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交泰殿--在清代,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乾清宫--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巨匾。这四个大字是清代顺治御笔亲书的,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么地方,都要先把他的灵柩(叫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后来皇帝搬到了养心殿,因为位置比较好,不是那么的开放,相对较安全~中和殿--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在太和殿后面,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四角攒尖顶方亭建筑。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钻尖式,中央最高处安装着镀金的圆形宝顶,仿佛巨大的宝珠。其尖顶部,正是四条屋梁交会处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1)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2)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3)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4)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5)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6)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7)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8)

安静的故宫秋日的美好(秋日下的北京故宫)(9)

十一期间,你们都去了哪里?

度过了漫长的工作日,可以暂时不用为繁忙的工作而烦躁,终于迎来了双节。可是转眼到了十月七号了,假期已经到了尾声,十一期间都去了哪里呢,下面我来介绍一下5A级景区北京故宫,希望热爱旅游的小伙伴有空都来看一看,绝对不会后悔~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太和殿--又叫“金銮殿”,是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在太和殿后面,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四角攒尖顶方亭建筑。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钻尖式,中央最高处安装着镀金的圆形宝顶,仿佛巨大的宝珠。其尖顶部,正是四条屋梁交会处,其木构件最忌受雨水腐烂,在它的顶端罩上一个完整的金属宝顶,有效地保护了钩件。中和殿基本上是为太和殿的活动做准备的场所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那时候,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前朝介绍完毕后下面就要介绍内廷中心了~分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宫--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巨匾。这四个大字是清代顺治御笔亲书的,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不论皇帝死在什么地方,都要先把他的灵柩(叫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几天,后来皇帝搬到了养心殿,因为位置比较好,不是那么的开放,相对较安全~

交泰殿--在清代,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坤宁宫--在明代时,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在清代,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在清代,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介绍完内廷中心,下面就该说一说东西六宫了~

东西六宫--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参观珍宝馆的人数最多,故宫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珍宝馆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西六宫基本上未动,仍按原来面貌布置~

在紫禁城的东北部有一处独立建筑群 是乾隆建筑群,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全宫。 明代时这里只建有不多的几座宫殿 是供太后、太妃养老的宫区。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宁寿宫区。 康熙皇帝修建宁寿宫是为皇太后颐养天年。

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表示对自己非常崇拜的祖父康熙皇帝的敬仰,多次表示自己作皇帝的时间决不超过祖父的61年。当乾隆过60岁以后,就开始着手为自己将来作太上皇准备一个舒适的养老之所。

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花了5年的时间,扩建宁寿宫建筑群,共耗银143万余两。改造后的宁寿宫建筑群从格局与体制可说是紫禁城的缩影,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以皇极殿、宁寿宫为主体的前朝,规制分别仿中路的太和殿、乾清宫和坤宁宫。后部又分为中、 西三路。中路有养性殿、部又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东路有畅音阁、阅是楼等,西路就是俗称“乾隆花园” 阅是楼等,西路就是俗称“乾隆花园”的宁寿宫花园。

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 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便让皇位给自己的儿子颙琰,即嘉庆帝。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从养心殿搬到宁寿宫,可以说徒有归政之名,而无归政之实。光绪年间对宁寿宫重加修饰,光绪年间对宁寿宫重加修饰,是为慈禧太后入住服务,慈禧晚年居住在这里,共计十九年。在珍宝馆的最后,是光绪宠妃珍妃的葬身之地珍妃井,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临行前处死珍妃,现在我们看到的珍妃井是后期重建的。

故宫的一年四季都是值得观赏的,任何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如果你闲下来不妨放缓自己的生活节奏去看一看,走一走~愿一切安好,平安喜乐。

交通攻略:

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B口出站

详细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人均消费:

全价票60元

实用tips:

建议游玩4小时左右

营业时间:

淡季08:30-16:30

旺季08:30-17:00

实用tips:

记住门票要提前预约,不然很可能会没有票,进出要佩戴好口罩,星期一闭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