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uture for yourself等于什么(ThePresent自我接纳与自己和解)
the future for yourself等于什么(ThePresent自我接纳与自己和解)第三个反转是狗狗仰着头,满眼期待地看着男孩,仿佛祈求男孩一起玩球。男孩犹豫片刻,站起身来。当他走几步我们才发现——男孩缺失了左腿。当男孩发现小狗残疾,他厌恶极了,粗暴地把狗狗丢在地上。这一举动让我产生第二个疑问:残疾小动物更容易唤起人们的爱心与怜悯,可是男孩为什么那么深恶痛绝呢?我认为这是全片的第二个反转。本片不愧是斩获多项大奖的佳作。作者极具巧思,不仅在四分多钟的短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而且运用三次反转推进剧情。反转一:当男孩开心地抱起可爱的小狗时,轻声呼唤。镜头拉近,我们会发现狗狗少了左前腿。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第一个疑问:健康可爱的狗狗那么多,为什么非得送一只身体残缺的狗呢?第一个反引发了第二个反转。
《The Present》是一部德国动画短片,时长仅仅4分35秒。我看完后,心里随着剧情的反转感觉既温暖又感动。这部动画短片我反复看了五遍,每次都泪流满面。这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我认为不仅仅给孩子看,更应该给大人看。
这部动画短片讲述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男孩,每天沉迷于游戏世界的厮杀中。有一天,妈妈送他一件非常特别的礼物——一只断了左前腿的小狗。男孩厌恶至极地丢开小狗。可是身残志坚的小狗不以为意,仍旧乐呵呵地邀请男孩一起玩……
那么,男孩到底有和小狗一起玩球吗?健康的小狗那么多,妈妈为什么送男孩一只残疾的小狗呢?男孩和一只小狗之间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连串的疑问贯穿了整部短片。不看到最后,你不知道剧情会如何反转。
该片是导演Jacob Frey的毕业作品,不仅横扫全球180多个电影节,而且斩获59个大奖。
本片不愧是斩获多项大奖的佳作。作者极具巧思,不仅在四分多钟的短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而且运用三次反转推进剧情。
反转一:当男孩开心地抱起可爱的小狗时,轻声呼唤。镜头拉近,我们会发现狗狗少了左前腿。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第一个疑问:健康可爱的狗狗那么多,为什么非得送一只身体残缺的狗呢?
第一个反引发了第二个反转。
当男孩发现小狗残疾,他厌恶极了,粗暴地把狗狗丢在地上。这一举动让我产生第二个疑问:残疾小动物更容易唤起人们的爱心与怜悯,可是男孩为什么那么深恶痛绝呢?我认为这是全片的第二个反转。
第三个反转是狗狗仰着头,满眼期待地看着男孩,仿佛祈求男孩一起玩球。男孩犹豫片刻,站起身来。当他走几步我们才发现——男孩缺失了左腿。
这三个反转看似相互独立,其实互为因果。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妈妈的礼物是一只残疾的狗;男孩为何对残疾小狗那么厌恶;其实,男孩与其说是厌恶小狗,不如说是厌恶他自己残缺的身体。
男孩因为身体残缺,所以他躲避在虚拟世界浑浑噩噩。他孤独、自卑,可是身体的残缺使他有着极强的自尊。他像一只受伤的鸵鸟,把头埋进沙堆逃避现实。他的妈妈并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让一只残疾小狗唤醒他,让他接纳自己,找回面对现实的勇气。
短片英文名为《The present》,中文名为:礼物。我觉得这份礼物有两种含义:第一个礼物是指妈妈送给男孩的小狗;第二个“礼物”是男孩送给自己。因为他完全地接纳了自己,勇敢脱离虚拟世界面对现实,他勇敢地跨越,让自己重获新生。
自我接纳到底是什么呢?漫画家蔡志忠在自传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绝对不会羡慕我身旁的大树。我会安安心心的做一棵草。”
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自我接纳的最好注释。我是什么样的我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会看轻自己,也不会羡慕他人。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性,努力做好自己就好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人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到“自我接纳”。首先,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本然状态。这里的“本然状态”是指先天条件。胡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尼克·胡哲是个海豹人——天生就没有健全的四肢,只有畸形的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别人眼中的他是个人人避之不及的“怪物”。他曾经数次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父母爱的温暖下,亲朋好友的鼓励,帮助下,他还是坚强的挺过来。
现在的胡哲,不仅拥有幸福家庭,而且还成为著名的励志演说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人们。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们明白正视自我,接纳自我的意义。
世人活得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肯接纳自我。总是垂涎于别人的所有。总是把自己的不幸归于自己所没有的。胡哲他连健全的四肢都没有,但是他却能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全然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没有怨天尤人,因为这样根本无济于事。抛开那些改变不了的现状,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朝着目标努力。
请我们从现在开始接受自己,无论好坏。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爱护。不要计较自己的高矮胖瘦,把这些当成上天赐予的一份礼物。因为,最好的礼物,就是看到勇敢的自己。
很多人的困扰来源于他们无法接纳自己的身份。《爱情保卫战》中的雍女士就是如此。
初中毕业的她,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给孩子报了五六个兴趣班,就连双休日都没空休息。
她作为一名母亲,时刻给孩子灌输没有拿第一就是失败者,妈妈不会爱一个失败者。
为此,她不仅和丈夫多次分分合合,而且和子女的关系剑拔弩张。
看似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雍女士,其实是一个可悲的人。因为她看不起自己,无法接纳自己是个初中毕业生的身份。她因此自卑,她把这份自卑转化为对孩子的鞭策,鞭打着孩子为她冲锋陷阵,勇夺第一,为自己争光添彩。
她所表现出的种种,都是她无法正确认同自己身份造成的。她瞧不起自己,不爱自己。他认为只有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她把自己对人生的期待和要求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这也是造成她家庭悲剧的根源。
郑渊洁说过:合格的家长是把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自己挑,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惬意的人生。不合格的家长是把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让孩子挑,自己则不思进取。
还有的人无法接纳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得到施展。
中年逆袭的刘敏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经的她在屏幕上挥洒自如,结婚后她退隐江湖,安心相夫教子。当了七年的主妇生涯,她逐渐从一位演技了得的明星转变为面目模糊的贤内助。可是这一切是她想要的吗?
看似光鲜的阔太太失去了经济来源,连买一根抹茶冰淇淋的钱都没有。
2013年的夏天,她和丈夫离婚了。
表面看,刘敏涛是无法接受自己没钱买冰淇淋的现实。实际上,她是无法接纳自己能力被大材小用。
工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很多家庭主妇在柴米油盐中迷失自我,还好言安慰幸福可贵。其实她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个人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刘敏涛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厅堂和厨房,她需要更大的施展空间。她要让蒙尘已久的自己重新烨烨生辉地站在舞台上。与其成为他人的配角,不如成为自己的主角。
综上所述,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本然状态,接纳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能力认同。我们所说的这三方面总结起来都是不接纳自己的外在。
其实所有外在的不接纳,追根溯源,都是内在的不接纳。我们不仅要接纳自己的外在,更要接纳自己内在——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与感受,不再强迫自己对抗它们。
我们产生的真实情绪和感受都是我们内在组成部分。源于我们的内心。是内心向我们传递的信号。
这种信号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我们固执的不肯接纳,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排异”反应。比如失眠、焦躁、疲惫……那些不被接纳的情绪不仅不会自动消失,反而会被激发。
尊重自己,接纳自己,和自己和解,才能让我们充满自信和勇气。不苛求自己,自然也不会苛责他人。我们带着自己的底线去生活。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得比任何时候都要轻松。你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在。
结语柏拉图说: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是的呀,每个人的出身都不一样,演出的人生剧目也不同。既然拿到了属于我们的剧本,那就好好演。虽然很痛苦,但是只要努力地演好自己的剧本。也能在痛苦中活得精彩。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羡慕别人的剧本,不如演好自己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