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首先他用科学方法改革了二胡这件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乐器,扩大了它的音域,使这个音色上近于人声的中国弦乐器从从前—般只拉十个音扩充到两个半八度(23个音),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使它成了音乐会上的独奏乐器。人们称呼它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小提琴。他改革二胡的科学方法,采用西方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方法改良二胡艺术。定弦:二胡有两根弦的空弦五度,传统的定弦方法是凭演奏者的耳朵判断去调卷琴轴,缺点是音高不固定。刘天华将西方将小提琴曲根弦固定音高为g',d',a',e'方法移植在二胡定弦方法上,将二胡两根弦的音高固定为d'一a'。民族音乐改革的先行者刘天华在毛主席讲话前24年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知道毛主席关于发展民族音乐的宝贵意见,但是我们纵观刘天华短短37年的一生,他在音乐上所想、所为、所创作的,可以说是在超前实践毛主席的音乐主张。刘天华在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

提示 点击上方百年巨匠快速关注

本文曾发表在《北大校刊》纪念“校友三刘”专刊,“刘天华的艺术道路——重读毛泽东同志《与音乐工作者谈话》所想到的”一文,详细解读了刘天华的音乐艺术道路,解读巨匠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天华是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音乐篇讲述的人物之一,分为两集立体解构音乐巨匠的曲折人生。《百年巨匠——刘天华》已制作完成,不日将与广大观众见面,敬请期待!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

1956年8月,毛泽东同志曾约请了一些我国知名音乐工作者作过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音乐界部分人在我国音乐发展方向上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处理发展民族音乐与学习西方音乐的关系问题。毛泽东的《与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讲的正是这个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谈话中提出了艺术必须有“民族形式”的这个观点。他分析说:“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这是因为“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的缘故。他深刻地指出:“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古代的艺术,后人还喜欢它。”艺术必须从民族形式观点出发,毛主席反复强调“要提倡民族音乐”。他指出“全盘西化”这个主张在艺术创作上是行不通的。

但毛主席淡话中并重指出:为了发展民族音乐要学习西方音乐。“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因而“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毛主席说,“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是有道理的,问题是讲不大出来,因为没有研究。应该学习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再研究中国的东西。”结论是:“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得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自信心。”

超前实践 音乐技法洋为中

民族音乐改革的先行者刘天华在毛主席讲话前24年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知道毛主席关于发展民族音乐的宝贵意见,但是我们纵观刘天华短短37年的一生,他在音乐上所想、所为、所创作的,可以说是在超前实践毛主席的音乐主张。刘天华在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用科学方法改革了二胡这件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乐器,扩大了它的音域,使这个音色上近于人声的中国弦乐器从从前—般只拉十个音扩充到两个半八度(23个音),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使它成了音乐会上的独奏乐器。人们称呼它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小提琴。他改革二胡的科学方法,采用西方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方法改良二胡艺术。定弦:二胡有两根弦的空弦五度,传统的定弦方法是凭演奏者的耳朵判断去调卷琴轴,缺点是音高不固定。刘天华将西方将小提琴曲根弦固定音高为g',d',a',e'方法移植在二胡定弦方法上,将二胡两根弦的音高固定为d'一a'。

这样来定弦便有了客观的标准,去除了过去的主观随意性,使乐曲的表现能准确地按作曲家规定的调性来进行。刘天华还把西方演奏小提琴的指法和弓法介绍到二胡演奏中来,现在演奏二胡用的五个把位便是由刘天华参照了小提琴演奏法从原来二胡演奏法的三把扩充而成的。这样当然就大大地扩充了二胡这个乐器的音域和音乐表观的可能性。刘天华还为二胡演奏谱写了47个练习曲。练习曲有目的地训练二胡的各种把位、指法和弓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改变了以前民间学乐器师傅教徒弟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缺点。这样把二胡演奏的指法、弓法规范化,不仅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而且提高厂初学者的学习效率,从而也行利于二胡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刘天华改革二胡乐器及演奏法的功绩和重要意义。刘先生不仅对二胡及其演奏法做了重大改革而且对有着悠久传统表现力的民族乐器琵琶也作了改革,他把琵琶传统的四相十品扩大为六相,并增添了半音品位,这样又大大扩充琵琶的表现力。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2)

刘天华在家中看报纸

刘先生进行了二胡乐器及其演奏法的改革,他还为二胡创作了十个曲子,这便是:病中吟(1918)、月夜(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除夜小唱(1928)、闲居吟(1928)、空山鸟语(1928)、光明行(1932)、烛影摇红([932)。为了准备我校纪念“三刘”的材料,我又一次聆听了刘天华创作的这十首二胡曲。听了他的乐曲,我又一次为他作品中洋溢的纯正和浓郁的中国风味和真挚的感情所感动;他的音乐勾起了我对在解放前旧中国曾与别人共有过的知识分子的彷徨、挣扎、苦闷和对光明的憧憬的回忆。刘先生生活在旧中国这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痛苦的土地上。他的创作以《病中吟》开始,以《光明行》结束。这就典型地在音乐中反映了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同情并努力接近人民的道路,这也是他创作的十首二胡曲的内涵。

另一方面,通过这十首二胡曲的作曲技巧和章法来看,刘天华从西方音乐中借鉴了他们作曲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中国传统器乐曲曲调的发展常采用的是中国式的变奏和起承转合的办法。刘天华的创作中也应用了这些我国传统的作曲方法。但值得提出的是他在二胡曲创作中引进了西方音乐中的常见曲式——三段体。这个乐式比较我国的传统曲式来,能使主题通过对比和重复更集中更鲜明地得到展示和发展,因而使听众得到的印象和效果也更清晰、更深、更持久。刘天华先和的创作数员不多,但他作的十首二胡曲每首都是当今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

改良国乐 让二胡登上大雅之堂

刘天华的音乐实践表明了他的艺术道路与毛主席关于学习西方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原因何在?我认为答案是两个字:爱国。当有人贬低二胡,说二胡是“叫花子乐器”。刘大华先生气忿地说:“提琴在西方也被叫花子作为向行人乞讨钱财的工具!”刘天华素来是个沉默寡言、讷于言辞的艺术家,但他这短短的话语不表达了他对当时一些崇洋媚外的人的愤怒吗?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刘天华认真学习西方音乐,青少年时代他在中学里、在上海“开明剧社”的乐队中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西方乐器。1922年受聘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当了教授后他还在名师指导下刻苦学习小提琴,在1930年得病以前从未间断,1927年他在燕京大学音乐系学习理论作曲。

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引起了他哥哥刘半农的叹服。刘半农先生在一篇悼文中说;“其能于既为大学教授之后,而犹虚心师事他人.以求其艺事之完成昌盛,天华而外,吾不知当世尚有几人也。”

当然刘天华不仅努力学习西方音乐,更努力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习西方音乐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研究中国音乐的手段,他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民族音乐。他青年时代自学二胡,后来跟民间艺人周少梅学琵琶、二胡,向名家沈肇洲学习琵琶,1920年还千里迢迢负笈河南学习古琴。他刻苦学习的态度,他哥哥刘半农在悼文中生动地描写道:“…往往练习一器,自黎明至深夜不肯歇,甚至连十数日不肯歇,其艺事之成功实由于此,...”他进行了呕心沥血的二胡、琵琶曲的创作,他在教学生上也极为认真负责,他哥哥在悼词中说,他在病倒前时“授课归来,琴箧书囊犹在手也。”1930年他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把梅兰芳的唱腔全部用五线谱准确地记录下来,成为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记谱法记录下来的重要戏曲文献——“梅兰芳歌曲谱”。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3)

刘天华(后排中)与他的小提琴教师托诺夫合影

我们可以说,在刘天华那里不是只学了个半瓶醋,而是像毛主席要求的那样“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这是刘天华以献身精神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出巨大贡献的原因。

刘先生为中国的民族音乐而生,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献出了他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这种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我国音乐事业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在音乐界一部分人追逐金钱、名誉的风气盛行的今天大大的提倡吗?

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把学习西方音乐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这一对矛盾处理好了,音乐界的宗派情绪和门户之见也会减弱或消除,因为处理好才能形成共识,形成共同的理想,看清共同的奋斗目标。我认为毛主席在1956年《同音乐工作者的谈活》中体现的思想应该是我们音乐家们的共识和共同目标,刘天华的事业应进一步得到发扬。有高尚思想有责任感的音乐家们应该在毛主席的谈话精神下团结起来,努力创作和演出鼓励人民群众健康向上、提高他们精神境界的音乐作品,多多上演中外好作品的音乐会,以此去代替庸俗的、黄色颓废的腐蚀人们意志、污染青年灵魂的流行音乐吧!让我们用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或有利于发扬这种精神的音乐去占领精神文明的阵地吧。

来源:《北大校刊》纪念校友三刘专刊

作者:严宝瑜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4)

刘天华(1895—1932)

生于江阴,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等。他是中国民乐改革的先驱,也是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把外国技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成功地予以结合。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5)

剪 影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6)

2014年11月18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音乐篇研讨会暨开机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傅庚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百年巨匠》总监制贾磊磊,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乔榕,《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开机仪式揭幕。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7)

2014年11月18日,《百年巨匠》音乐篇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8)

2015年6月17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刘天华》开机仪式在刘天华故里江阴市的江阴大剧院举行。中宣部原副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龚心瀚,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傅庚辰,江苏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企鹏,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开机仪式揭幕。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9)

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栏目对《百年巨匠——刘天华》开机仪式的报道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0)

央视十三套“新闻直播间”栏目对《百年巨匠——刘天华》开机仪式的报道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1)

央视十三套“朝闻天下”栏目对《百年巨匠——刘天华》开机仪式的报道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2)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3)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天华侄子刘育熙。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4)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5)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蒲方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6)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刘晓江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7)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作曲家杜鸣心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8)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金桥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19)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家李岩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20)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卞祖善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21)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作家、学者苏叔阳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22)

《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黄自弟子陈田鹤之女陈晖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特点(刘天华的艺术道路)(23)

《百年巨匠》篇摄制组采访黄自弟子江定仙长子江自生

版权声明

凡本微信刊载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资料),均为《百年巨匠》项目方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或已获得合法授权的作品,未经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或部分使用;已获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年巨匠》官方微信”。违反上述声明者,《百年巨匠》项目方保留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