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1、无实质的抵押担保,有些用以抵押的路矿明明是在东北张作霖的地面上,就不在段祺瑞势力范围内。相对晚清和袁世凯时期的大抵押、大借贷,西原借款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他们的借款或贷款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是擦屁股——清欠,大清留下的外债烂摊子,不借贷就还不上,还不上就是没信誉,没信誉就不被国际认可,不认可就危及统治,大清的屁股里还有优抚条例这一项,每年四百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其次,政府人员、包括官员、警察、教员,必须发工资,没工资谁给你办事。国内的税收被地方截留,中央四处借贷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最后,还有一项军费必须要撑住,这是维护统治最重要的一环,谁也不想掉链子。与中国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相对的日本历史时期,是大正时代(1912年至1926年),这夹在漫长的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之间短短的15年,却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难得的好辰光。在这一阶段,明治时代的改革和一战的胜利使日本的经济结出

段祺瑞向日本人借了多少钱?

“亲日”的段祺瑞对日本的“西原借款”,分批次进行,最大的8次数额累积为1.45亿日元,按照当时金本位下日元与美元的固定比率,1美元=2.005日圆,约合7232万美元,当时1日元等于0.75克黄金,108750公斤,也就是108.75吨黄金。西原借款总额存有不同说法,至少两亿,也有观点归结为4-5亿日元。

这笔款项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可谓巨资,虽然一战后的日本贸易明显出超,攒下了不少外汇,但毕竟积弱已久,国内GDP也是刚刚赶上中国,远非财大气粗的美国可比。后来“西原借款”中除了一笔中国交通银行的500万归还本息,其他大部分都打了水漂,日本负责此事的具体官员和内阁人员全部下台,名声受到很大影响,日本国内还有银行因此差点破产,负责人员自杀谢罪。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1)

西原借款为什么打了水漂?

因为后来的国民政府不承认法理性,拒绝归还,其实不用国民政府拒绝,即使是借款的北洋政府仍旧在台上,也根本归还不上,或者说,段祺瑞从头开始,就没想到怎么归还,你也可以把它当做成“赖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少了那样也不行,段总理也面临着这个难题,同样的难题之前袁世凯也遇到过,他选择了英美为首的善后大借款,张作霖也遇到过,他也选择了日本人,后来的国民政府也遇到过,他们选择了从俄国倒向美国,从这个角度上说来,不管亲英美还是亲俄亲日,谁也都没办法。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2)

段祺瑞为什么要借款?

他们的借款或贷款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是擦屁股——清欠,大清留下的外债烂摊子,不借贷就还不上,还不上就是没信誉,没信誉就不被国际认可,不认可就危及统治,大清的屁股里还有优抚条例这一项,每年四百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其次,政府人员、包括官员、警察、教员,必须发工资,没工资谁给你办事。国内的税收被地方截留,中央四处借贷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最后,还有一项军费必须要撑住,这是维护统治最重要的一环,谁也不想掉链子。

日本人为什么肯借款?

与中国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相对的日本历史时期,是大正时代(1912年至1926年),这夹在漫长的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之间短短的15年,却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难得的好辰光。在这一阶段,明治时代的改革和一战的胜利使日本的经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日本也难得的暂时摒弃了对外扩张之路,不再多么醉心于军备的扩充,反而把经济都用在国内基础建设和政治改革上,创造了一个相当民主的宽松环境,史称大正民主。

在中国,二十一条签订之后,全民仇日情绪猛增,就连素以亲日著称的段祺瑞和曹汝霖等,对日本人也没有好脸子,日本人深感不适,另外,日本人也想继续保持和扩大在中国的经济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押宝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3)

西原借款卖了哪个国?

相对晚清和袁世凯时期的大抵押、大借贷,西原借款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1、无实质的抵押担保,有些用以抵押的路矿明明是在东北张作霖的地面上,就不在段祺瑞势力范围内。

2、无手续费。实际上,手续费是贷款惯例。

3、无回扣、佣金。实际上,这应该是传统俗例。

西原借款一经签订,国民党马上跳指段氏卖国,当然,后来他们执政时也签过更“卖国”的借贷协议。日本方面,也有很多人士指出西原龟三(借款合约即以他命名,日本当时的寺内正毅内阁的特派代表、也是段祺瑞的日本顾问)是个卖国贼。

国民党的指责有失偏颇,尤其是说此款是段氏用来“打内战”之用,确是冤枉段氏,西原借款实际上有65.22%用于政府直接财务支出,军费支出仅占四分之一,还是打着“借”的名义。

而针对西原龟三是日本“卖国贼”的指责,最后却应验了,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坚决不承认西原借款,抵死不还,而借款单上的担保物全是一纸空文,日本政府找谁谈都了无诚意,没人认账。

寺内正毅内阁下台后,原敬内阁上台,修改了寺内内阁比较“友好的”对华条件,收紧了贷款限制。日本的军人门阀们也发出了强烈感慨,指责了国人的诚信和政府的诚意度,为他们重新挑起霸权战争提供了一定口实,之后他们又从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那里体会到了比段氏犹过之而无不及的“非诚信”手段,随着关东地震和世界性经济危机袭来,日本在少壮军人的策划下,一步步走向了“九一八”那个历史节点。

段祺瑞对日借款(段祺瑞向日本借的)(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