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之死(勃列日涅夫逝世)
勃列日涅夫之死(勃列日涅夫逝世)而这个谈话中称勃列日涅夫为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的逝世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其在改善中苏关系中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而这个谈话也引起苏方高度重视,在当时被加急送到了苏联安德罗波夫手中,让其十分开心,立刻安排专人前去接机,同时还要求报纸在第二天刊登这个消息,由此可见这次的谈话对中苏关系起到的作用极大,但此时黄华外长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谈话。当时的苏联那就是派特使去参加,于是立刻派人将黄华和胡乔木叫来,对参加葬礼一事进行商讨,因为此时的中苏关系十分微妙,虽然从之前的交恶封锁转变为交流,但依然还未到真正破冰的时刻,很多人觉得在这样的关系下,尚难以迈出这一步,但更多人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机加速中苏关系正常化,而邓小平也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很快就决定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黄华作为特使,到莫斯科去参加吊唁。黄华而黄华在当时是他心中能想到的最适合人选,因为其在之前还跟随过周总理多年,耳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引起了我党高层的高度重视,那我国要不要去参加葬礼?这件事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勃列日涅夫离世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消息在当时震动了世界,而我方在知道后也有点不敢相信,因为其在前不久参加阅兵时,精神状态还比较不错,各国使节还向他敬酒,但外交部经过反复确认后,得知了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于是马上传达给了高层,而此时邓小平在得到消息后,也皱起了眉头,在心中思考着要不要派人去参加他的葬礼,一时间心中十分纠结,但他还是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最后出席的活动
那就是派特使去参加,于是立刻派人将黄华和胡乔木叫来,对参加葬礼一事进行商讨,因为此时的中苏关系十分微妙,虽然从之前的交恶封锁转变为交流,但依然还未到真正破冰的时刻,很多人觉得在这样的关系下,尚难以迈出这一步,但更多人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机加速中苏关系正常化,而邓小平也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很快就决定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黄华作为特使,到莫斯科去参加吊唁。
黄华
而黄华在当时是他心中能想到的最适合人选,因为其在之前还跟随过周总理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国际局势十分了解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判断能力,而做完这一切的邓小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个新领导上台的时机十分难得,有助于打开中苏外交新局面,于是当即决定以黄华外长的名义,在其飞机落地前发表一篇谈话,而谈话内容则要按照邓小平口述的内容,并由胡乔木来拟稿。
当时的苏联
而这个谈话中称勃列日涅夫为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的逝世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其在改善中苏关系中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而这个谈话也引起苏方高度重视,在当时被加急送到了苏联安德罗波夫手中,让其十分开心,立刻安排专人前去接机,同时还要求报纸在第二天刊登这个消息,由此可见这次的谈话对中苏关系起到的作用极大,但此时黄华外长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谈话。
莫斯科机场
而此时我国大使杨守正也已经在莫斯科机场的贵宾室中,静静地等候黄华特使到来,此时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也赶到,在看到杨守正大使后立刻高兴的说,黄华特使的谈话他已经看到了,写的十分正面,而在黄华特使到来后,杨大使也立刻上前,向黄华简单的报告了这一谈话,而此时苏联外长也上前迎接,还从手中拿出那一份谈话,想要就内容进行探讨,而黄华也接过稿子完整的看了一遍。
葬礼开始
在与苏联外长探讨的同时,在心中也不由得称赞,邓小平的这个决策十分高明,谈话内容也是独出心裁,而这些内容在登报后,果然引起苏联人民的称赞,而在葬礼开始后,黄华特使被安排在左侧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第一级,要知道当时参加葬礼的各国代表有140多个,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的元首,论级别要比黄华特使都要高,但此时却受到了同等规格的对待,而且还允许带四名陪同,进献的花圈也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此时其他的国家代表,则只被允许带一名苏联的翻译人员,由此可见苏方对我国的重视。
安德罗波夫
在葬礼结束后,各国代表在受到苏联新任领导人的接见时,也被安排在了前面的位置,在国家太多时间紧缺的情况下,不仅在见面时紧紧握住了黄华特使的手,还足足交谈了三四分钟,而黄华外长也再次代表中国领导人表示哀悼,同时祝贺安德罗波夫当选,祝其在岗位上取得巨大成就,中方也真诚的希望能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尽早做到关系正常化,而安德罗波夫在听到后,在十分感激的同时,也说两国关系一定会好起来。
宇航员
而在这之后,苏联方面还特意邀请黄华前往宇航中心参观,还与宇航员进行了简单的问候,要知道这里在当时作为国家一级禁区,是不会轻易示人的,所以在黄华特使回国后,在汇报工作时也说,在这次我方受到了特殊的礼遇,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对我方的看重,同时也表示苏方也希望以此为契机,让两国关系逐步走上正常轨道,那我国为什么要主动派人参加苏联领导人的葬礼?邓小平此举又为改善中苏关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赫鲁晓夫
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苏联在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时,中苏两国关系就出现了重重矛盾,因为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企图干涉我国的决策,将中国当成了自己的附庸国,而毛主席等人也在第一时间看出对方的意图,在主权内政问题上寸步不让,在当时与其针锋相对,两国领导人的争执也越来越多,中苏关系也迅速恶化,而在此时勃列日涅夫发动了政变,在之后取代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
周总理
但这不仅没有给两国关系带来改善,在1964年时,我国派出代表出席十月革命纪念仪式时,同时想要与勃列日涅夫接触,给日益恶化的两国关系带来一线希望,而在此时苏联的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故意挑衅,还多次出言不逊,这让周总理十分生气,当即向苏联领导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对方道歉,但勃列日涅夫明摆着要偏袒,所以在当时只说其是喝醉了胡说,我方见抗议无果,便选择了全体退出宴会。
勃列日涅夫
而其在之后也保持着高傲姿态,还公开发言自己在两国分歧上,依然会坚持之前的路线,而在之后还加强了对我国的打压,中苏关系彻底跌入冰点,而勃列日涅夫在当时,借助美国自顾不暇的时机,开始扩大苏联的影响力,在当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同时为了扭转在冷战中的落后局势,在国内大力发展军事实力,下令将全国百分之85以上的工业都投入到军工和重工上,让苏联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常规武器得到了极大发展,就连核武器都做到了与美国旗鼓相当。
苏联海军
而其海军也越发的强大,舰队规模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后更是试验各种先进战机,这样的发展让当时的西方国家都为之震惊,因为他们虽然想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但没想到对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赶上并超越,而美国此时却开始衰落,此时苏联在军事力量强大后,也正式开启了与美国在全球的争霸,开始不断地向外派兵,同时也在中苏边境不断挑起争端,派士兵无故入侵我国领土,而我方在多次警告无果,实在是忍无可忍之下,进行了自卫反击战,打败了入侵的苏军。
珍宝岛战役
这种军事上的失败,让当时沉浸在大国光环中的勃列日涅夫十分恼怒,不仅在当时扬言要对我国进行核打击,还派出百万苏军驻扎在中苏边境,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其在之后更是多次表示,要对中国进行打压,风头一时无两,在当时甚至逼得美国都不得不,利用各种机会与我国缓和关系,在之后更是破冰建交,连西方国家都破例解除了军售的限制,想要间接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用于对抗苏联。
尼克松访华
而我国在这样的压力下,在当时被迫大规模征兵,在寻求沟通解决无果后,双方高层在之后也在没有任何的交流,之后也仅靠着一点贸易和几列班车来维持仅存的关系,而苏联对军事的过度重视,也让其国内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其对外出兵,例如入侵阿富汗等行为,也遭到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抵制,例如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苏联就因为出兵阿富汗,被认定为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当时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抵制。
莫斯科奥运会
在当时不仅拒绝派出自己的体育代表团,所以到最后只有70多个国家参加,使得很多项目都没法举行比赛,而苏联此时为了彰显国家的气势,为这次奥运投入了90亿,建设了众多大型项目,还动用很多人设计了宏大的开幕式,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准备也都失去了效果,苏联不仅名誉严重受损,损失也是异常严重,国家的经济再遭重创,所以最后就连华约内部都出现了问题,人们在经济凋敝的情况下生活困难。
军演
但政府依然我行我素,使得人民只能通过罢工等形式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勃列日涅夫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一如既往的霸道,在当时还举行了震惊世界的八一军演,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武器,让当时的北约和美国都惴惴不安,生怕苏联假借演习的名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苏联此举也是为了震慑当时很多想要改革的华约国家,但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而苏联在之后也发现,自己的经济不仅没有任何的起色,反而越发的失衡,同时国家内部因此也是矛盾不断,所以在之后便想着改善与各国的关系。
北约
希望能以此拯救国家经济,但常年的争霸让其在世界上树敌无数,而北约因为与苏联对抗许久,在之前不久还被恐吓了一番,所以将苏方的示好直接无视,反而开始加紧在边境布置,预防苏方的突然进攻,同时使用各种手段趁机瓦解苏联,这也让勃列日涅夫逐渐意识到,世界正在形成一种反苏风潮,所以扭转中苏恶化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在1982年时主动释放出了友好信号,借助3月24日举办的庆典,在距离我国不远的塔什干公开发表讲话,而这个讲话虽然仍然对中国进行打压,但却破天荒的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塔什干
还强调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样的话在其执政的18年中都属首次,因此在当时引起了我方领导人的重视,为此指示外交部立即做出回应,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先对其打压中国的言论坚决反对,同时强调要看苏方的行动,虽然这个回应十分官方,但苏联方面还是从中发现了异常,因为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中方没有持对抗态度,而一些西方媒体也评论,中苏似乎有和解的可能,如果能成功那将会是影响国际的大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
而我方愿意回应也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就对各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如今社会是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所以为了让我国能够有更好的外部环境,以便于之后的经济建设,在当时就将缓和中苏关系摆到日程上,所以才在对方释放出信号时,指示外交部发言时,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毕竟我国奉行有来有往,而我方的这次回应,在当时也被人称为中苏领导人之间的间接对话,而我方的想法也很简单,既然中国都能和美国建交,那更有必要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搞好关系。
齐奥赛斯
我方之后还通过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赛斯,向苏联方面传递了口信,还秘密派人向莫斯科传递消息,想要推动苏联领导人在改善两国关系上迈出实质步伐,将阻碍两国外交的障碍去除,毕竟我国坚持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一切外交的前提,但此时苏联依然在边境屯兵,还在入侵阿富汗,如果我国就这样与其恢复关系,那就意味着要放弃之前的立场,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当时双方关系虽有缓解,但离恢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苏联人民悼念
虽然中苏双方在之后,围绕勃列日涅夫的态度,在之后多次交换意见,不断地释放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信号,但毕竟两国关系恶化如此之久,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止多,而且还很难,所以在之后的商讨中并没有什么突破,一直没有迈出什么实质性的步伐,但就在此时,主导这一切的苏联领导人却突然去世,这让我国在当时十分纠结,而此时我国驻苏联大使觉得,可以借葬礼机会扩大之前的成果。
斯大林去世
但出席领导人葬礼可不是一件小事,毕竟我国上一次出席还是在1953年时,当时中苏关系还比较友好,所以在斯大林去世后我国十分重视,还为其采用最高待遇,不仅降半旗默哀三天,连毛主席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挤出本就不多的时间,到苏联驻华大使馆为其献上花圈,而在之后还派周总理率领代表团,赶赴莫斯科参加葬礼,而毛主席在之后出访苏联时,也亲自前往其墓碑前表示哀悼和缅怀,而这也成为了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
毛主席在斯大林墓前
而在这之后不久,坐稳位置的赫鲁晓夫就展露了自己的野心,开始与我国矛盾重重,之后更是明目张胆地针对我国,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所以在其去世后,我方并没有派人前去参加葬礼,而勃列日涅夫虽然在去世前,推动与我国改善关系,但其在之前也数次打压我国,而此时两国关系也还没来得及改善,所以结合实际来看,我国其实并不是必须要去参加,但邓小平在知道其去世的消息后,在其中看到了促进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机会。
莫斯科
而是还考虑到继任的是安德罗波夫,其在当年就出访中国,与我方进行过多次交流,在1965年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而且其既然继任,必然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认可,想必会对改善中苏关系有所帮助,于是在当时决定出席这次的葬礼,但这次出席只是向苏方表示哀悼,并借此机会试探苏方领导人的态度,并以此扩大缓和的范围,而苏方在之后也对我国特使给予特殊礼遇,也证明我国的这番努力没有白费。
葛罗米柯
而在这次的葬礼后,黄华特使还遵照邓小平的指示,主动提出要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会见,而苏方在得知后也积极回应,很快就确定了会见的时间,这是二十年来中苏外长的第一次接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会谈一开始,苏联外长就主动说,他刚从安德罗波夫那里出来,可以负责任的代表苏联领导,就改善中苏关系与中国朋友进行沟通,而黄华外长也重申了必须要消除两国的障碍,想要让苏方做出承诺。
会晤
但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这位苏联外长并不能随意承诺,最后只能说中国不必害怕苏联,苏联也不会威胁中国,而黄华外长在当时也立刻回应,我们自然会担心自己的安全,但也不至于害怕,而这位苏联外长此时也提出,可以先从局面问题着手,例如就贸易经济等领域展开合作,为两国的友好交流打下基础,很快会谈就结束,从来没有笑脸的葛罗米柯也露出了友好微笑,还走了近30米的走廊,将黄华送到电梯旁。
安德罗波夫改革
这让当时的其他苏联官员都十分惊讶,由此可见葛罗米柯这样热情应该是极其少见的,所以这次会晤虽然没有实质成功,但却意味着两国政治已经初见曙光,而知道了谈话内容的邓小平也意识到,中苏关系正常化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安德罗波夫也在苏联内部展开了改革,大力肃清贪污腐败以及渎职人员,这也让当时苏联人民对其给予了厚望,想让其用铁腕手段,政治国内出现的种种弊端。
契尔年科
而后安德罗波夫还试图进行经济改革,在1983年时,这次的改革也初见成效,扭转了之前的一些不利局面,但因为他身体极差,所以在改革后不久,其健康状况就急剧恶化,甚至连行动都十分困难,到了最后只能接受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最终在1984年2月9日逝世,在位仅一年多,而我方也再次派人参加葬礼,而后继任的契尔年科身体也不好,仅仅在位一年就猝然离世,我方也再次派人去参加葬礼。
海参崴
而这两次葬礼虽然让苏联在一时间,没有精力处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但也使得双方的接触,以及交流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所以在戈尔巴乔夫继任后,中苏两国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并在1986年7月28日,在海参崴发表了重要讲话,称苏联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都与中国进行讨论和建立关系,而后更是表示愿意从阿富汗地区撤军,同时在之后会积极与中国解决遗留的边界问题。
戈尔巴乔夫
因为此时的苏联已经彻底成了烂摊子,戈尔巴乔夫手足无措之下,更加重视与我国改善关系,所以在讲话之后,便开始着手重启动边境谈判,因为这次谈判本就是想要解决事情,所以气氛十分良好,一些边境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此时两国关系已经大为改善,同时苏联也之后不久,就陆续从边境、阿富汗以及柬埔寨撤军,至此阻碍两国关系的障碍消失,而戈尔巴乔夫在之后,更是表示中苏过往发生的一些事情,苏方也有一定过错,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抵达中国
而我方在1989年2月,苏联外长出使中国时,邓小平也表示,中苏关系应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而后戈尔巴乔夫在同年的5月15日,开始了对我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苏联领导人30年来首次踏上中国领土,而与邓小平的会面则定在了第二天上午10点,时间很快就来到,两国领导人手握在了一起,宣布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会见,这四天的时间中,邓小平与其就两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的关系更加的融洽。
握手
虽然苏联因为千疮百孔,在两年后就宣布解体,但这也为之后的中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边界问题的完美解决铺平了道路,双方终于实现了不结盟、不针对的睦邻友好关系,而我国的国际环境也因此变得更好,经济也愈发的腾飞,而借助两国关系正常化,苏联及之后的俄罗斯,需要出售武器改善国家经济的机会,我方也采购了一些先进武器,在这些基础上研究,在军事上也愈发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