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柳叶绿池边。樱花红陌上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其二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1)

周恩来总理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很多人不知道周公也是个才子,16岁就曾发表过古诗词。1914年,16岁的周恩来创作了两首绝句《春日偶成》:

其一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踪。

其二

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第一首诗体现了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志向,第二首诗体现了周公的少年情怀。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2)

在高中课本上曾经选用过周公的一首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豪放激烈,催人奋进、流传极广。这是周公19岁时的作品。1917年夏天,周公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准备东渡日本求学写下了这首诗。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年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3)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4)

1916年,周公用“飞飞”的笔名在《敬业》第四期上发表了三首律诗《送蓬仙兄返里有感》。是写给同学好友张蓬仙的。

一·七律:

相逢萍水亦前缘,

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

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

他年预卜买邻钱。

二·五律: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三·五律: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5)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6)

革命伉俪,诗词知己。周公的现代诗也写的非常好。1920年周公主编的进步性刊物《觉悟》杂志创刊,所有给《觉悟》杂志投稿的人都用抽签的方式来取笔名,邓颖超抽到一号签,于是用“逸豪”作笔名。周公抽到的是五号签,于是取笔名“伍豪”。二人可谓是心有灵犀。1951年3月,邓颖超到杭州养病,正值南方早春时节,春风和煦,美景良辰,她很希望周恩来能和自己共享,所以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收到妻子的来信,周恩来一改平日的严肃,温柔如诗地回复:

超: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

竟未能迅速回报,

有负你的雅意。

忙不能做借口,

这次也并未忘怀,

只是懒罪该打。

邓颖超也很默契,她迅速回复:

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7)

周公写的《雨中岚山》至今被镌刻在日本京都西北岚山的龟山公园里。诗碑高达2.4米,是由廖承志书写的: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雾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到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8)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公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千古名篇: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1

16岁写诗(16岁就曾发表诗词)(9)

建国后周公为新中国的建设而操劳,诗作极少。只有只有1958年写过一首七绝。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胜利回国,周公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本来计划刊发于《人民日报》上,但在发表的前一天晚上,周公直接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先不发表了”。

粉身碎骨英雄气,

百炼千锤斗士风。

走石飞沙留侠迹,

上天入地建奇功。

1958年11月17日周公写给邓颖超的一封信中说到:“思潮起伏,不能成寐,因成歪诗一首,送给陈总(陈毅)校正,仍感不能成诗,遂以告废。”

1960年秋,周恩来、陈毅等人,为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祝寿。席间,说到“大跃进”期间的一句口号——“人人都是诗人”。周恩来说:“这句话不对,我就不是诗人,我作了一首诗,送给陈老总批评,他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就退了回来:没法批评,你写的根本不是诗。”言毕,两人相视大笑,举座皆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