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丞相相国哪个官大(丞相)
宰相丞相相国哪个官大(丞相)《汉书》中在关于官职介绍的时候,对丞相这个职位的变迁有详细的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图3、甘茂“宰相”这个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官职出现过,而是指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从古到今,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有: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几十种。《说文解字》中“丞”的意思是:“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有奉承的意思,之后又有了辅佐的意义。这样看奉承和辅佐,在古人看来有些地方是同一的。自古除了丞相,带丞的官职有很多,包大理丞、府丞、县丞等。《史记》秦本记里﹐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古装剧看多了,想必大家对“丞相”、“宰相”、“相国”这些词很熟悉了。如果是严谨一些的电视剧,一定会在称谓上很注意。这些看似意义一样的名词,在不同的朝代,代表着不同意思。【历史深处】这一期就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丞相”、““宰相”、“相国”等在真实的历史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关于相国“丞相”、““宰相”、“相国”中都有“相”字,我们先了解一下相的本来意义。在《说文解字》里相的解释是这样的:“省視也。从目从木。”如果从这个意思上说,相面、相术用的都还是这个意思。
依照《史记》的记载,相作为官职,是从三家分晋之后的韩赵魏开始的。之后战国各国都开始设立,一开始的名称是“相邦”。邦是“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相邦有帮助审视国家的意思。知名的如秦曾拜张仪为相,魏冉也当过秦国的相国。
图2、大名鼎鼎的狄仁杰可真没当过“宰相”这个官职
“宰相”这个并没有作为独立的官职出现过,而是指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从古到今,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有: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几十种。
(三)丞相《说文解字》中“丞”的意思是:“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有奉承的意思,之后又有了辅佐的意义。这样看奉承和辅佐,在古人看来有些地方是同一的。自古除了丞相,带丞的官职有很多,包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史记》秦本记里﹐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才成了正式的官职进入到官员序列里。但丞相和相国不冲突,也不相互替代,交替设置。秦统一六国之后,设立了丞相之职,李斯成了一统的大帝国的第一任丞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官员序列里最高的职位,而丞相又在太尉和御史大夫之上。
图3、甘茂
《汉书》中在关于官职介绍的时候,对丞相这个职位的变迁有详细的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上面的记载,可以大致看清楚,在汉代丞相的变迁:先是刘邦设立丞相之后又改为相国,汉惠帝的时候又改为左右两个丞相,到汉文帝的时候又只设一个。一直到汉哀帝的时候,丞相改称大司徒。
汉哀帝之后一直到汉献帝都没有丞相,直到曹操当政,汉献帝拜曹操为丞相。虽然汉帝国没有整个的丞相,但汉的分封国里各分封国的丞相是一直存在的。魏晋南北朝,丞相这个职位都没怎么出现。一直到唐玄宗的时候,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丞相才又一次出现在了朝堂上。
图4、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
元朝的中书省里有丞相一职,这影响到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的官职设置。在朱元璋一开始的朝廷里是设有丞相一职的,而且权利很大。膨胀的皇权这时候已经不允许这样的权利存在了,于是1380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不但把丞相胡惟庸致死了,也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
【历史深处】这一期关于“丞相”、““宰相”、“相国”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