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最后悔拍的一场戏直言太辣眼(苦修者米拉热巴)
马丽最后悔拍的一场戏直言太辣眼(苦修者米拉热巴)看我所穿衣饰,美食于我何益?可谓人见人怜。看我所吃食物,如同猪狗一般 ;
一首流传在西藏山南地区乡村的传统 “果谐”(圈舞)歌词,这样为米拉热巴形象代言:
请看我的身躯,
犹似一副骨架 ;
常人看了不忍,
可谓人见人怜。
看我所吃食物,
如同猪狗一般 ;
美食于我何益?
看我所穿衣饰,
如同奴隶一般,
华裳于我何益?
尊者米拉热巴(992—1075年)在后藏的山野岩洞中苦修的时候,摒弃了人间的华饰,只穿一袭未经染色的白氆氇(他的传记中则说是赤身露体的修行者形象);摒弃了人间的美味,只吃草本植物荨麻叶,所以身形日渐消瘦:他伸出手来,从前胸可以触摸到后背,从后背,又可以触摸到肋骨。这从他的塑像上可以看得出来,很嶙峋的样子。由于长期食用荨麻,相传他的皮肤泛着青绿的光。米拉热巴可谓一无所有,入灭时留下的遗物只有小布一片,小刀一把、块糖一包,还是遗泽众生的——遗嘱说:此物已经诸佛加持,以刀割糖布,可无限分割,广布众生,并可七世受益。
米拉热巴塑像
说苦修者米拉热巴一无所有,还有一个广为传布的故事。他在山洞修行的时候,某个夜晚有小偷光顾。那人蹑手蹑脚摸进洞来,借着幽暗夜色翻找,心怀发现金银财宝的渴望。冷不防山洞深处有笑声传来,随着笑声而来的还有一句著名的话:我白天找不到的东西,你晚上能找得到吗?
寻声望去,山洞深处一团绿色荧光中有一个趺坐人形。那小偷一惊之后,不由自主也跟着笑了起来。
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没有谁比这个人所经历的更曲折的了,没有谁比这个人的修行之路更苦难的了,米拉热巴经由刻苦自虐的方式,最终成为大成就者,成为噶举派三大祖师之一,事出有因。他的祖籍在藏东琼保即丁青县一带,从曾祖父开始来到下阿里的贡塘谋生,祖父、父亲两代人以经商为业,积聚了财富,置办了田产。可叹时运不济,米拉热巴七岁时父亲病故,心怀不善的伯父和姑母霸占了家产,并让他和母亲、妹妹沦为家奴。生性刚烈的母亲快意恩仇,敦促儿子寻访咒师、习练巫术,致使年轻的米拉热巴由此造下黑业:咒杀了同村三十五人,还召唤过冰雹,尽毁全村一年的收成。
虽然遂了母亲的心愿,但米拉热巴却日益恐惧地狱的报应,于是投奔了上师玛尔巴。为涤除恶业,这位师父独出心裁支了一招,让米拉热巴独自一人建碉楼,每修到一半即令拆毁,把土石等建材背回原处,然后再修再拆,循环往复,折腾了好些年,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那样。后来他离开师父,又坚持了长年乃至终的苦行,直到黑业除尽,皆为白业。当黑白二业尽皆出离,终于修成了尊者大成就者。据说他的密宗功夫好生了得,他创作的劝人向善的道歌名著当时和后世。
手写本格萨尔王传
米拉热巴的一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他的苦修事迹是感动人的,说明至诚净信可以获取功德资粮;他的转变是鼓舞人的,树起一个即使大罪之人也可立地成佛的榜样,甚至感化了施害于他的姑母和其他人,那些人最终都皈依佛门,成为瑜伽行者;他所体现的奇迹更是引人入胜,热爱并渴望奇迹本是人类天性,像米拉热巴这样的奇迹在那个时代还多乎其多,尽管后来的佛学大师们不屑于神通之“术”的方面,但是普通信众,却是心神俱往地仰视着,乐此不疲地传播着。包括米拉热巴和苯教大师在阿里冈底斯神山主峰上斗法的故事:他乘着初升朝阳的第一缕光线,以光速到达山顶从而获胜;他的座前大弟子日琼巴的故事也自成体系,藏族谚语“羊子被逼急了也会长出上牙来”就是出自其人典故。推而广之,还有二十五成道者的故事。
总之在那个修行者的时代里,大半传奇:得道高僧们或骑鼓翱翔于天地,或跏趺端坐于水面,或以岩石粉为食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尊者米拉热巴功德圆满了,当他以八十四岁年纪融入光明时,天降花雨,大地银白,呈现出自然的供奉。传记的终场,套用了释迦牟尼临终故事:举火不燃,只待心爱大弟子的到来。他的遗产,糖和布被一把小刀无限分割了,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后弘期锻造成型,哲学的层面和甚深的教义未必深入每一个心灵,但就如汉传教一样,善恶报应的因果观和生死流转的轮回观是深入了人心的。因果观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善恶终有报;轮回规则是令人满意地圆了一个梦:人类与生俱来的灵魂永生不死观念的梦想,缓解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向善和为善是乱世中的秩序和道德约束。为信仰而献身的精神品格,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后世的称颂感佩,并且作为精神遗产被传承下来。
但是也有米拉热巴们不情愿看到的情景在此时初见端倪:新生的寺院正在逐渐积聚财力和权力,准备成为统治阶层;在他辞世的前后,卫地各部派正在跑马圈地,正为寺庙庄园的所有权展开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桑耶寺和大昭寺这样有名望的古寺因而又一次招致毁坏。从今而后的近千间,教派之争时骤时缓地进行着——更多的并非教理教法之争,那些只是方法论的区别;事端多发于对于世俗权势的争夺——想必是苦修者米拉热巴,包括后弘期的创建者所未曾料到也未必乐见的。
噶玛嘎孜艺术风格的格萨尔王像
但就总体而言,在藏传佛教的旗帜下,尚武好的冲动渐渐平复,人们把以武力称王的英雄时代,变形记忆在《格萨尔王》的传奇里了。虽然往后还有一些局部的战乱,但平和的心态已成一个民族的主旋律,至少对于外部世界、对于其他民族是亲善友好的。用不了很久,这样的心态还会去感染另一个马背上的尚武民族。
米拉热巴道歌·耕作歌(意译)
因为富有才如此骄傲吗,
尊贵施主可否听我言说?
正当春季农忙时节,
行者我也在致力于耕作 :
面向充满烦恼之因的土地,
首先施以前行净信之肥,
再浇灌以五种甘露之水,
然后播下断除迷惑之种。
借请不二法门权作耕牛,
誓言为绳,善巧方便为轭,
驾驭智慧之犁,以精进为鞭策。
当菩提嫩芽破土而出的时候,
善果成熟季还会遥远吗?
世间春种秋收的人们啊,
与我等耕耘一生者相比,
哪个最有收获?
今天我用农家之事打个比方,
期待傲慢客听到这首耕作之歌,
以此积攒资粮自利利他,
破除烦恼多些快乐!
(本文载马丽华著:《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2016修订版),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作者简介
马丽华(1953—)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临沂大学文学院前身),在藏工作27年,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和西藏文联副主席。期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调至北京,担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至退休。一级作家,编审(正高二级)。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涉藏题材作品20余部,以纪实文学为主,代表作为“走过西藏”系列四本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以及历史人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和科学人文《青藏光芒》。其中“走过西藏”系列相继由港、台出版繁体版,《藏北游历》《灵魂像风》《风化成典》等由中外出版机构译成英、法文等文种出版。
2009年《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1年《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
马丽华著:《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2016修订版),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