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第一类女俑此类俑主要特征是形象清瘦,体形修长,面部清秀、消瘦,削肩细颈,轮廓内收;着窄袖长裙,裙腰较高,贴身较近,凸显身材。整体细节刻画不够生动、细腻,略显呆板。贞观五年(631)李寿墓、贞观十七年(643)长乐公主墓、显庆二年(657)张士贵墓、上元二年(675)李凤墓、永徽二年(651)段简璧墓、显庆二年(657)蒋少卿墓、咸亨三年(672)杨堂墓、开元二十七年(739)俾失十囊墓等均有此类形态的俑发现。唐代厚葬之风盛行,墓中发现的女俑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为探讨当时的审美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笔者以形态特征为标准排列了部分唐代纪年墓中的女俑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主要考虑其体态,而非功能。根据直观形态可分为:呆板清瘦、 修长匀称、丰腴圆润、臃肿厚实、病态纤弱五大类型。参考的墓葬资料第一类:呆板清瘦型

“以胖为美”“尚胖”历来被视为唐代的审美风尚,可以说“胖”已成为人们对唐代社会审美最直观的认识,甚至上升为唐代的标志性符号。关于“以胖为美”说法的来源,却查无出处,可谓不知所起却流传甚广。但是从唐墓出土的仕女俑、壁画以及传世画作中考察,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

总章元年(668)张合臣墓出土环髻女俑

齐东方先生指出:“许多错误的论断影响着人们对唐代雕塑的认识。如在人物形象中以胖为美被认为是唐代的审美情趣,这多少有些误读了唐人的品味,事实上以清瘦为特点的唐俑普遍,尤其是唐初,修长类型几乎是全部陶俑的特色。至于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因此影响了唐人对美的追求的说法更无根据,因为早在杨贵妃尚未出世前,丰腴的女俑已经充斥了女性塑像中。”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2)

女坐俑。1993年新安县一高操场出土。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墓中发现的女俑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为探讨当时的审美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笔者以形态特征为标准排列了部分唐代纪年墓中的女俑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主要考虑其体态,而非功能。根据直观形态可分为:呆板清瘦、 修长匀称、丰腴圆润、臃肿厚实、病态纤弱五大类型。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3)

参考的墓葬资料

第一类:呆板清瘦型

此类俑主要特征是形象清瘦,体形修长,面部清秀、消瘦,削肩细颈,轮廓内收;着窄袖长裙,裙腰较高,贴身较近,凸显身材。整体细节刻画不够生动、细腻,略显呆板。贞观五年(631)李寿墓、贞观十七年(643)长乐公主墓、显庆二年(657)张士贵墓、上元二年(675)李凤墓、永徽二年(651)段简璧墓、显庆二年(657)蒋少卿墓、咸亨三年(672)杨堂墓、开元二十七年(739)俾失十囊墓等均有此类形态的俑发现。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4)

第一类女俑

唐墓壁画中的呆板清瘦的女性形象见于贞观五年(631)李寿墓、贞观八年(634)戴胄墓、贞观十四年(640 年)杨温墓、贞观十七年(643)长乐公主墓、贞观二十一年(647)李思摩墓、永徽二年(651)段简璧墓、显庆三年(658)执失奉节墓、龙朔三年(663)新城长公主墓、麟德元年(664)郑仁泰墓、麟德二年(665)李震墓、乾封元年(666)韦贵妃墓。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5)

李爽墓壁画

第二类:匀称修长型

此类俑凝练简洁,丰富精美,面相清俊,亭亭玉立,比例匀称,端庄秀丽。见于龙朔三年(663)新城长公主墓、总章元年(668)李爽墓、上元二年(675)阿史那忠墓、光宅元年(684)安元寿夫妇墓、景龙三年(709)安菩夫妇墓、神龙二年(706)崔沈墓、神龙二年(706)永泰公主墓、神龙二年(706)章怀太子墓、景云元年(710)节愍太子墓、景云二年(711)杨履庭墓、开元十二年(724)金乡县主墓。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6)

第二类女俑

唐墓壁画中此类女性形象见于开元十二年(724)金乡县主墓、长寿二年(693)苏瑜墓、圣历二年(699)梁元珍墓、神龙二年(706)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景龙二年(708)韦浩墓、景龙四年(710)万泉县主墓、开元九年(721)薛儆墓等。以契苾夫人墓室东壁壁画女性形象为例,头身比例悬殊,穿窄袖襦衫,红长裙系在胸部,凸显身材瘦高,体态肥瘦合度,体形微呈“S”形,身材修长苗条。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7)

契苾夫人墓壁画

第三类:珠圆玉润型

此类女佣的总体特征为高髻,以墨描画眉目、朱点染嘴唇,面庞丰满、鼻子较低、体态丰腴,姿态悠闲随意、雍容华贵。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李承乾墓、天宝四年(745)宋氏墓、开元二十八年(740)杨思勗墓、光宅元年(684)安元寿夫妇墓、开元十一年(723)鲜于庭诲墓、开元十二年(724)惠庄太子墓、开元十二年(724 年)金乡县主墓等。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8)

第三类女俑

壁画材料方面,开元十五年(727)韦慎名墓、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开元十八年(730)臧怀亮墓、开元二十八年(740)豆卢氏墓、开元十八年(730)温神智墓、开元二十二年(734 )侯臣墓、开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敬陵等壁画中的女性图像多以丰颊肥体的风格为主流,大多下巴丰圆、服装宽松、体态更为丰肥。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9)

武惠妃敬陵壁画

第四类:厚实臃肿型

此类陶俑主要特征为脸颊圆润,下颌的褶皱极为明显,用以表现人物的肉感。身材的高宽比例上,宽度明显增加,腰腹更为夸张,有种大腹便便的膨胀感,呈现出厚实臃肿之感。发饰相对统一和蓬松,服饰也较为宽松。主要见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俾失十囊墓、长庆三年(824)马腾空唐墓M18、至德三年(758)清源县主墓、兴元元年(784)唐安公主墓等。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0)

第四类女俑

唐墓壁画中此类女性形象见于大历九年(774)贝国夫人墓、兴元元年(784)唐安公主墓、贞元三年(787)郯国大长公主墓中,表现为身体肥胖,丰脸粗颈,下巴多肉,腰粗腹圆,衣裙宽大,腹部突出,有种大腹便便之感。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1)

唐安公主墓壁画

第五类:纤弱病态型

该类陶俑无论是形象还是做工均不甚细致,呈现出纤弱病态之风。此类俑的数量较少,主要见于贞元十七年(801)李良墓、长庆三年(824)马腾空唐墓M18等。这一类女性形象在壁画墓中所见不多。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2)

第五类女俑

第一类呆板清瘦的女性形象年代上主要在唐初高祖至高宗时期(有一例为玄宗时期),反映了唐初以清瘦为主的审美取向。除此,《步辇图》( 贞观十四年,640)中几位为太宗抬辇、撑伞和张扇的宫女被勾画的极为精细,身材纤瘦婀娜,可侧面反映当时对女性体态的审美取向。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3)

《步辇图》中的侍女形象

第二类见于陶俑及壁画的匀称修长的女性形象,其年代主要为高宗早期至玄宗早期,尤其是高宗中晚期至武后时。从外形来看,从第一类到第二类虽无突变,但在细节处有一些变化。此时期的女性形象身材苗条且亭亭玉立,没有呆板的娇弱无力感,大多比例较匀称、凝练,刻划细腻。恰好这一时期是唐文化的初步发展期,经过贞观之治的初步积累,唐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各蕃来朝,文化面貌上唐风初备,女性审美已经稍别于前期,处于由初唐向盛唐的过渡期。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4)

《捣练图》

第三类珠圆玉润的女性形象多见于武后执政至唐玄宗开元盛世期间,即盛唐时期。经过上一时期的过渡,女性形象表现为凝练、大气,呈现出一种丰腴圆润却不失矫健灵活之美,显示了盛唐时期成熟的时代风格。在服饰上,出现了袒胸露背的形象,也有女俑被塑造成轻纱半裹的婀娜姿态,被称为“薄衣贴体”,更显现了对肉体美感的追求。《旧唐书·舆服志》中有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5)

虢国夫人游春图

究其原因,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南北方文化高度交融,同时大量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以表现盛唐宫廷生活为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为例,图中女子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富态典雅,也是这一时期审美风尚的写照。

厚实臃肿型女性形象主要集中于安史之乱至代宗时期,即8 世纪中后期。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随着国势衰弱,审美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盛唐时期的自信、大气之风已不再。但审美风尚的发展具有延续性,盛唐的丰腴之美并没有在安史之乱后迅速消失,相反的,表现出更加圆润、厚重甚至臃肿的趋势。

唐朝女人崇尚以胖为美(唐代女子真的以胖为美吗)(16)

唐贞元十四年(798)杜华墓

纤弱病态的女性形象出现于8 世纪末到9 世纪中期,即代宗以后。唐代在肃宗、代宗后再无能主,国势一落千丈,对外政策由主动转向被动,由兼容并包走向闭塞自守,审美也有向清瘦回归的趋势,但丰颊硕体的风尚并没有迅速消失,虽失去主导地位但残风仍存。

从墓葬出土唐代女俑和唐墓壁画中女性的体态特征来看,唐代对女性的审美经历了由初唐的清瘦到盛唐的丰腴再到中晚唐时的略显臃肿而后回归清瘦的变化过程,而非简单的“以胖为美”。

不过,由于作为随葬品的女俑和壁画在探讨审美观念时存在一定局限,加之审美观念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文也仅是管中窥豹,试图为大家唐代社会风貌的吉光片羽。

本文根据《唐代“以胖为美”之审美观的考古学观察——以唐代纪年墓所见女性形象为中心》改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