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南岳阳(用镜头记录岳阳故事)
刘正南岳阳(用镜头记录岳阳故事)从1981年开始,刘正南进入农业战线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了真挚的感情。那些年,他总是结合自已的工作把镜头伸向广阔的田野,拍了数以千计的照片,有的自制成农科幻灯片,深入浅出地传播农业科普知识。他的照片有100多张先后被《人民日报》、《大众摄影》、《湖南日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和大型画册采用。其中有5幅被国家农业部主编的《中国农业四十年(1949一1989)》大型画册选登,有4幅被中牧渔业部1985年编印的《中国农牧渔业在前进》大型中英文画册选登,摄影“君山茶”被《当代中国·农作物》分册刊用。他1985年拍摄的《洞庭湖渔民放生两条江豚》的新闻图片除在《中国新闻》、《中国环境报》等国内10多家报刊刊登以外,还先后被海外《加州晚报》、《美州日报》、香港《大公报》、《中报》刊用,为洞庭湖区最早对外宣传江豚保护的“第一人”。刘正南还用他的镜头,为农业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彰显农业战线默默无
□刘衍清
从21岁开始,60多年来,他拍下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镜头,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岳阳故事。镜头中,其中有时年29岁就担任铁山水库工程指挥长,后来当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有时年23岁任公安局秘书股长,后来成为岳阳家喻户晓,破案如神的公安局长张大尧。连随同马航MH370飞机失踪的苏强国先生60年前当印刷厂技术员时的相片也保留在他的相册上。还有年过花甲的旅美作家赵萍当年是下放岳阳县三合乡的知青,她17岁时正在田里插秧,也是被刘正南拍了照片。
镜头里的故事
1934年,刘正南于出生于洞庭湖西岸的君山区广兴洲镇黄安村刘家台子。1952年,18岁的刘正南开始参加工作。1955年调岳阳县检察院后,他便开始利用检察院一部德式徕卡相机学习摄影,同时学会了暗房显影冲洗照片技术。从此,他和摄影结下了缘。
在刘正南拍摄的照片中,有一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是1958年9月,刘正南被抽到铁山水库修建工地,负责为《铁山战报》写报道。时任岳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毛致用任铁山水库修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带领1万多农民日夜奋战。拦河筑坝先要把铁山口坝基的积水淤泥清干,然后砌实心墙。然而临近砌墙,坝基的水还有丈多深。全县调了11台40马力抽水机日夜轮班抽水,大部分积水被抽干,但底部渗水和淤泥淤砂还很厚。任务紧迫,寒冬腊月的一天,毛致用带头淌水下到坝底捞沙清淤。见指挥长带了头,刘正南也和民工一道紧跟下水。两个小时后,刘正南冻得嘴唇发乌,体力渐渐不支。毛致用指挥长见到后,马上用手把刘托出水面上岸。第二天坝底清淤完成后,毛致用挽着袖子坐在石头上高兴地和民工们一道合影,刘正南用他花10元购的老式“127”相机及时留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照片上,毛致用的笑容显得那样纯朴自然。由于当时的《铁山战报》没有条件刊发照片,直到40年后,这张照片才在一家地方报纸《老照片说故事》栏目刊登。
在刘正南一叠叠的相册中,有一张发黄的“120”黑白照片,照片上显露着“检察院的干部正在紧张地挖地准备冬种”的字样。刘正南介绍这是1955年冬天拍的,当时的县检察院在翰林街(后改称郭亮街)县委机关对面办公,县公安局也在斜对面。检察院的院子空地比较多,检察院干部便利用空地为食堂种些蔬菜,刘正南为大家拍了一张正在搞劳动的照片。在刘正南冲洗的“120"黑白照片中,还有一张公安局年轻干部张大尧、李孟胜、黎恩德的合影。刘正南介绍,由于当时的县公安局与检察院斜对面,又大都是年轻人,因此只要有闲,刘正南就过去玩,有时拍拍照片。这张已经发黄的照片上有三位年轻公安,左边穿着公安制服、帽沿下面露着一头黑发的就是张大尧,当时刚20出头,是公安局秘书股长。当时拍照片的刘正南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似乎还显得有些稚气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岳阳公安史上任期最长、最有传奇色彩的公安局长。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离开检察机关参加县委主导的各项中心工作以外,刘正南先后调入劳动、工业部门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每到一处,刘正南总是把照相机随身带,因此在他收藏的几十本相册中,能见到不少可能连当事人也忘却了的老照片。如著名画家殷本崇曾于1958年当过县级《岳阳报》的记者,当时的《岳阳报》只办了一年多便停刊。可能连殷本崇自己也不知道,刘正南还拍摄了他22岁当《岳阳报》记者时的生活照,而且一直保留到现在。
田野里的记忆
从1981年开始,刘正南进入农业战线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了真挚的感情。那些年,他总是结合自已的工作把镜头伸向广阔的田野,拍了数以千计的照片,有的自制成农科幻灯片,深入浅出地传播农业科普知识。他的照片有100多张先后被《人民日报》、《大众摄影》、《湖南日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和大型画册采用。其中有5幅被国家农业部主编的《中国农业四十年(1949一1989)》大型画册选登,有4幅被中牧渔业部1985年编印的《中国农牧渔业在前进》大型中英文画册选登,摄影“君山茶”被《当代中国·农作物》分册刊用。他1985年拍摄的《洞庭湖渔民放生两条江豚》的新闻图片除在《中国新闻》、《中国环境报》等国内10多家报刊刊登以外,还先后被海外《加州晚报》、《美州日报》、香港《大公报》、《中报》刊用,为洞庭湖区最早对外宣传江豚保护的“第一人”。刘正南还用他的镜头,为农业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彰显农业战线默默无闻的老专家、老劳模留下了一幅幅溢光流彩的画面。
记录不停歇
1994年,年届花甲的刘正南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他不但没有放下照相机,而且增加了一部电视摄像机,并与几位爱好摄影的离退休干部一道,组织了几十位60岁以上老人成立老人“劲松”DV队,担任该队的首任秘书长。60多年来,随着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刘正南先后更换15台照相机,3台电视摄影机。直到80岁,刘正南还骑上单车挎上“两机”外出摄影。他跑遍了岳阳的大街小巷,为古城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光电视专题片就做了20多个。2018年,他的老家君山区广兴洲镇迎来一批曾经下放的老知青举行50周年纪念活动。刘正南不顾84岁的高龄,又是拍照,又是视频录制,完成后全部无偿送给老知青,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纪念。
刘正南用他的镜头见证了岁月沧桑,他对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却从不像有的摄影家一样待价而沽,凡是有单位或有人需要,他总是有求必应。2012年7月18日,他向岳阳市档案馆捐赠了36张各个时期很有收藏价值的图片,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拍摄的历史图片。前不久,市委史志办一位退休干部上门寻找上世纪的老照片。刘正南没有推辞,马上翻出一本本相册,帮助挑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刘正南,用辛勤的耕耘纪录了岳阳行进的脚步,也用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的岳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