,苏有朋也是先拿《左耳》试水做基本盘,做赢了,成功拿到《嫌疑人X的献身》!万万没想到的是,苏有朋失败了!输在哪?
他不该翻拍《嫌疑犯X的献身》,哪怕翻拍类似心理罪这种IP小说,也比翻拍别人电影强,一方面,这个电影太有名了,另一方面,他不具备可持续性,他就一部,不是系列,拍完就完了,陈思诚就是很聪明的把唐人街做成了IP。
然后你们可能会说,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市场这么大!中国电影市场看着大,其实很容易垄断,大陆人喜欢喜剧吧,可是几十年,喜剧不一直被冯小刚垄断吗?就算冯小刚现在式微,喜剧也没百花齐放,最后也就在徐峥,黄渤,宁浩,王宝强,开心麻花,这几个人手里来回传球!新人完全没空间!
我们再看看其他类型,推理这个领域已经完全是陈思诚的天下了,郭帆吴京现在瞄准科幻市场,神话类型有乌尔善的画皮和封神系列,动画片有饺子团队和熊出没团队,主旋律有博纳,然后,也就没啥提题材和空间了,文艺爱情片一堆人拍,惊悚片限制太多,歌舞片我们不擅长,农村片票房不高,所以,作为同类导演,陈思诚确实跑到了苏有朋前面。
毕竟这是个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是老大的时代,冯小刚垄断喜剧的年代,有谁知道有叫冯小宁的拍的《举起手来》上到88下到刚叫妈的人,全看过,可又怎样,话语权在冯小刚手里,你再牛逼,垄断之下都是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