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或者说,它赋予了我们享受不可能的可能性。或许是它们让我们回忆起了童年和青春,或许是它们让没有超能力、没有魔法的我们也能想象该如何生活在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让我们在没有超级机器人的世界里也能感受它们的强大威力。随着东映动画、手冢治虫“虫 Production”的诞生,日本动画开始进入长篇制作的时代。而 1963 年播出的《阿童木》则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很快,日本动画开始输出海外并进入了 70 至 80 年代的黄金时期。大友克洋、押井守、宫崎骏等动画导演的作品也将日本动画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从 60 年代的《阿童木》到 70 年代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再到 90 年代的《EVA》,这三部作品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掀起了日本动画史上的三次巨大浪潮——日本动画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并成为一种全民文化,不分年龄、男女老少都能够乐在其中。它的影响力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即便你不是日本动画的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

1917 年,第一部日本动画来了

在一段 4 分多钟的黑白无声动画中,一位日本武士不停地摆弄着他刚买的刀,他眼珠不停转动着,琢磨着在其他人身上试试这把新刀够不够锋利。但武士屡屡受挫,总是被对方轻易地撂倒,最后他失望地扔了这把刀。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

这段剧情出自幸内纯一执导的《塙凹内名刀之巻》(《Dull Sword》),这部于 1917 年 6 月公开的动画,是日本最早诞生的动画片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日本动画。

现在,你可以在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国家电影中心的纪念网站上看到这段珍贵资料了。除了《塙凹内名刀之巻》,网站还公开了日本 1917-1941 年间拍摄的 64 部国宝级动画片,甚至每一部动画都配上了英文字幕——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日本动画诞生 100 周年。

1917 年 1 月,日本第一部动画作品《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的出现,昭示着日本动画的诞生。同一年推出动画作品的下川凹天、北山清太郎、幸内纯一三人也一起被合称为“日本动画之父”。不过这个时候,日本动画大多还只是几分钟的短片。

随着东映动画、手冢治虫“虫 Production”的诞生,日本动画开始进入长篇制作的时代。而 1963 年播出的《阿童木》则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很快,日本动画开始输出海外并进入了 70 至 80 年代的黄金时期。大友克洋、押井守、宫崎骏等动画导演的作品也将日本动画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从 60 年代的《阿童木》到 70 年代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再到 90 年代的《EVA》,这三部作品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掀起了日本动画史上的三次巨大浪潮——日本动画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并成为一种全民文化,不分年龄、男女老少都能够乐在其中。

它的影响力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即便你不是日本动画的狂热粉丝,你也能轻易地从那些大眼睛小鼻子、闪闪发光的瞳孔、颜色鲜艳的头发、纤长人体的画风上认出这些作品。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日本动画的影响力来自于那些天马行空的设定与优秀的故事剧情——这让动画的观看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3)

或许是它们让我们回忆起了童年和青春,或许是它们让没有超能力、没有魔法的我们也能想象该如何生活在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让我们在没有超级机器人的世界里也能感受它们的强大威力。

或者说,它赋予了我们享受不可能的可能性。

在日本动画诞生这 100 年里,它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小故事。

被日本动画启发的好莱坞作品

早期的日本动画深受西方电影的影响。《白雪公主》、《小鹿斑比》等动画在日本上映后引发了狂热的现象,甚至一度带走了几乎所有日本国产动画的观众。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动画公司东映动画也曾在 50 年代打出过“成为东洋迪士尼”的口号。

但遭受冲击的日本动画很快开始奋起直追,并将那些领先的概念与技术演变成自己的东西,目前它不仅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了与好莱坞动画分庭抗礼的能力——前不久的《你的名字。》目前就排在 2017 年全球票房的第三位——同时日本动画也为不少好莱坞的创作带去了灵感。

迪士尼《狮子王》

1965 年播出的《森林大帝》是由手冢治虫的动画公司“虫 Production” 制作的动画,这个日本第一部彩色的连续电视动画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为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所知。

美国很快就引进了《森林大帝》,将动画译为《Kimba the White Lion》,故事的主角白狮雷欧也被改名为 Kimba 。这个名字与后来迪士尼 1994 年的《狮子王》中的 Simba 仅一字之差,而且两者剧情也十分相似,同样讲述老狮子被杀,小狮子长大复仇成为森林之王的故事。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4)

尽管迪士尼从来没有承认《狮子王》有任何借鉴的成分,但就连为 Simba 配音的 Matthew Broderick 都一度以为他是在为《森林大帝》的美国版工作。

《黑客帝国》

沃卓斯基姐妹两人对于日本动画的喜爱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她们执导的经典电影《黑客帝国》就曾受到过押井守执导的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的启发,在《黑客帝国》中也能发现不少向《攻壳机动队》致敬的镜头。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5)

不过,光是一部电影还不能满足沃卓斯基姐妹。在 2003 年,她们又找了 Studio 4°C 等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制作了《黑客帝国》动画版。2008 年,她们又将日本龙之子工作室于 60 年代制作的动画《马赫 GoGoGo》改编成真人电影《极速赛车手》。

《攻壳机动队》对欧美电影世界影响还在继续,派拉蒙出品的、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机动队》真人版很快就要上映。

《杀死比尔》

看过《杀死比尔》的人应该会对电影中的那段动画记忆深刻。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6)

流畅的动作、冰冷的色调、血腥的画面,即便是独立于电影来看,这段动画短片的镜头张力感也十足,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昆汀也是位日本动画爱好者,这段动画由日本著名的 Production I.G.公司制作,中泽一登负责导演。这位不太为中国观众所了解的导演曾经参与了《混沌武士》、《恐怖残响》、《血战》等动画的制作。

如果你是日本动画的忠实粉丝,又足够仔细的话,你还会发现,为动画中那个身着白西装的长发杀手配音的是日本著名声优绿川光。

生活中的那些流行风潮也可以由动画创造

日本动画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了。机器人、妖怪、运动、美食、魔法……凭借丰富甚至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动画题材,日本动画在一百年来依旧保持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上世纪日本动画业的快速发展、深夜档动画的开播,动画人与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种光怪陆离的东西都开始成为动画题材。1966 年,一共有 11 部 TV 动画在那一年的日本诞生。然而在 2016 年 10 月,就有 72 部 TV 动画新作喷涌而出。如果放在当时来看,这绝对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些题材可不只是动画题材而已。动画的影响力让它们也成为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创造流行趋势上,这些动画也功不可没。或许早年的日本动画人谁都想不到,即使是连麻将,也可以凭借《天才麻将少女》这部动画,在年轻人中风行一时。

眼镜

80 年代以前的日本,戴眼镜还被看作是一种土气、充满书呆子气息的负面装扮,但有一部动画却改变了这样的现状。

在《龙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之前,鸟山明的处子作《阿拉蕾》就已经帮助他打响了知名度。随着 1981 年 TV 动画的播出,那个有着高度近视、戴着翅膀帽子、拥有怪力的机器人少女阿拉蕾成为了 80 年代日本最具人气的动画角色之一。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7)

凭借《阿拉蕾》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作为装饰用的眼镜逐渐成为日本的一种时尚潮流。甚至当时有女性粉丝给鸟山明寄信表示由于阿拉蕾的缘故,她开始对于眼镜的打扮毫无抵抗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眼镜控”。

迷你四驱车

第一代迷你四驱车是于 1982 年由田宫模型发售的,但那时这个操纵简单的玩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随着“赛车手迷你四驱”于 1986 年正式发售,1987 年迷你四驱题材动画《冲刺!四驱车》的大热,第一次迷你四驱车潮流在日本才正式到来。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8)

不过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可能产生深刻影响力的还是《四驱兄弟》,还记得星马烈和星马豪两兄弟的赛车叫什么名字吗?1994 年,《四驱兄弟》和 “FullcowI 迷你四驱”共同开启了第二次迷你四驱车潮流。在 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四驱兄弟》动画的引进,这种迷你玩具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

扭蛋

作为日本国民路边游戏机的扭蛋机也曾经有过一段不太风光的时候。

1976 年日本物价提升,扭蛋从原本的 10 日元涨价到了 100 日元,销售也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但随着漫画《筋肉人》于 1983 年被制作成动画,万代公司将这部人气动画中的超人角色制成橡皮模型放入扭蛋中销售,第一波扭蛋热很快爆发。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9)

这波热潮让孩子们多了一个回家路上扭扭蛋的爱好。扭蛋机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如果扭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玩具,你也很容易在冲动的驱使下再次掏出钱包。

日常生活中你说的话、用的词说不定也来自于动画

日本动画已然成为主流,不仅是在日本,它还大量出现世界各个国家的电视、网络、广告上,并以其他多样化的形式浸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伴随着日本动画流行起来的一些相关文化也随之风靡,并成为主流。

颜文字

源自日语顏文字(かおもじ)的颜文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与 emoji 不同,颜文字是一种由各种字符、数字、符号所组成的,用以表达心情与表情的字符画。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0)

这种简洁可爱的风格在年轻人中极具人气,甚至在动画中你也能看到不少人物们捏着手机,发送着带有颜文字消息的场景。同时,由于颜文字本身非写实的风格相当契合日本动画中的各种虚拟形象,很多粉丝为动画角色创造的专属颜文字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例如粉丝为《进击的巨人》中的人气角色利威尔创造的代表颜文字就是这个☞(눈_눈),看起来真的是非常形象。

弹幕

2006 年日本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 niconico 成立。很快,国内就有了效仿者 A 站与 B 站。弹幕的概念也随之被引入中国。由于 niconico 播放器的评论功能很像是横版飞行射击游戏,之后这种评论功能在中国得名为弹幕。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1)

不过,这种实时互动的评论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二次元阵地。2012 年,土豆网开启了弹幕功能;2014 年,爱奇艺开启弹幕功能;不久后乐视网也开启了弹幕。国内目前的各大主流视频平台几乎都添加了这个功能,弹幕也改变了国内观众视频观看与评论的习惯。

在萌文化中,“萌”(萌え)是一种被用来对作品中的虚拟角色表达强烈喜爱的用语,它在 90 年代的日本逐渐开始普及。不过这个用语的来源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源自于《美少女战士》中的角色土萌萤的姓氏。

“萌”并不简单等同于可爱,而是某人/物只要满足某种令人迷恋的属性,就能够让被戳中的人发出“好萌啊!”的赞叹。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2)

日本的电脑娱乐供应商协会曾将“萌”定义为对二次元角色产生爱情的感觉。《EVA》中无口属性的绫波丽就是早期的萌系角色之一,而明日香的傲娇属性也能满足相当多人的萌点。

无论如何,伴随着 ACGN 文化发展起来“萌”已然成为了一个相当主流的用语。粉丝们甚至还为“谁更萌”这件事发动了战争“萌战”,《魔卡少女樱》的女主角木之本樱就是日萌第一届“萌王”。Japanator 的主编 Brad Rice 曾经在 2009 年表示:“萌已经成为一股经济势力。”“萌产业”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加入萌的要素之后人气暴涨。

一个动画,还顺手帮了什么其他人做生意?

由于日本动画在文化业上的强势,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其他行业所利用,成为了拉动人气、吸引关注的新方式。服装、电子、建筑、交通、饮食,无一不例外。不过,这样的紧密关联似乎也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目前的日本,究竟还有什么行业是没有和动画联系在一起的吗?

日本铁道

1964 年东京奥运会前夕开通的新干线让日本人为之自豪,自此铁路也成为了日本动画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符号。在相当多的动画作品中,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搭载工具,而是与人物的各种情绪和人生经历相连结。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3)

《铁道英豪》、《银河铁道 999》、《银河铁道物语》、《铁子之旅》等众多动画作品的播出也促成了“铁道迷”这种族群的诞生。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或许是《铁胆火车侠》这部曾被引进的动画作品。

这些铁路爱好者们有着“铁子”的专属称号,而这群体又能被细分成更多的类型,热爱乘火车的被称为“乘铁”,那些爱记录火车运行声音的被称为“音铁”等等。

圣地巡礼

从“朝圣”这个词发展而来的“圣地巡礼”已经成为了动画带动旅游业的最佳证明,那些动画爱好者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前往故事发生的原型地进行游览。

2007 年,随着京都动画《幸运☆星》的播出,埼玉县久喜市鹫宫神社和春日部市意外迎来了大批游客——这些充满热情的御宅族都是来圣地巡礼的。虽然此前早已有粉丝参观作品原型地的现象,但从《幸运☆星》开始,圣地巡礼变成了一种更加大众的文化。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4)

而近年来《未闻花名》、《战车少女》、《你的名字。》等众多人气动画进一步带动了这股风潮,日本各地政府也把它当作是拉动经济的一种手段。2016 年 9 月,日本成立了一个名为“动漫旅游协会”的组织,他们希望能通过评选 “88 个动漫圣地”,对日本当地旅游业进行充分开发,争取到 2020 年从国内外每年吸引 400 万游客。

萌拟人化

“我对这个什么都能萌化的世界绝望了!”这个在二次元爱好者中流行起来的说法很能说明现在这个“万物皆可萌”的世界。乌贼娘、舰娘、兽娘、机械娘……越来越多的非人对象被萌拟人化,并在动画、游戏中被塑造成形象不一、性格各异的美少女。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5)

萌拟人化的重点是将非人的对象拟人化,并在原来的特点基础上加入萌的元素。日本参天眼药水将眼药水的各种化学成分萌拟人化,并推出动画;日清拉面也将不同口味的杯面变成了美少女……这些看起来脑洞大开的设定成为了各商家贴近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炸鸡块君

怀着“不论何时何处都可以像吃点心那样吃的炸鸡块”这样的想法,罗森在 1986 年开始出售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那种一口就能吃下的鸡块——“炸鸡块君”。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6)

由于这种产品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罗森希望年轻人能够对产品产生一种亲近感。当时日本有一部名为《短发君》(kariage kun)的人气四格漫画,炸鸡块(karaage)在日语里的发音与 kariage 仅有一字之差,于是罗森便给这种产品取上了“炸鸡块君“这样的可爱名字。

动画创造了形形色色的(亚?)文化

Cosplay、腐文化、百合文化……动画在日本已经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亚文化。以日本七八十年代御宅族的诞生为标志,不同领域的爱好者们相继聚集在一起 ,并创造出了一大批新兴的市场。

马猴烧酒

马猴烧酒这个词来自于日语中魔法少女的音译。对于魔法少女的热衷来自于 1966 年至 1968 年播出的动画《魔法使莎莉》中的女主角梦野莎莉。作为魔法之国的公主,喜欢恶作剧的莎莉来到了人类的世界,并伪装成小学五年级的人类女孩开始了她在人间的生活。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7)

《魔法使莎莉》是日本第一部面向少女的 TV 动画作品,也是东映魔法少女系列的第一作,从此东映就一直将这个王道系列延续了下来。那些对普通人类保密,利用特殊能力维护正义的的魔法少女们成为了日本动画中的重要形象。

虚拟人物葬礼

1970 年,日本发生了一起赤军派“淀号劫机事件”,想要流亡至朝鲜的劫机犯当时发表了一句声明说:“我们是明日之丈(われわれは明日のジョーである)。”他口中的“明日之丈”指的就是梶原一骑的拳击题材漫画《明日之丈》,这部日本运动漫画中的名作在 1970 年被改编成动画,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

《明日之丈》在连载时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真正实现了次元壁的突破。当男主角矢吹丈的终生宿敌力石彻死亡时,在寺山修司等文化界名人的带领下,众多人为这位二次元虚拟人物举办了葬礼。而主角矢吹丈在最终话燃烧殆尽的姿态,也成为了动画界的名场面之一。

痛文化

在日本,热爱二次元文化的人们为了彰显个性,常常将喜欢的角色或者相关的图画贴(喷)在车上,以作装饰,这些车也就被称之为“痛车”。尽管“痛”这个词的来源说法不一,但发源于日本的“痛文化”无疑已经成为了御宅族群体的一种时尚潮流。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8)

对于这些狂热的爱好者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痛”的了。除了“痛车”之外,那些装饰上角色各种周边的包被称为“痛包”,印有二次元人物形象的 T 恤被称为“痛 T 恤”,还有“痛指甲”、“痛房间”等等。不仅仅是在日本,目前在其他国家各种各样的漫展上,你也能常常看见这些开着痛车,以及背着痛包的真爱粉丝。

WOTA 艺

WOTA 艺是一种由御宅族或偶像粉丝表演的荧光棒舞蹈或应援动作,通常在偶像演唱会、二次元相关的活动以及聚会中出现,粉丝们会跟着音乐节奏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喊口号等。WOTA 艺常常需要粉丝全身心地、大幅度调度身体动作,因此看起来相当狂热的行为还会常常引人侧目。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19)

虽然早在日本 80 年代初期就已经有类似 WOTA 艺的行为在偶像演唱会上产生,但这个词在早安家族走红以后才正式确立。而随着近几年《LoveLive!》等偶像动画的走红,这种日式应援方式也已经逐渐在中国的二次元粉丝中普及。WOTA 艺的打师们还常常录制自己的 WOTA 艺视频,在网站上和其他爱好者们进行交流互动。

JK 制服文化

相比起常常被吐槽的中国校服,日本的 JK 制服常常被当作正面范例拿来对比。 JK 制服指的就是女子高中生制服,水手服、百褶裙、背心裙、开衫,种类繁多的 JK 制服早已不再局限于校园文化,而是成为了年轻女孩间流行的一种时尚穿着。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0)

以学生为主角的日本动画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日本的制服文化,《犬夜叉》、《凉宫春日的忧郁》、《轻音少女》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少女们都穿着具有特色的学生制服。最典型的或许就是武内直子创作的《美少女战士》了,少女们平时穿着这位漫画家精心设计的不同制服,而她们的战斗服装也是以水手服为原型而设计的。

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一大批 JK 制服爱好者,她们并不一定是高中生,但是却着迷于这种穿搭,并把它当作一种日常服饰。

同人文化

同人漫画、同人小说、同人歌曲、同人视频,各种各样的同人作品伴随着动画、漫画、游戏等的蓬勃而诞生。同人一词来源于日本的“同人(どうじん/Doujin)”,指的是那些拥有相同爱好、志同道合的人。所谓的同人作品并不是二次创作,而是那些以爱为动力的、非正式商业性的创作。

在日本的同人文化中,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创立于 1975 年,目前每年举办两次的同人志即卖会 Comic Market(简称为 Comiket)。直到今天,Comiket 仍然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同人志即卖会。这个每次参展人数超过 55 万的盛会还帮助不少同人作者打开知名度,成功转型为商业作者,《犬夜叉》的作者高桥留美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日本国的名片,理所当然也是动画

动画毫无疑问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文化输出品之一。日本动画经历了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众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虚拟角色也从中诞生。作为展现日本文化的一种独有手段,这些人气动画角色也常常被附上更多意义,承担着代表日本对外形象的重要任务。

“东京八分钟 ”

每次奥运会闭幕式上最让人期待的环节之一,就是下届奥运会主办地的八分钟亮相。去年 8 月,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感和混搭感的日本。

不过人们议论最多的,不是出现在宣传片中的樱花、富士山、东京塔,甚至也不是运动员,而是那些存在于很多人童年记忆中的二次元角色。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1)

大空翼、Hello Kitty、哆啦 A 梦、马里奥,这些在世界知名且极具影响力的角色在人们的惊喜中登场。这种二次元与三次元的互相穿插,的确成为了一种展现日本文化的惊艳方式。

形象大使

2014 年巴西世界杯日本队远赴南美出战之际,球迷们在部分户外转播场地还能发现不少皮卡丘人偶的身影。它们身着日本队球服,陪伴着球迷一起看球,并卖力地帮助国家队加油打气。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2)

这只黄色的电气鼠虽然看起来和足球没什么关联,不过还是凭借人气和世界上的知名度,被选为了世界杯日本的圆阵大使。圆阵代表着团结,球员常常在比赛前围成一圈圆阵,确认战术并进行精神喊话。不过,参战世界杯的皮卡丘不仅是来应援的,它的各种周边商品也让官方大赚了一笔。

像皮卡丘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2008 年,我们熟悉的蓝胖子哆啦 A 梦被选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足球小将》的主角大空翼在 2013 年被日本职业足球联盟任命为“J 联盟亚洲大使”。

传统文化要吸引年轻人,动画也能帮上忙

在日本拥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也不能脱离与动画的关系。以落语为主题的《女子落语》、《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以和歌为主题的《超译百人一首 歌之恋》,相当多的动画中都融入了传统艺术元素。

在传统文化式微的今天,为了吸引年轻人,传统艺术与现代动画开始了充满新鲜感的结合与碰撞。

围棋

2001 年 8 月 30 日,日本棋院网站头条新闻竟然是一部动画片的节目时间预告。如果考虑到《棋魂》的影响力,这似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3)

《棋魂》是由小畑健和崛田由美创作一部围棋题材漫画,漫画于 2001 年被制作成动画。日本的《日刊围棋》在同年 8 月发表的一份白皮书显示,日本围棋人口已由 1998 年的 390 万回升到 460 万,其中还特别指出《棋魂》对围棋人口的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日本棋院网站的调查中,《棋魂》的发表也被列为日本围棋 2000 年度的十件大事之一。

《海贼王》与歌舞伎

起源于 17 世纪江户初期的歌舞伎被誉为日本的国粹,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现代的歌舞伎早已脱离了古代游女的演艺方式,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精致的布景、设计复杂的舞台、华丽的演出服装、全男性的出演……但是这种艺术的门槛较高,当今能够理解并欣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于是和人气动画、漫画合作则成为了歌舞伎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虽然有点难以想象,但如果把超人气动画《海贼王》用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的方式表演出来会怎样呢?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4)

2015 年,《海贼王》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顶上决战篇》真的被搬上了歌舞伎的舞台。在这部名为《超级歌舞伎Ⅱ 海贼王》的作品中,路飞、索隆等等角色都穿上了传统的服饰,演员们以现代白话的方式表演台词。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的演绎,这种新鲜感让它获得了非常不错的人气。

《凡尔赛玫瑰》 与宝冢歌剧剧团

和全部由男性演员出演的现代歌舞伎不同,1913 年成立的宝冢歌剧团全部由女性成员组成。歌剧中那些帅气的男性角色自然也都由英气的女性反串出演,这种极具中性美的演出让宝冢收获了大批狂热的女性粉丝。

不过在 1970 年代,由于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兴起,宝冢歌剧团曾一度陷入低迷期:剧场售票率低落、经营持续出现赤字。

带给宝冢转机的是池田理代子的少女向作品《凡尔赛玫瑰》,这部以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漫画与手冢治虫的《怪医黑杰克》和永井豪的《恶魔人》并称为 70 年代三大不朽杰作,漫画于 1979 年被改编成动画播出。

日本动画的发展阶段(日本动画走过100周年)(25)

1974 年,宝冢将《凡尔赛玫瑰》改编为歌剧后大受欢迎,总计各组上演观众累计人数达 140 万人次,社会上形成了宝冢风潮。宝冢音乐学校的入学倍率也从 5 倍左右提高到 20 倍,甚至还传出了“东有东大、西有宝冢”这样的说法。

题图来自:anime-tosidensetu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