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赵绍琴的脾气(世界是在默默无闻间创造的)

赵绍琴的脾气(世界是在默默无闻间创造的)而这个不错,可能不会在当时就立竿见影的显示出来,但就长期看,那些学生过得都相当滋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若是老师很厉害,那他教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会过得不错。表面上是说自己干不动了,其实内在里是他厌倦了,觉得干这一行也不挣钱,付出和收入不相当。在你没有足够爱的时候,你会计较很多。当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八卦地去探寻了一下谁是他的老师。

掌控你所能掌控的,过滤掉你控制不了的。

这样你就会少些烦恼。

看病也是如此,当你没有真正爱这行时,整天面对那些叽叽歪歪,形形色色的病人,你在某一天时会非常的烦躁,会有种要爆炸的感觉。

听到有的同行说,不想干了,想辞职。

表面上是说自己干不动了,其实内在里是他厌倦了,觉得干这一行也不挣钱,付出和收入不相当。

在你没有足够爱的时候,你会计较很多。

当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八卦地去探寻了一下谁是他的老师。

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若是老师很厉害,那他教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会过得不错。

而这个不错,可能不会在当时就立竿见影的显示出来,但就长期看,那些学生过得都相当滋润。

(一)

我今天说的是赵绍琴,温病大家,祖籍浙江绍兴,至他父亲这一代已经在北京居住9代,从其高祖父到祖父均为清代太医院御医,其父亲文魁公更是擢升为太医院院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太医院的院长,官至正一品,被宣统皇帝赐予头品顶戴花翎。

我周围遇到的,几乎没有不说他厉害的。

看了他的成长史,你会发现,起点就是如此的不同,人家祖辈都是京城名医,自小自己就会主动熟读背诵《濒湖脉学》、《雷公药性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等中医启蒙书籍。

他父亲因为出诊太忙,没有亲自带他,但你看他老人家让赵绍琴拜的各位“名师”,自然就会服气。

第一位老师是瞿文楼先生,是其父亲的门人,曾供职于清太医院,民国后为北京城名医,瞿先生曾系统给赵绍琴讲授四大经典等著作,并且要求赵老不但领会书中意思,更要求背诵原文和注解。瞿师的特长是辨析虚实真假的灼见。

第二位是韩一斋先生,曾为清太医院御医,此先生学识渊博,博览群书,尤其对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温病理论颇有心得。据赵绍琴回忆,韩先生常常结合临床疑难病案来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要勤思考,会举一反三;韩师有独到的辨治痰郁的心法。

第三位是汪逢春先生,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医(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之一,汪先生不但精通岐黄之术,更是学贯古今,多才多艺,同时又谦虚好学,虚怀若谷,师古而不泥于古。汪师辨治湿热病的经验,在赵绍琴的临床应用中处处能看到。

温热病和湿热病治疗的不同,是赵绍琴在治疗时常常强调的点。

老师,个个都不弱。于是赵绍琴,强到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强。

赵绍琴说到他的老师汪逢春对他的教诲,当看到他在一个病人处方里用了薄荷一味时,说这个猩红热的病人,温疹乃热郁于内,一涌即发,发则无以制止,方中何以还用薄荷,恐其不速矣?脉数有力,斑出深紫,高热心烦,咽红肿痛,皆是发出之极,切不可再行发之,只宜清气凉营,以缓其速。

赵绍琴说,这件事他一直记着,知道了每一味药,都是有其的到位之用的。

现在的医生,也知道读经典,用经方,但大部分人都仅仅是机械的在套方,一个方子里的大概方向弄得明白,但其中的细节处,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其实是搞不定的。

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也不知道这味药用在这里的确定之处。

每一味药都要用到实处,没有过稀里糊涂,于是才有秦伯未评价赵绍琴的用药是“平正清灵”。

常云:医贵智取,不在力敌,以七、八味之轻剂小方,愈缠绵难解之疾苦,乃赵绍琴医疗之特色。

(二)

说句实话,当你看完赵绍琴所讲的内容,至于你能不能学会,先不说,最起码你能检验出你的基本功行不行。

《温病条辨》看过的人也不少,但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受,看过了,但里面的方子搞不定,因为记不住。

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这些辨证混在一起,轮到自己用还是搞不定。

今天下午,偶然在网上看到有很多的网友上传的中医资料,搞得我激动万分,发现网友太有才了,想学,想看的话,资料到处都是。

但你若是想把这些知识变成你的,你得看能让你理解,记住的大白话,看看赵绍琴的书籍。

你看后会有理解,也能对照出自己搞不定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总是崇尚大师,但你若是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师,你则有可能一直在追逐中,你会一直很累。

你若是自己能成为一个大师,又会是如何呢?

像赵绍琴,经常教导弟子“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他把自己的体会,把自己的方法写在书里,告诉了你,你看了他的书,你再去看看他的老师的书籍,你的收获,就不用多言了,这是我看完后的感受。

赵绍琴,他为何对诊断,对脉诊,对舌诊,对舌下如此的在意,正如他所说,那是因为他体会到这个人的情绪变化太大,有时是会反映到舌头上,你若是仅仅是一样看了,判断是会有失误。

他对于温病的治法,对于皮毛感病,对于口鼻感病,是有明显的治疗区分。他尤其强调解表和清解的区别。

再则,他对于温病的治疗,对于热者凉之的治法,他非常的谨慎。

他的老师瞿文楼曾告诉他,温病治疗,火之初起,最忌寒凉。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

疮疡外证,每用调和气血,后再活瘀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

赵绍琴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早用、过用或者滥用寒凉,都会导致热郁于内,邪闭遏其中。

他的治疗总则是一定要给邪以出路。在卫分,注重辛凉清解,重在疏卫。在气分,则是辛寒清气,疏通三焦。到了营血分,透热转气,表里通达,是他最常用的方法。他用升降散治疗各种“血分”,“髓分”病,能取得让人赞叹的效果,里面的每一步都是自有他的章法在。

赵绍琴他就是运用温病学思想,强调升降出入、畅达三焦,运用的方法是:疏风胜湿、凉血化瘀、分消利湿、益气培元、通腑排毒,或者单用,或者数法活用,可以说,中医一说到肾病治疗,首先想到的会是去找赵老的学生。

他提出慢性肾病非虚论、慢性肾病慎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可逆转论等创新的学术观点,可以打开了很多人的思维框架。

现在他的学生们,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是血透中心负责人,有的是知名专家,基本上别人一说,形成的印象都会是肾病为主。

这也是因为赵绍琴在治疗肾病方面有他的创新,所形成的。

现在的结果就是他的学生,可以说天南海北来找其看病的,那就不说了。

你看看他的学生,你就能知道,干这一行,能不能过得好。

(三)

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当你读懂了温病,能再次把它还原到伤寒的框框里,你这才算是真正读懂了。

赵绍琴,不是说他就关注温病,不重视伤寒,而是因为他发现伤寒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于是他才求助其他项。

当然他也不是都能解决,你看他治疗这些难缠的疾病,不也一样要用很长的时候,才能让病情得到好转,才能控制住。

世间哪里有容易的法呢。

赵绍琴,他出名,一方面是因为他临床确实就是看得好,再则就是他的书,他出版的十几部著作,《赵绍琴临证四百法》《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温病讲座》《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医案精选》《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要》《赵绍琴内科学》其中相当的一部分,都是他的学生自发把他的讲稿,把他的临床诊治,把他治疗时的分析应用,给记录下来,出版成书。

后人受用了, 自己也更有益。

这就回到了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本质,自己觉得是宝贝,让别人也能觉得是宝贝,自己有价值,分享出去的价值,又更大,那你这一行,只会是越来越好。

其实世界是在默默无闻间创造的。当你成了亮点人物时,其实你在背后已完成了你自己该完成的。

他研究温病,钻研透彻后,他治疗三类疾病很是得心应手,哪三类,肾病,白血病,肝硬化,尤其是肾病,其实这也是他在临床上用前人的方法搞不定之后,才重新自己钻研出来的。

为何认可他的人多,首先是因为他的书讲的能听懂,能看懂。再则,看他现在徒弟们的成就,你就知道若是你学这一行,你是不会亏的。

因为你若是真的能抱一守中的话,你也一样能赚的盆满钵满。

在路上听到有人聊天,说来到大城市挣钱容易,怎么在这都十几年了,也没有挣到啥钱,还是在过那种去到哪里买东西,都要先看价签的状态呢?

其实你不用想着挣大钱,你若是真的技术学的好,即便你不用什么杠杆借力,你也一样是能过得令自己满意的状态。

我说这些,是因为我从赵绍琴的弟子身上得到的感悟。

他弟子现在生活的滋润度,你看后若还是感慨生活的艰难,那是因为你技能没搞定。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挣钱的行当,只有能不能挣到钱的人。

当然,暂时的窘迫那都是要有的,而且当你过了这一阶段之后,你会发觉当初你所想的那些:有了钱之后,你会如何如何的想法。

在你深耕这一行当后, 即便有了消费的能力,但你竟然也没有了消费的欲望,因为你已志不在此。

你移情别恋了,你对那些不感兴趣了,你对怎样把那些慢性病治好,怎么把难缠的病变得不难缠,你对这个感兴趣。

(最后)

马上五一放假了,没事的话,看看赵绍琴的书,你会发觉,有些解释不清的问题,病之间的偶然性,对于有些体质问题,你没准能在书里看明白。

有时候,你看古书太晦涩,看不懂,没兴趣。但你看近代,现代的,你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为说的都是你经历的,或者是你看到的,于是你能读进去,这个时候,不要强迫自己,不用逼着自己就是去读古书,钻研。

没到那个境界层次,钻研不仅是无用功,而且是自找苦吃。

中医也是要有创新,有发明的,若不然,早就消亡了。

不用呼吁去取缔,不行,早就没人用了。

钻研,爱这一行的,往往都有些土不拉几的,外在看着默默的,其实就是不注重外在,对于有钱没钱,有没有变富,在心里是占不了分量的。

但很有意思的点,就在于你若是搞得定这个行当,那你过得滋润,那是一定的。

赵绍琴的脾气(世界是在默默无闻间创造的)(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