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枚核炸弹危险吗(核深水炸弹与核水雷)
50枚核炸弹危险吗(核深水炸弹与核水雷)从1969年开始,WE.177C开始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到1992年退役时至少部署了43枚。它们部署在护卫舰或更大型的水面舰艇上,由舰上的反潜直升机或“伊卡拉”系统发射。“伊卡拉”系统类似于美国的“阿斯洛克”系统,核武器的使用增大了其杀伤力,也为舰队指挥官提供了一种快捷、全天候、全战况的可靠反潜武器。-WE.177C核深水炸弹 1955年5月14日晚9点,美国军方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西南太平洋海域进行的“棚屋”核试验中测试了MK-90“贝蒂”核深水炸弹,爆炸发生在水下600米处,此次核爆炸的实际威力达到3万吨TNT当量。1959年9月25日,一架P-5M反潜机在惠布利岛迫降时,在普吉特湾丢失一枚“贝蒂”核深水炸弹,所幸这枚炸弹没有安装核部件,因此没有核爆炸以及放射性风险。“棚屋”核试验中MK-90“贝蒂”爆炸画面 20世纪60年代,为了攻击敌方核潜艇,英国研制了WE.177系列核炸弹,共分三
核深水炸弹是装有核爆炸装置的深水炸弹。它由飞机或反潜直升机作为投放工具,也可由舰载反潜火箭发射,威力为千吨到万吨级TNT当量,爆炸深度为水下数十至数百米,用于摧毁敌方潜艇及其它水下目标。它主要是利用水下核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压毁潜艇外壳来摧毁目标。核深水炸弹需具有较厚的抗压外壳(以防止静压损坏弹头)和符合流体动力学的弹体尾部,大多采用深水压力引信,在落到水中预定深度后爆炸。在攻击百米左右的水下目标时,1枚1万吨级TNT当量的核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可将1 000米范围内的潜艇击沉,或使其严重毁坏。由于核深水炸弹威力远超常规深水炸弹,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的毁伤几率。为了减少对临近区域和己方船只的伤害,一些核深水炸弹采用可变当量设计,在浅海区海岸附近海域采用低当量,在深海开阔水域采用大当量设定。
1951年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原子能委员会开发一种水下爆炸的核炸弹。当时,合适的弹头仅有MK-7核航空炸弹上的W-7核弹头。1952年,美国海军开始开发第一种核深水炸弹MK-90“贝蒂”,1955年6月开始批量生产。该炸弹长3.1米,直径0.8米,重量为564千克,主要用来进行反潜作战,由反潜机A-1、P-2V-5、P-5M等携带。该核深水炸弹采用了W-7型核战斗部,爆炸威力为5 000吨至1万吨TNT当量,由静水压力引信起爆。球状外形和短的垂直尾翼使其在发射后能迅速钻入水中。为保证弹体承受冲击力在结构限度内,使用了减速伞。“贝蒂”核深水炸弹从1955年6月一直服役到1960年,总共有225枚MK-90“贝蒂”核深水炸弹被生产。
MK-90“贝蒂”核深水炸弹
MK-90“贝蒂”核深水炸弹
1955年5月14日晚9点,美国军方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西南太平洋海域进行的“棚屋”核试验中测试了MK-90“贝蒂”核深水炸弹,爆炸发生在水下600米处,此次核爆炸的实际威力达到3万吨TNT当量。1959年9月25日,一架P-5M反潜机在惠布利岛迫降时,在普吉特湾丢失一枚“贝蒂”核深水炸弹,所幸这枚炸弹没有安装核部件,因此没有核爆炸以及放射性风险。
“棚屋”核试验中MK-90“贝蒂”爆炸画面
20世纪60年代,为了攻击敌方核潜艇,英国研制了WE.177系列核炸弹,共分三种型号:A、B型分别为当量20万吨、40万吨TNT的战略核弹,C型为核深水炸弹。WE.177C重272千克,长2.85米,为可变当量设计,爆炸当量为500吨和1万吨TNT。500吨当量用于水深小于40米的浅海水域以减少核爆炸对己方舰艇的附带伤害,1万吨当量用于水深大于40米的深海水域。WE.177C核深水炸弹可由“海王”或“山猫”直升机发射。此外,1万吨当量版本还可由固定翼飞机携带,可空爆、地面爆炸或抛掷。
-WE.177C核深水炸弹
从1969年开始,WE.177C开始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到1992年退役时至少部署了43枚。它们部署在护卫舰或更大型的水面舰艇上,由舰上的反潜直升机或“伊卡拉”系统发射。“伊卡拉”系统类似于美国的“阿斯洛克”系统,核武器的使用增大了其杀伤力,也为舰队指挥官提供了一种快捷、全天候、全战况的可靠反潜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