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不屈的灵魂音乐天才(强者独白致敬心中的音乐英雄贝多芬)
贝多芬不屈的灵魂音乐天才(强者独白致敬心中的音乐英雄贝多芬)2. 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Op.31 No.2 贝多芬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1.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贝多芬第一乐章 庄板第二乐章 如歌的柔板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天下》
12/17日是贝多芬的生日,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聆听国家大剧院音乐频道的线上音乐会,国际钢琴艺术家吴牧野先生《强者独白》,他带着“贝多芬巅峰作品”,四首耳熟能详的贝多芬钢琴标题奏鸣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d小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31 No.2;《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p.27 No.2;《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向自己心中的音乐英雄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他这次的曲目编排,作品从c小调开始,经历d小调到升c小调,直到最后的f小调,四首贝多芬的小调作品。古典时期的作曲家极少会写作小调的作品,他们热爱大调,因为大调通常与大自然、与天性有关,而小调的运用更多时候会是被赋予“人性”,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这几首作品的开头贝多芬几乎都是从晦涩、较劲、悲怆开头,最后都在热情、激烈、振奋中收尾。这样特别的编配,何尝不是贝多芬这一“强者”一生的简短缩影和内心“独白”呢?
演出曲目:
1.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贝多芬
第一乐章 庄板
第二乐章 如歌的柔板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
2. 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Op.31 No.2 贝多芬
第一乐章 广板-快板
第二乐章 柔板
第三乐章 小快板
(中场休息)
3. 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 No.2 贝多芬
第一乐章 持续的柔板
第二乐章 小快板
第三乐章 激动的急板
4. F小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Op.57 贝多芬
第一乐章 很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 生动的行板
第三乐章 不过分的快板
无论人生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对光明的期盼与信心,前途必将是热烈与光明!再过几天,2020年就将结束,对于全世界来说,今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与突如其来的疫情斗争,“挺住、加油”似乎是今年最常见的词汇。而今年也恰逢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纪念,此情此景贝多芬的作品,对于演奏者和听众来说,都更加充满意义。贝多芬的音乐像是岁末的一剂强心针,激励着大家坚持不懈、向前冲的信念。
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演奏其耳熟能详的作品更是不易。他的作品总是写作详尽,因此耐人寻味,捉摸不定。演奏者必须在极其尊重、理解、吃透他创作本身之后,才能在音乐结构、音乐品味上还原一个真实的贝多芬。换句话说,贝多芬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都详细写在了乐谱上,他留给演奏者们的二度创作空间极其狭窄,因此演奏他的作品是考验一个演奏者演奏功力、艺术修养的试金石。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更是享有“时代开创者”的美誉。他创作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上下册并成为音乐《圣经》。不同于莫扎特的神童背景,贝多芬的一生似乎都充满了‘斗争性’。为了摆脱酗酒父亲的揠苗助长,他逃离德国波恩的家,孤身前往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奥地利维也纳。然而童年阴影所导致的古怪性格,让他与复杂多变的社会格格不入。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让他暴躁的脾气愈演愈烈,中年失聪,更是让贝多芬的命运蒙上了不可磨灭的悲情色彩。但上天总是公平的,当老天拿走了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幸福与快乐,却让他拿起手中的笔,创作出无数激励人心的作品,成为了全人类的音乐英雄。
贝多芬的创作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是唯一贯穿了他的整个作曲时期的作品。而钢琴家吴牧野选择的四首带标题的钢琴奏鸣曲,恰好把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时间轴完整地贯穿起来,在一场音乐的时间里,还原了贝多芬的创作精华。
以“悲怆”开篇,奠定了未来宏伟的基调
吴牧野选择以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开始整场对乐圣贝多芬作品音乐会的致敬之旅。这部作品并不是贝多芬作品中有技术难点的作品,但是开头极慢的“庄板”(Grave)是对演奏者音乐理解力的极大考验。万事开头难,说的就是这首作品开头的第一个和弦。第一个和弦的下键力度,以及以16分音符为单位数的数拍,都暴露出演奏者对贝多芬作品的演奏素养。吴牧野看似随意又深沉地砸下了第一个和弦,声音清晰有质感。随即而来的快板速度转换,他没有做强烈的突变,有条不紊中,附点音符颇有青年人的调皮有趣。不同于他演奏肖邦时的洒脱,吴牧野在演奏贝多芬时,是充满了敬畏心的,音符的处理也小心翼翼起来,却不失自己演奏风格中的浪漫特质,极具个人色彩。如果说演奏肖邦作品的吴牧野是在描绘一幅幅生动精致的小插画,那他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更多的是通过恢弘的气氛,渲染壮丽。极强的触键,搭配不加修饰的大踏板,质朴又充满了气势。颇有表现青年时期,贝多芬桀骜不驯的意思,不由得让人想到贝多芬的一位挚友歌德,他笔下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第二乐章的慢板,是许多音乐家的心头之爱。美妙的旋律,加上简单的合声肢体,透露出贝多芬内心的柔软。作品开头贝多芬并没有标注强弱记号,吴牧野选择以一个‘强f’开始,烘托出主旋律,这是让人很意外的处理。他似乎很偏爱温柔的金属音色,用来表现贝多芬的英雄光芒。和声的层层堆砌,英雄的光芒却更加灿烂光明。吴牧野的演奏中,似乎可以听见,贝多芬用冰冷的扑克脸掩盖的微笑,他站在18世纪繁华忙碌的维也纳街头,看着路上的人来来往往、形色匆匆,却听不见他们的交谈、嬉笑,他生活的世界里,看得到剧情,声音的网却将他与这些通通切段、他与这个普通的世界变得毫无关系。然而贝多芬的内心是温暖的,是温柔的。他只能把这些温柔写在纸上,告诉未来的人们。
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吴牧野加快了速度,轻快的节奏突出了这一乐章中贝多芬想要的“田园气息”。他强调着乐句之间的旋律性,转调的瞬间烘托出一丝甜美的气质。这部作品无论旋律还是结构等都透露出强烈的日耳曼民族特性,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巅峰之作。
c小调这一调性特点对于贝多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其最被大众熟知的作品《第五‘命运’交响曲》以及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Op.111都是c小调的作品。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作品的动机与c小调弦乐三重奏Op.9 No.3有关。而且经过研究“悲怆”(Pathetique)的字样确实是由贝多芬本人标注在谱子上的。他之所以这样标注是因为,创作这一作品时的1798年,贝多芬已经开始饱受听力下降的痛苦,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上说“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来我躲避一切社交,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当世界突然安静,外界再也无法打扰巨人的心神,他似乎用激进的强音对抗着寂静,脆弱过后是更加豁达的坚强。
总有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但暴雨过后必然是绚丽彩虹
按照贝多芬的创作顺序,作品《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Op.31 No.3应该是他的中期作品,可能是因为“月光奏鸣曲”是升c小调与“悲怆”奏鸣曲的c小调,在调性上略接近,吴牧野选择了用《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紧接“悲怆”奏鸣曲。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个完美的奏鸣曲。统一的乐思和悲剧色彩,没有被插曲打断的极具艺术性的曲式,整个奏鸣曲充满浪漫情调和如画般的自然,即使演奏者的技术很一般,也会产生最伟大的效果。’创作这一作品的时间与贝多芬写下他《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近乎同一时期,作品中展现的紧张、不安情绪,与贝多芬耳聋引起的绝望情绪有关。吴牧野在一开始演奏时就做了触键上的极强处理,极端的声效里,是绝望中孤独的灵魂在风雨中呐喊。
第一乐章中,极强、极弱、极短、极拖延的几处处理里,暴雨前的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强烈的画面感在吴牧野营造的音乐气氛里,下起雨来。‘暴风雨’这个名字有些人说是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文献中记载,‘暴风雨’的名字来自于贝多芬的一位密友安东·申德勒。他问贝多芬,这首奏鸣曲与Op.57《热情奏鸣曲》该如何解释,他得到了贝多芬一个神秘的回答:“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确实,吴牧野的演奏中有很多莎士比亚戏剧的场景感,能很清晰的感觉到乐思中的段落像台词一般,充满了戏剧化的冲突感。他是一个导演,让自己的每一个音符扮演着戏剧里的角色。
第二乐章的柔板,和第一乐章中的焦躁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家尝试转换了几种甜美的音色,试图把这种对比做得更加强烈、明显,他似乎在和贝多芬说着什么悄悄话,大雨过后,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车尔尼说,‘第三乐章的乐思来源于一次贝多芬看见一个骑士在他窗前骑马飞驰而过,他突发灵感写下了这一乐章’。吴牧野的演奏,仿佛他是骑着这匹飞奔快马的骑士,在雨后的草原潇洒地驰骋一般。这是英雄般的慷慨激昂,这是勇士的战歌!曲目过半,贝多芬孤独的英雄形象被逐渐刻画出来。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孤单,又那么明亮
贝多芬的《升c小调奏鸣曲》Op.27 No.2,“月光”的标题最初来自劳特威·莱尔斯塔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曾将这一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描述为“月光照在湖面上的感觉”,于是“月光奏鸣曲”的名字就被传开来。车尔尼也提到过这一乐章确实是在描写“夜景”。贝多芬标注了“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是充满幻想的奏鸣曲主题。因此整部奏鸣曲结构相比其它奏鸣曲的曲式上更加自由,乐章之间带有强烈的进行感,有种远东结构风格。相比之前两首与命运抗争的奏鸣曲,这首作品则是贝多芬作品中难得一见的描写他中心爱情的心里活动。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写到,“一位可爱的姑娘爱我,我也爱她。”而这部作品在刚出版时,就名声大噪,第一乐章成了贝多芬当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吴牧野没有选择传统弹法中轻柔的开始,他依然选择了金属的音色,右手三连音依然是轻轻地弹奏旋律的部分,而左手的低音则是做了强的处理,一声一声有节奏地渐进,他心里的夜似乎更加的深沉,天上的这轮明月似乎更加明亮,而这月光也透着些寒气,大概是一抹冬日的月光吧,这样的清冷、孤单。反复出现的主旋律里,演奏家不断增强声音的层次感,似乎是在用音乐转换着仰望月光的角度,也很像是他与贝多芬之间的一次灵魂对谈,一种来自远方的诉说,更增添了贝多芬的几分悲剧色彩。
第二乐章的篇幅相对短小,更像是极慢的第一乐章和极快的第三乐章之间的过渡。演奏家的演奏平稳,又不失贝多芬式的风趣幽默,演奏得轻巧细致、快乐又怡人。不带一丝迟疑,第三乐章飞快地紧接第二乐章末端。大片踏板加极强重音的飞快跑动,把作品气氛烘托到了高潮。《月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被许多艺术家称其为贝多芬作品中技术最艰难的一个乐章。吴牧野的演奏凸显了他一贯优异又稳定的技术特点。明亮、清楚,触键有力量,充满了激情与冲动。他不放过所有的制造高潮的机会,紧凑的加速,烘托出强有力的紧张情绪,洋洋洒洒、十分尽兴。
光明又“热情”的尾声
据车尔尼说,这首《f小调奏鸣曲“热情》Op.57,自1838年得到“热情”这一名称起,就被认为是贝多芬《槌子琴键奏鸣曲》Op.106之前最出色的作品。演奏这首作品,对于每一位钢琴演奏家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几乎所有的传奇钢琴家都把《热情奏鸣曲》放进过自己的节目单,当然这部作品也成为了检验钢琴家实力的标志性作品。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确实是花了更多的心思。在文献中记载到,散步时贝多芬不断地哼着难懂的旋律片段。回到都柏林后,他跑到钢琴前,帽子都没脱,至少一小时他都沉浸在末乐章暴风雨般优美的旋律中。
第一乐章开始的几个小节,吴牧野选择了最安全和常见的速度,戏剧性且强劲有力的精彩诠释,其痛苦的悲剧性基调在重音的堆砌间弥漫开来。为了突出这首是晚期作品,演奏家似乎花了更多的心思在声音的控制上,明暗对比更加强烈。
低音和弦的赞歌奏响了第二乐章,重复间演奏家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他将旋律的不同纬度一一描绘。虽然是活跃的行板,但吴牧野似乎更试图去体现贝多芬的英雄色彩,他加强了音色中的光泽感,为晚期的贝多芬渲染上了英雄的耀眼光芒。
从光芒中走来的第三乐章,演奏家依然突出和强调了低音声部。几个强有力的切分音,拨开了眼前耀眼的光芒,似乎是英雄胜利凯旋前嘹亮的号角声。每一串绕手的琶音,吴牧野都弹奏得十分精准,他的指尖在琴键上全力以赴地表达着强烈、紧张、激烈、如同暴风雨呼啸般的激励情景,仿佛到达了忘我之境,时间、空间里都能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贝多芬英雄形象,热情振奋的旋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充满着英雄光辉的贝多芬。
毫无疑问,贝多芬是自己的强者,他在安静的世界里,孤独地创作,与自己的命运坚定地抗争着。他把自己的顽强意志谱写成了对生活、对生命的强烈的爱,书写着自己伟大的,英雄的一生。在贝多芬诞辰250年之际,钢琴家吴牧野开启了自己的“强者独白·贝多芬巅峰作品选”的全球巡演,他带着的自己心中的强者贝多芬,在世界各地奏响英雄的最强乐章!
演出信息
“强者独白·贝多芬巅峰作品选”世界巡演首次来到沈阳,
就在周日(6月20日)盛京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