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到无涯天作岸意思(海到无涯天作岸)
海到无涯天作岸意思(海到无涯天作岸)秀才称她是“冬瓜” 她反讥秀才为“木枣” 毫不吃亏另一个秀才也站过来 他见江边有个渔夫正拎着两条大鱼往家里走去 即景出了上句:木枣秋来也著绯。一个小女子贸然对句 抢了风头 长沙城的才子们觉得很没面子。于是 一个秀才站了出来看着朱红袖的脸说道:冬瓜霜后频添彩。秀才此句是针对朱红袖脸上略施薄粉而出的 众人听了 尽皆掩口窃笑。朱红袖不慌不忙上前抓住秀才的褐色长衫说:
【朱红袖巧对众秀才】
长沙城中有个叫朱红袖的女孩 非常聪明 琴棋书画一教就会。十二岁时 她的文采学识已不逊书生
当时长沙城有一新太守上任 邀请几位当地出名的秀才陪同游岳麓山 朱红袖也在邀请之列。他们到了岳麓山的望江亭小憩时 长沙城中的一名医博士前来拜见 太守看他长髯及胸 便开口出了个上联:“
博士拜时须拂地。
众秀才一时未能对上 倒是站在一旁的朱红袖 望见亭上的旌幕在风中飘晃 便开
口说道:
群侯宴处幕侵天,
一个小女子贸然对句 抢了风头 长沙城的才子们觉得很没面子。于是 一个秀才站了出来看着朱红袖的脸说道:
冬瓜霜后频添彩。
秀才此句是针对朱红袖脸上略施薄粉而出的 众人听了 尽皆掩口窃笑。朱红袖不慌不忙上前抓住秀才的褐色长衫说:
木枣秋来也著绯。
秀才称她是“冬瓜” 她反讥秀才为“木枣” 毫不吃亏另一个秀才也站过来 他见江边有个渔夫正拎着两条大鱼往家里走去 即景出了上句:
双鱼入深巷。
朱红袖不假思索 应声回答:
尺素寄谁家。
太守见身着红衣、手挽绿藤的朱红袖如此才思敏捷 十分喜爱 于是又出了一联:
朱衣使 牵山中青蔓。
朱红袖略一思索对道:
红袖人 扶天下白云。
太守大喜 连赞对得好。此次游山 朱红袖一鸣惊人 从此长沙城中的文人秀才无不对她心悦诚服。
【不许先生打学生】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 在教学时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戒尺 动不动就打学生的手心。有一天 教书先生以杜甫的诗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
为上联 要一个学生对下联 这个学生对不出 教书先生拿起戒尺就要责罚 这个学生着急之中 突然说了一句:
不许先生打学生
此句一出 顿时引起哄堂大笑 原来这句话正好与上联构成了一副别有风味的巧对 教书先生听后也开怀大笑 连连夸赞这个学生对出了一副好联。
【陶澍题联榨油坊】
陶澍是清代的名臣 曾任两江总督。他自幼才华横溢 在乡里很有名气。当时 陶澍家里开了个榨油坊 开张的那天 父亲请了乡里的几位秀才给榨油坊写一副对联 可那几个秀才琢磨了半天 也没想出个好对联来。陶澍见状 便走上前去 提笔写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林则徐对联自勉】
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而有“民族英雄”之誉的林则徐 从小家境贫寒 父亲林宾日是个私塾先生。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 到十三岁才入私塾 常常被同学嘲笑。为避免儿子和自己一样的命运 教书时便将年仅四岁的林则徐携入塾中 抱在膝上 一同听讲。林则徐七岁时已经能背诵许多文章 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九岁时 他曾在学堂写出了
海到无涯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的诗句 因此震惊四座 被人们称为少年神童”有一次 他到姑父家做客 在座的客人都想试探一下这位小神童的才华。一位客人指着池塘里游水的鸭子 出了一个上联:
母鸭无鞋空洗脚。
林则徐马上对答道
公鸡有髻不梳头。
客人们听了纷纷叫好。这时 有位麻脸客人还是不服气 看林则徐长得非常瘦弱 就嘲讽他:
小孩子两腿木棍。
林则徐立刻反唇相讥道:
老大人一脸花椒。
众人听罢 笑得前仰后合 那位麻脸客人也羞得面红耳赤 不再说话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对林则徐大为欣赏 认为此子必成大器 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在当时 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 可谓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少年林则徐曾题过一副对联自勉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后人说这副对联中的“案余灯火有天知” 预示了他后来的虎门销烟晚年的林则徐因禁烟而遭到清廷放逐新疆 内心十分苦闷。只能以联抒情 他给自己题了一联:
坐卧一楼间 因病得闲 如此散才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 过时为学 庶几秉烛老犹明。
表达了他心怀国家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愁闷心情。
【对句辨诬】
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的林召棠少年时随父教馆攻读 林召棠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学者 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有一回 他听人说 林召棠行为不端 戏弄女子 非常生气 本想责罚儿子一番 但想到事情尚待证实 便出一合字上联 令儿子对下联 从中进行试探。其上联是:
奴手是孥 切莫乱孥奴手
少年林召棠聪慧过人 猜到有人诬告自己 父亲正信疑参半 于是对以下联:
人言是信 不能轻信人言
父亲见下联对得好 言之有理 便去调查 最后证实果然是邻人的诬告。嘉庆八年(1803年) 年仅十七岁的林召棠考上秀才 被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才”。有一天 他到南桥头渡口要乘船过河 撑渡的老船工早就知道林召棠是有名的才子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南桥头二渡如梭 横织江中锦绣
林召棠看了一眼对岸的宝塔 马上对出了下联:
西岸尾一塔似笔 直写天上文章。
老船工见下联对得工整贴切 马上把林召棠让到船上 免费把他送过河去。
【有规有矩 能屈能伸】
相传 广东郁南县名中医黄策行自幼博览群书 七岁就能诗善对 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一天 私整先生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
小弟子严冬展火笼。
大家面面相觑都对不上来。黄策行正在球磨时 见先生一边围着扇子一边四处走动 顿时想出了下联
老先生炎夏摇葵扇。
先生听了他的下联喷喷称奇 从此对他更加刻意栽培黄策行十五岁那年的一个夜晚 他与先生在院中谈诗论文 先生见皓月当空 触景生情 即兴说了一句上联:
圆月照方窗 有规有矩。
黄策行低头一看 光影投到地上显出方窗的影子 果真是有规有矩 这上联还真难住了他 先生让他别着急 先吃饭再说。吃饭的时候 先生夹了块鱼给他。黄策行见到鱼以及老师给他夹菜的动作 顿有所悟 于是对出了下联:
长于对短钓 能屈能伸。
此上下联皆分成两短句 皆能虚实结合 以实壮虚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黄策行无愧“神童”之称。
【王应遇一飞冲天】
清代时期 广东出了一位进士叫王应遇 自幼聪慧 擅长作对。有一天 私整先生外出 王应遇便和几个学生把椅子叠摞在一起 玩起爬上跳下的游戏。先生回来刚好看到 十分生气 便出联要他们对 以示警戒。先生出的上联是:
三跳跳落地。
大伙还没有反应过来 王应遇便大声对道:
一飞飞上天。
先生无奈。后来 王应遇中了进士 衣锦还乡 乡亲们请他为戏台写一副对联 王应遇便借此讽刺人情冷暖 题道:
昔日未登台 世上几人曾识我
今朝初报鼓 场中哪个不抬头
此联一语双关 堪称佳对。众人一见 尽皆拍手叫绝。
【江门小童龙王联】
清朝时 有一年春天 江门地区大早 烈日炎炎 土地龟裂 田中初生的庄稼眼瞅就要枯死 当地官员亲自率领全城百姓向龙王爷祷告求雨。也巧 一场大雨刚好来临结果这一年竟然喜获丰收。为了感谢龙王爷 城中的百姓集资修建了一座龙王庙。龙王庙建好后 得为龙王庙写一副对联 于是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文人墨客都被请到了庙前 众人纷纷嚷嚷 出了许多对联。其中有一个十岁的孩童也跟着爷爷前来凑热闹 在众人议论对子时 这个孩童也说出了一副对联:
嫩豆初生 合掌拜天求雨露;
老禾黄热 低头伏地谢神思。
此联出 众人大为惊叹 纷纷鼓掌叫好 孩童的对联被公推为龙王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