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15天叮嘱(明日中考这些叮嘱)
中考前15天叮嘱(明日中考这些叮嘱)在中考前最后阶段,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为自己的中考不留遗憾:都在诉说初中这三年的拼搏与努力。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一摞又一摞泛黄的试卷,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计算符号,
当六月的风掀起考卷的一角,
当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成“1”,
当印着青涩脸庞的准考证发到手上,
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
一摞又一摞泛黄的试卷,
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计算符号,
都在诉说初中这三年的拼搏与努力。
在中考前最后阶段,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为自己的中考不留遗憾:
考前
典型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焦虑
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一周内,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这是正常现象,适当的紧张可以刺激考生的兴奋点,反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换而言之,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然而部分考生会产生过度焦虑,及生理上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尿频、晕厥等现象;行为上会容易怯场、走神、暂时遗忘现象。一但出现上述情况,考生应马上自我调节。最有效应对策略就是:每天按部就班完成规定任务,定时定量复习、规律作息时间,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通过两三天调节,自然恢复正常状态。
2、考前精神萎靡学业懈怠
对于这种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考前高强度学习带来身心疲劳;学习上遇到较大挫折,感觉很难克服;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复习不进去现象,成绩较低学生会出现以下想法:依靠这几天复习也不会提高,所以没必要复习;成绩一般同学觉得看了的不一定会考,所以没有必要看。针对以上现象,应对策略如下:适当调整复习节奏,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增加放松、锻炼(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受伤)、散步时间。进行积极暗示与自我激励;在考试时间段,设定复习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数学的话,完成真题即可,可参看昨天的备考建议)。有目标,有事做,有所期待。
考场上
心理问题调节
1、考试中如果出现记忆空白怎么办?
首先,深呼吸保持镇静,先把所有题都做一遍,完成自己会的题目;然后再回过头反复审题,联想回忆当时记忆的环境与情景,然后尝试答题。
2、发现题目做错了怎么办?
首先不要慌,不要直接把所有答案都擦掉,冷静下来找找错误原因,然后改对;如果收卷前发现错误,先算结果,一定确保结果正确,时间允许情况下,详细改过程,如果不允许,只改结果。保结果分。
3、考试前夜失眠怎么办?
调节好考试心态,不要把睡觉当成任务,睡不着也不会影响考试状态的,当然可以喝杯热牛奶(部分孩子如果乳糖不耐受,就不要喝牛奶,否则容易腹泻)或者洗个热水澡。
在家长们眼里,孩子今后的前途、发展,都系于是否能考入重点高中,于是不断地督促、命令,一心觉得“我是为你好”。然而过高的期望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考前焦虑,甚至厌学情绪。
建议:要想让孩子有个好心态,家长首先就得摆正自己的心态。中考很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路,家长应对孩子的能力有自己的了解。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被重点高中录取,考不进一中的重点班,也不意味着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
如果家长能够以一种宽松、宽容的心态看待中考、看待孩子的成绩,孩子身上的负担肯定会轻松不少。所以下次不妨对孩子说:“尽你努力就可以,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在孩子眼里,家长总是会和唠叨挂钩。不厌其烦的询问、叮嘱,家长们总是想让孩子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自己的关心,比如在学校一天过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等等。殊不知,从孩子的角度里看,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后,自己已经非常疲劳和烦躁,或者是正好被老师批评了,再听到家长的唠叨,有很大可能情绪会崩。
建议: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育者,而是一个倾听者。其实他们心中有很多话想说的,比如今天的考试,比如老师,比如同学。当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后,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会缓解很多。所以,家长们不妨适当引导孩子来说,而不是自己一味想表达自己的“关心”。
这种家长也不在少数,说到学习,他们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训斥,“这都考不好”“你真笨”“怎么不动动脑子”……这是最直接的打击孩子的方式,导致一些孩子在中考前就开始自暴自弃。
建议: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首先应该理解、信任。即使孩子成绩暂时落后,也应多从孩子身上挖掘长处和优点,帮孩子分析,是不是孩子这段时间努力了但没有效果,那就讨论讨论是不是方法不对。这样,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能被孩子接受。
建议:中考复习冲刺阶段,孩子的身心都很疲劳、脆弱以及敏感,更需要家长给予亲情的温暖。因此,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试图去跟孩子沟通帮孩子出谋划策。
中考渐近,当孩子们正在刻苦拼搏的时候,希望每一位家长可以心怀理解和耐心,与孩子一起面对。
逐梦路上的你最棒。
初三加油!
中考加油!
一定要记得
带上所有考试所需用品
带上自信
从容淡定
编 辑|郭 利
审 核|庆 明
终 审|秦 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