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奥斯卡介绍自己的长相(少年时代离奥斯卡很近)
初见奥斯卡介绍自己的长相(少年时代离奥斯卡很近)无法被复制的12年就是这样一部几乎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制片人会同意开拍的电影,却成为了颁奖季的大赢家,它的故事还在继续。满世界的好评声音反而让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感到害怕。这位标新立异的导演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如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比如麦当劳、绿日乐队(Green Day)、小说家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你还是躲远点比较好。“如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电影,”他说,“那这电影本身一定有点问题。”现在这部讲述一个男孩从小学一年级成长至大学一年级的电影,自身也成长了。去年7月11日上映后,已在全球收获4300万美元票房。即使早早在夏天上映,而非奥斯卡热门影片通常集中上映的秋天,依然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奖项的最有力候选。但这一切本都不该发生。因为《少年时代》几乎背离了电影制作的所有原则,无视了好莱坞的所有惯例:没有超级明星、电影叙事的三幕结构,以及影片中的戏剧化情节换做其它电影只
iWeekly
本周夺得第72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的《少年时代》登上了最新一期《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的封面,通过图片编辑,10岁、12岁和20岁的男主角艾拉·科尔特兰(Ellar Coltrane)站在了一起。
通常意义上来说,《少年时代》想要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很困难的,它既非改编自畅销小说,也非传记影片,甚至连情节都没有。但《少年时代》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就是这样一部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花了12年拍摄的小电影成为了今年好莱坞颁奖季的大赢家,以及奥斯卡的大热门。
不想被全世界喜欢的导演
满世界的好评声音反而让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感到害怕。这位标新立异的导演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如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比如麦当劳、绿日乐队(Green Day)、小说家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你还是躲远点比较好。“如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电影,”他说,“那这电影本身一定有点问题。”
现在这部讲述一个男孩从小学一年级成长至大学一年级的电影,自身也成长了。去年7月11日上映后,已在全球收获4300万美元票房。即使早早在夏天上映,而非奥斯卡热门影片通常集中上映的秋天,依然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奖项的最有力候选。
但这一切本都不该发生。因为《少年时代》几乎背离了电影制作的所有原则,无视了好莱坞的所有惯例:没有超级明星、电影叙事的三幕结构,以及影片中的戏剧化情节换做其它电影只会是个脚注。就是这样一部完全“造反”的电影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这是电影主创绝没有设想过的荣耀。
就是这样一部几乎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制片人会同意开拍的电影,却成为了颁奖季的大赢家,它的故事还在继续。
无法被复制的12年
林克莱特最早萌生拍摄《少年时代》的念头是在2001年的夏天,他想要寻找一种方式讲述成长,但又发现很难在其中单独拎出一个最重要的时刻。他过去所拍摄的作品,都讲述了人生一小部分的故事,几乎没有情节或结构。也是那一年,他推出了两部电影《半梦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和《录音带》(Tape),前者是一部故意作假的真实动画,另一部则是三个人在一间房内从头到尾聊天,都是反类型的电影。
他1993年拍摄的作品《年少轻狂》(Dazed and Confused)是Cult片的经典,但从未有过高票房的作品。(目前最高为2003年的《摇滚校园》,全美共收得8100万美元票房。)但林克莱特似乎根本不关心票房。他最为知名的作品是《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午夜之前》三部曲,男主角伊桑·霍克(Ethan Hawke)——《少年时代》中父亲的扮演者说,“他总是会蹦出这种简单、有趣的想法,比如‘我想拍一个男孩在欧洲坐火车时与一个女孩相遇的故事’,‘我想拍一部讲述高中毕业的故事’。但他总能坚持这些想法并实现它们,这正是他的力量所在。”
2001年的那个夏天,拍摄一部讲述成长的故事的想法在林克莱特脑中滋生得愈发强烈。他的童年经历了父母离异,搬过好几次家,现在自己也成了一位父亲。他说,《少年时代》是一场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并理解为人父母感受的12年之旅。他决定启用同一批演员,每年花几天,整整拍摄12年。
他请来伊桑·霍克和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出演那对离婚的父母,甚至请出自己的女儿出演姐姐一角。霍克说,“我觉得他的想法棒极了,而且从未有人这么干过。”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那个经历少年时代的男孩,林克莱特找到了当时6岁的普通男孩艾拉·科尔特兰,完全没有接触过演戏。林克莱特说,“他非常自然纯真,没有你所设定好的样子。”
2002年,电影在奥斯汀北部开始了拍摄,林克莱特的脑中从未闪过将来可能会拿奥斯卡奖的念头。他思考的是如何让演员们在12年内保持住家人的感觉,以及每个场景该如何处理。当然其中最让他担忧的是,这个前无古人的拍摄实验能顺利进行12年吗?独立电影制片公司IFC的老板Jonathan Sehring愿意每年出资20万美元,供林克莱特继续拍摄。2012年时,IFC因会计原因推迟了一次支付,林克莱特是靠自己家中火灾所获得的保险维持的拍摄,撑到IFC再次付钱。
除了资金的问题,他也不能保证演员不会在中途退出拍摄。因为通常这样的个人合同只在7年内有效,因此支撑整个拍摄的还有演员对导演的信任。霍克说,“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是一个口头协议,每隔几个月我就飞到德克萨斯州参与拍摄,通常都是导演想到拍什么就拍什么。我们就在他家排练,一起商量下一段落的内容。”
基本上,这部电影的拍摄从头到尾都未遵循过电影拍摄的常规模式。在拍摄开始前,饰演母亲的帕特丽夏·阿奎特与当时还是小孩的两个小演员共同生活了一周,来找到三人相处的熟悉模式。她回忆说,“当时就我们三人,像家人一样生活,每天做饭,给他们洗澡,陪他们完成作业。导演的想法太与众不同了。”
随着拍摄的进行,林克莱特坚持贯彻自己想要拍摄关于真实的成长细节的想法。现年54岁的林克莱特承认自己拍摄时也有过困惑和怀疑,担心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的堆积,最终的成品只能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他说,“我几乎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时间流逝能带来的沉积效果。”
他的少年演员同样也下了全部赌注,只是方式不同。今年20岁的科尔特兰经历了与别人不同的少年时代,拍摄时代入的是导演自己童年所经历的片段,他需要自己去感同身受。“当你8岁时,拥有一位酗酒的继父,被迫逃离换一所新学校,都是很痛苦的事,而我好像都经历了一遍。”
正是这些慢慢堆积的成长片段,赋予了《少年时代》深远与不凡的情感重量。当观众看完电影时,不论是否在2000年后在德克萨斯州生活过,他们都会联想并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奥斯卡的评委们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并被林克莱特大胆且固执的野心感染。他实现了许多艺术家设想过但从未能实现的事情: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拒绝妥协,创作出完全原创的作品。阿奎特说,“这真的是从未有人做过的,也很难再被复制了。”
通向奥斯卡之路
在获得金球奖最佳影片的大奖后,《少年时代》其实处在很矛盾的位置,一方面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大热门,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它又因为反常规有明显的劣势。在一些投票的评委们看来,会很难接受这样独树一帜的《少年时代》。比起其它入围的更像奥斯卡通常得奖影片风格的《模仿游戏》和《美国狙击手》,它显得缺少视觉效果和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它还得与另一部入围的《鸟人》竞争,那是一部同样反奥斯卡常规、采用超现实手法拍摄的杰出作品。
如果《少年时代》最后赢了,一定是因为打动了奥斯卡评委们的心与思维。这部电影的完成的最大功绩,是让观者重新审视自己,特别是每天与电影打交道的评委们,思考是否该为这个行业的改变做得更多。而对于与林克莱特合作了8部电影的主演伊桑·霍克来说,已经开始了反思。“在我从影的几十年,看过太多有才华的导演野心勃勃的计划流产。正当我开始承认失败,认为没人能够打破这个行业的固有机制时,理查德拍出了这部电影,IFC成功发行了,还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与支持。这一切让我又恢复了斗志。”
撰文:Nicole Spe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