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历代名人中均有登灵岩山者,如南朝梁简文帝、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商稳等,宋范仲淹、宋释园照等,明朝文征明、唐寅、高启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历史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有诗文流传于世。兹录五首如后:梁简文帝登琴台诗:芜阶践昔径,复想鸣琴游。音容万能胶春罢,高名千载留。弱枝生古树,旧石染新流。由来迭相欢,逝川终不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有诗文流传于世。兹录五首如后: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我在苏州的日子里,作为资深媒体人,民俗文化学者行走在姑苏城大街小巷,名胜历史文化圣地,有一次我与朋友相约去探访“吴中胜境”灵岩山寺,探秘灵岩山寺的前世与今生奥妙所在。当我们来到木渎灵岩山,看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灵岩山寺时,赵会长为山门题字:"灵岩山寺",并赋诗以寄雅兴。诗曰:欣随谢公屐,重上吴王台;湖山观意态,林木感兴衰。梵呗断还续,慈鸟散复来;柳条见春色,画境逐云开。

我们心中的灵岩山寺,地处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之滨,木渎古镇西北,位于有着"秀绝冠江南"之称的海拔二百二十公尺(高三百六十丈)的灵岩山麓上;始建于西晋,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庄严古刹。

灵岩山寺,又名崇报寺,梁时名秀峰寺,唐代始称今名。明弘治年间寺庙遭毁,清康熙时重建;咸丰时又毁于战火,现存殿主要为印光法师于三十年代重建。 灵岩山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有实物记载庚申年重修)、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部为多宝塔、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为花园。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后为持杵坐像韦驮,两旁为彩塑四大天王像。

灵岩山寺,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6米。两旁侍立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

灵岩山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中轴线上有弥勒楼阁、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西两侧贯以长廊。东部为多宝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以花园为主。多宝塔是寺内有特色的古建筑,高34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多宝塔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园1147年)重建,现在看到的塔是近代按照宋塔原貌恢复的。灵岩山寺在春秋时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馆娃宫故址。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

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因为以前多其四石,犹如灵芝壮,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3)

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

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4)

历代名人中均有登灵岩山者,如南朝梁简文帝、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商稳等,宋范仲淹、宋释园照等,明朝文征明、唐寅、高启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历史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有诗文流传于世。兹录五首如后:梁简文帝登琴台诗:芜阶践昔径,复想鸣琴游。音容万能胶春罢,高名千载留。弱枝生古树,旧石染新流。由来迭相欢,逝川终不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有诗文流传于世。兹录五首如后:

  梁简文帝登琴台诗:芜阶践昔径,复想鸣琴游。音容万能胶春罢,高名千载留。弱枝生古树,旧石染新流。由来迭相欢,逝川终不收。

  唐白居易游灵岩寺诗: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荤血屏除能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

  宋释圆照灵岩山居颂:萧洒灵峰上,尘虚夏亦寒。松梦敷翠岭,殿塔耸云端。灵洞门高下,山房路屈盘。其中实幽隐,何必画图看。

  明文征明灵岩绝顶望太湖诗:灵岩山正当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闲论往事何能说,不见高人试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

  清圣祖康熙登灵岩诗:霏微灵雨散春烟,按辔逍遥陟翠巅。香水通流明若鉴,琴台列石势如拳。诸峰尽在青萝外,万井全依X仗前。闻是吴宫花草地,空余种罄梵王筵。

  一九六六年寺遭破坏,僧众被逐,象法荡然。四凶既除后,拔乱反治,本寺赖中国伟教协会之护持,与政府之大力协助,从事兴复。僧众散者复集,庙宇坏者重修,佛象法器,闪第恢复。一九八〇年三月十八日,画家谢孝思暨诸同志,陪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灵岩山寺时,赵会长为山门题字:"灵岩山寺",并赋诗以寄雅兴。诗曰:欣随谢公屐,重上吴王台;湖山观意态,林木感兴衰。梵呗断还续,慈鸟散复来;柳条见春色,画境逐云开。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5)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6)

 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平无奇的山前村名动京城。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历时24年,以散点透视法描绘了“一村一镇一城一街”,这幅图卷名曰《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图中的“一村”,即是山前村。画中的山前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灵岩山麓有墨客雅集,有香客礼佛,有民夫抬轿,浓浓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使人顿生人在画中游之感。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7)

  乾隆皇帝对这件巨作奉若瑰宝,图卷画心和隔水绫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等11处印章。禅位后,又加盖了“太上皇帝之宝”钤印,可见他对此图卷是何等痴迷。

灵岩山寺在苏州市西南三十里灵岩山寺馆娃宫遗址。自东晋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梁天监中,复增拓之,名秀峰寺。因有智积菩萨,化形画像之异,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唐为灵岩寺。宋绍兴中,赐蕲王韩世忠荐先福,名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改为丛林,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重修,弘治中毁,其后寺僧以山鬻民间采石。权部马之骏,勒石永禁。清顺治六年,僧继起(弘储)重修,赐名崇报禅寺,康熙十四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咸丰十年毁。同治治十二年,僧念诚,稍葺殿宇。宣统三年,真达接充住持,至民国十五年,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妙真从事兴修殿宇宇,寺名崇报,后经印光大师题额仍复灵岩山寺旧称。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8)

灵岩山寺,在唐、宋、元、明、清之时,皆系禅宗道场。主要有唐道鉴禅师、道遵禅师,宋园照宗本禅师、慈受怀深禅师、佛海妙空禅师、月林师观禅师、破庵禅师,元南堂禅师、石湖禅师,明天际禅师、戒雷禅师。还有明弘储禅师,字继起,晚号退翁,兴化李氏子,年二五剃染。崇祯中初住祥符,又主能仁、国清、兴化、灵石、天宁、瑞岩、灵岩、尧峰、虎丘。清代有悟开大师住灵岩之宝藏庵,著有《念佛百问》。

民国,印光大师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合阳赵氏子,年二一剃染。年三十三,居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垂三十年,日阅大藏。民国十九年二月掩关苏州报国寺。民国二十六年冬移锡灵岩安居,才三年,民国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初四,西逝。著有《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修辑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山志,提倡净土宗念佛法门。后人遵印光法师为净宗第十三祖。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9)

灵岩山寺在解放前夕,住僧众有二百余人,早晚课诵及念佛堂每天六枝香念佛,每年冬季启建精进佛七。以方丈和尚为首的班首执事会议,决定寺内重要事宜。民国十七年妙真任监院后,清理山场,植树造林,培植风景。灵岩山寺在解放前已办成环境优美清洁庄严的净土道场。解放前夕,鉴於全国即解放,着手筹办灵岩农场。僧众走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之路。

灵岩山地解放前,妙真和尚收藏佛教文物有:明崇祯年,李员金书法华经塔,轴长七尺余。明成化十一年安喜官泥金写法华经普门品,并善财五十三参图像。皆精美庄严,世所希有。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0)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1)

灵岩山寺基本遵守印光法师为使灵岩山寺确为真正十方,是近代民国十七年后至二十六年逐步建成。原寺庙建筑在清威丰十年即太平天国时被兵火烧毁,现仅存七层多宝佛塔砖塔心,此塔为南宋所建,明弘治年间被雷火烧毁外层。妙真和尚在解放前后,收集佛教文物甚夥,有书画(约300多件)、雕刻、木石、铜、铁、磁、玉等佛像约千余件。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2)

灵岩山寺于ー九八ー年十二月十九日,请明学法师为方丈和尚,并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明学法师任方丈后,建立和恢愎了十方丛林的各项制度,重新修订“灵岩山寺共住规约”,恢愎了斋堂并实行过堂吃饭,每月诵戒两次。寺中的各项宗教活动。如法进行,恢愎印光法师开创的灵岩山寺净土道场家风。

目前,寺内藏经楼保有清方式工刻龙藏一部、明代嘉兴正藏一部、元代普宁藏1070卷、日本续藏609册、日本大正藏一部、日本明教藏一部、频伽藏一部、还有藏外佛典经论一万六干八百五三册。寺内文物有唐、宋、明、代楠木雕观音立像各一尊,有明代铜铸日本的空海大师像两尊。以及其它一些字画各种佛像。

灵岩山寺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净土道场,而且是为佛教事业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学府,道风严谨,学风兴盛。灵岩山寺反映和展示了中国佛教兴旺发展,说明和标志着中国佛教事业远大和广阔的前景。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3)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4)

  红木雕版《姑苏繁华图》在原作基础上放大了三倍,用19块雕版拼接而成,耗料45吨红酸枝、25吨大叶紫檀,总长40.47米、高2.13米,由60多位能工巧匠历经4000余个日夜精心打磨乃成。画面之上,12000多个人物、2140栋房屋建筑、400多艘船只、200余块商号招牌、50多座桥梁、10多处文化场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浑然一体,场面气势恢宏,场景鲜活灵动,手笔之大,可谓罕有。我初次有幸相遇,不禁为之感叹:这注定是一件传世瑰宝啊!

他们历经吴越春秋的金戈铁马,看尽盛世滋生的姑苏繁华,见证了兴衰荣辱,习惯了离合悲欢,只有眼前事,见山仍是山 山上有一水,名香溪,相传西施在灵岩山馆娃宫里弄妆梳洗,含有香料的溪水自灵岩山而来,满河生香。但与山前村村口的胥江水汇流,则一清一浊,泾渭分明。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5)

祠堂以西的灵岩山西南麓是韩世忠的神道碑和墓冢。半山有亭,亭内矗立着“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亭外有驮碑的青石赑屃,史载,该碑与龟趺高6米余,宽2米,文88行,通行150余字,计13900多字,为淳熙四年(1177)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赵雄奉敕所撰,尚书侍郎直学院侍讲周必大所书。1939年,石碑被大风吹倒断成十余段,龟趺首尾分离,后由灵岩山寺僧筹款用水泥生铁黏合支撑,分两段并列重新树立起来。神道碑以西是韩蕲王墓。

墓依山势而建,东、西、北三面建有罗城,南面有石阶,其后是圆丘形墓冢,用虎皮石围砌,墓冢前立有道光二十年(1840)“宋韩蕲王墓”续修碑。韩世忠是南宋“中兴四将”中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于黄天荡之战痛击金兀术;于苗刘兵变中解救宋高宗;与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成就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美人佳话。卸甲后,韩世忠归隐沧浪亭,长眠灵岩山,在遗憾中成就了圆满,如此人生,也是一种福报。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6)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7)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8)

我们游览到灵岩山南麓的牡丹园内,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灵岩山馆、清代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景点。顺山势而上,可见1936年吴淞袁希濂敬题、上海佛学书局所刻的“常随佛学”摩崖。出牡丹园沿百步阶拾级而上,沿途茂林修竹,奇石林立,摩崖石刻,古字生辉,我在蜿蜒的山路上寻觅,在荒烟蔓草中穿梭,寻找“披云台”“望月台”“琴台”“吴中胜迹”等摩崖,再到寺中寻找“佛海泉”“佛日岩”等石刻,落日余晖下,灵岩多宝塔巍峨庄严,高耸入云。

1979年,明学法师应赵朴初之请重返灵岩山寺主持寺务,他说,穿上这身僧服就不会再脱下了。在当年百废待兴的佛教界,“铁算盘”明学是苏州最令人敬仰的僧宝之一。在他苦心经营下,满目疮痍的灵岩山寺得以复兴,承继净土宗风,名振东南佛国。1989年,明学法师筹资重修多宝塔,山前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挑着弯扁担,把砖木一担一担送上山,他们说,这是给后辈积德。2016年,明学长老圆寂,于山前村民而言,灵岩山老和尚往生就像村里老人过世,大家都要放下手头的活去山上帮忙的,这是村风,也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亲眼见证老和尚荼毗,嘴里念着阿弥陀佛,眼泪却刷刷地往下流。

由此,我们想到东晋司空陆玩曾居灵岩山,奉佛闻法,舍宅为寺,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南朝粱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智积菩萨“化身开此伽蓝”为灵岩开山祖。粱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埸”。成为全国有名的大丛林。唐代改称灵岩寺,信奉律宗。北宋元丰年间,郡守把灵岩寺辟为禅院,改律宗为禅宗。圆照法师晚年在此住持。南宋初赐韩世忠荐先亲,名“显亲崇报禅院”,由佛海法师住持。

明洪武年间赐额“报国永祚禅寺”。弘治年间毁于火灾,清代顺治六年,三峰弟子弘储来寺扩建,称为“崇报禅寺”。咸丰年间又毁于战火。宣统年间一度寺院无主,诸物不存。宣统三年木渎护法请真达为住持,仅存旧屋10余间。民国十五年,真达和尚预见时机成熟,请印光法师把灵岩山寺开辟为十方净土道埸,由禅宗改为净土宗。经印光法师订立寺观五条,灵岩山寺从此得到大规模发展。灵岩净土宗风为之一振,名闻中外。卓绝一代的名师与妙相壮严的宝刹交相映辉,使灵岩山寺成了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埸。

我们访古探幽灵岩山,探寻为什么是苏州西郊著名的风景名胜地,习称“木渎灵岩山”。山顶有灵岩山寺及塔。灵岩山怪石嶙峋,松林满山,殿宇雄伟,古塔耸立,尤多吴宫遗迹,为苏州著名旅游胜地。

我们沿山路向上,可见一径穿亭、苍翠迎人、落红夕照、塔院松风、醉僧待渡、越女遗踪、太湖在望、箭泾采香、秀峰古刹、灵岩塔影、萧寺钟声、万家灯火、山管拥翠、吴宫遗址、山顶花园、修廊响屟、琴台浴晖、蕲岳同辉等灵岩十八景。山顶花园内有方形玩花池,一名浣花池。

玩月池旁假山上有长寿亭,相传为西施梳妆台遗址。亭西有石墙,相传是春秋时期馆娃宫宫墙遗迹。

灵岩寺原名“秀峰寺”,东晋末年(五世纪中叶),太尉陆沅舍宅为寺,为我国近代有名的净土宗道场。

南朝刘宋时改名“显亲崇报禅院”,梁天监年间(502—519)重建寺,并增建佛塔一座。唐朝改称“灵岩寺”至今。以后成了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灵岩寺座北朝南,西院为吴王宫遗迹。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19)

▲图:灵岩山寺智积井

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朗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楩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屟廊”。相传灵岩寺大殿即馆娃宫遗址。

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屟”遗名。元时张士诚,在苏州建大周政权后,俗重温夫差旧梦,曾重建响屟廊。灵岩山顶花园,原是吴宫中的御花园。

园中有月池、日池两口大井,西施常对井梳妆,以水为镜。据地方志记载,明朝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上镌“敕”字金钗一支,传为西施遗物。

灵岩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中轴线上有弥勒楼阁、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西两侧贯以长廊。东部为多宝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以花园为主。

现有建筑都为清末和民国时重建或增建。一进灵岩山寺山门,就是弥勒楼阁,即一般寺庙中的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后为持杵坐像韦驮,与其他寺院的站像韦驮有所不同。两旁为彩塑四大天王像,均高4.5米。

出天王殿,沿石桥跨过界清池便是大雄宝殿。殿高25米,宽20米,建于1934年。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6米,两傍侍立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这组塑像建于1897年,均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神态端庄慈祥。

大殿两侧是根据《阿弥陀经》所列十六尊者名而塑造的十六罗汉像,造型典雅,令人起敬。后壁左右供奉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坐骑青狮、白象。

大壁后是海岛观音塑像,善财、龙女侍立两侧。观音群塑和文殊、普贤像均造于1981年,全部泥塑,罩漆装金。

大雄宝殿后是念佛堂,1932年建造,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场所。正门悬挂着印光法师手书“净土道场”四字。

堂内供奉弥陀、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像,楼上是藏经阁,珍藏着清刻《龙藏》7000多册,影印宋碛砂、频伽等藏经和历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经4.7万多册。

该寺钟楼建于1919年,高15.13米,楼上悬挂着清康熙六年(1667年)铸造的大铜钟。“灵岩晚钟”曾被列为苏州十景之一。

灵岩寺文物景观以灵岩塔和开山祖师智积命名的智积殿最为著名。还有灵岩山寺镇寺之宝——唐寅书《落花诗》。

寺内还有大小碑刻147块,系宋、元、明、清时所刻,另珍藏元、明清各佛经十部。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0)

▲图:灵岩山寺灵岩塔(多宝佛塔)

苏州灵岩山寺灵岩塔又称多宝佛塔,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古建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塔记载中,曾提及将明万历时所藏之函按原样藏于四层暗室内,还记载重建年代,由此证实该塔确是南宋遗构。

塔高34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历代屡遭火灾毁圯。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重建,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各有石佛。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遭雷击,各层木结构腰檐及塔刹被焚毁,仅存砖塔塔身。原底层绕有外廊,现仅存柱础和台座。

塔身四面开壶门,其它四面设佛龛,佛像已多数失落。门位上下各层相闪,壁面设柱枋、斗拱,绕有腰檐架平座,现只能见其带焦迹的部分残体木骨,塔顶早废。

塔内原为八边形,内室经后期改为圆形,昂首可直观塔顶。1977年对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并将民国时筹划修塔而备用的石佛,填补进各空缺的佛龛内。在塔内四层壁体内发现八面藏有函的暗室,其内物件已腐朽难认。

1989年9月,灵岩山寺筹集了80多万元资金,对多宝佛塔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刹、塔基、平台和塔檐。1990年竣工。重修后的宝塔恢复了宋塔原貌,使灵岩山寺更为壮观。拾级登临,可眺望太湖风光。

苏州灵岩山寺智积殿

苏州灵岩山寺宝塔与钟楼之间是1984年新建的智积殿。智积是西域梵僧,唐代高僧。湖北天门县竟陵寺住持。南朝时来灵岩山弘传佛教,被尊为开山祖师,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智积嗜茶成癖,并富有种茶、制茶、煮茶、品茶知识。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1)

▲图:灵岩山寺智积殿

“茶圣”陆羽幼得其抚养教导,撰成名著《茶经》。陆羽丑且口吃,遭弃,三岁时被智积禅师捡到。渐长,禅师启悟:"万物平等如水,一茶叶叶同味,然众生品味有别,茶同舌异。不因人弃而自弃,才得真味。"

陆羽由此觉悟,后写《茶经》传世,感叹:"茶叶落地,死。遇开水而舒展,新生。自利终死,然利他者永生。相传,智积禅师非陆羽煮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就此停止饮茶。唐代宗曾召智积进宫,每天命宫中煮茶名手奉上名茶,一再劝智积品饮,希望得到他的赞美,但智积总是尝上一口,便默默放下了。

代宗不服,密召陆羽进宫,由他烹茶,再端给智积,智积照例喝了一口,立即惊讶地说:“渐儿何时归来?”代宗惊问何出此言,智积笑道:“方才饮的是渐儿茶。”代宗至此才心服口服。

灵岩山寺智积殿正中供奉智积菩萨画像,两旁陈列着佛教文物。寺内今尚存智积井。

 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地处太湖之滨,毗邻木渎镇,距苏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其四石,犹如灵芝壮,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

  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金尚存无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X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

  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因闻佛法,舍宅为寺,从此,便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宋初改为秀峰禅院。绍兴年间赐匾额显亲崇报寺。明洪初年,赐匾额报国永祚禅寺。明永乐十年重新修缮,明弘治年间被毁。清顺治六年,寺僧重新修建。清康熙十四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咸丰十年毁于兵火。清宣统二年,真达和尚接任住持,至民国十五年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名崇报寺。后至印光法师,仍恢复灵岩山寺旧名。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2)

  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解放后,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意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林生产,并行不懈。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

  灵岩山寺名胜古迹很多。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

(民二十一年)灵岩寺,乃梁宝志禅师开山,智积菩萨重兴,历代禅、教、律、高僧住持之胜道场地。净土法门,乃即小即大,即浅即深,至极平常,至极奇特之殊胜法门。即此一生,便出生死。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3)

其修法最为容易,其利益最为宏深。于此最胜之地,修此最妙之法,非多劫栽培,何可得值遇乎。然欲修胜行,必赖种种资具。故上自经像,与诸什物,各须备具,方可令其正行直达无碍。而道场则永垂千古,人则数十年便须更替。此诸所有,若不登簿记载,久或遗失。又屡经更替,亦莫考其源委。是以一一记之,以期凡住此寺者,及为住持,为监院者,见此诸物,心自思曰,此物乃助吾人修持净土法门,以期自利利他,同生极乐世界之资具也。当爱之如身肉,护之如眼珠。

非悭惜诸物也,乃重施主之助道诚心,以期少求减用,而道业易于成就也。夫一切法门,非断尽烦惑,不能出离生死。唯兹净土,但具真信、切愿,即可入佛封疆。得此最胜之道场,又修此最胜之法门,而于此诸物之资具,岂可不加爱惜保重乎哉。若不加保重,则是暴殄天物,负施主恩,纵有修持,亦难与佛相应。何也,以其是只取自己安适,不计人工制造,前人置办,种种不易。

苏州天平山好还是寒山寺好(在苏州日子系列十六)(24)

而其所以备此者,为吾修道以了生死也。既轻视此物,不知爱惜,其心行完全不与道相应,何能感佛哀悯摄受,而令其即出生死苦海也。凡真实修行人,必须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能如是,与道相应,与佛相应矣。愿住此寺者,其各勉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