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模仿手法有哪几种(你知道模仿这个作曲技法吗)
作曲模仿手法有哪几种(你知道模仿这个作曲技法吗)…… 你说:“小狗狗模仿人的动作” 来,我们用“模仿”造句: 涵哥:“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 MJ说:“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作曲小屋
文 / 阿Jo
▼
模仿,跟模进只差一个字,但是意义确完全不同。
来,我们用“模仿”造句:
涵哥:“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
MJ说:“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你说:“小狗狗模仿人的动作”
……
大家发现没有?
模仿,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东!不能只有一个!
要么我模仿你,要么你模仿我!
在音乐中,也是一样的:
要么,乐器甲模仿乐器乙;
要么,声部A模仿声部B。
▼
首先,我们来看看“模仿”的定义:
模仿
相同的旋律(或动机)在不同声部相继出现
来来来,跟我一起划重点啦! 1、相同的旋律 2、不同声部 3、相继出现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就是“模仿”没有一个多余的字,都是重点。
就好像老师说“本次的考试重点,就是这学期讲过的所有内容”一样,让你无法反驳。
栗子1:巴赫《二部创意曲》第8首
看上图,高声部是主题,低声部就是模仿
哇塞!这么说来,模仿真是太简单啦!
照抄就好啦!
才!不!是!
模仿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啦:
1、模仿的声部数量:我要几个声部的模仿呢?两个声部就叫二声部模仿、三个声部就叫三声部模仿… 2、模仿的音程距离:两个声部之间,相隔多少度最好听、最协和呢?如果相隔八度,就叫八度模仿;相隔五度,就叫五度模仿… 3、模仿的时间距离:两个声部之间,相隔多久效果最好呢?一小节?或是一拍?…
以上这些,都是作曲时需要考虑的东西。
如果需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巴赫的这首创意曲,标准的官方说法应该是:
“相隔一小节的二声部八度模仿”
“老师,这几个条件我都考虑到啦,也不是很难呀?”
“稍等,重点在这里…最最最重要的,是模仿的写作顺序”
“那还不简单吗?先写一条旋律,另外声部照抄就可以啦!”
▼
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况:
按照之前的想法,你先写了高声部的旋律,当在抄写模仿声部的时候,突然!发现第五小节不协和怎么办?
你是不是得改字母H这一小节?
可是H是模仿的G啊!
所以改完H,是不是相应要改G?
改完了G,你会发现F怎么又不协和了?!?!
又得改F
改完F,是不是相应得改E??
改完E D又不协和了?!
……
有完没完啊!牵一发动全身啊!!!
发现了吗?模仿的写作,看似简单,实则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套路深得很啊!
所以,模仿的写作顺序必须严格按照上图的ABCDEFG…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不然,就只能这样不断地改改改…直到把第一小节也改了,改到怀疑人生,保证折磨不死你。
额…不知道各位还好吗?
▼
So…模仿,难就难在这。
以上,还只是两个声部的模仿!
如果三个声部、四个声部,甚至更多的声部呢?
什么鬼,不可能,这不科学。
这里,不得不提到巴洛克音乐的大佬,复调音乐的扛把子巴赫大神,不要说二声部模仿了,就是多声部的复调作品,都轻轻松松、游刃有余。
“巴赫大神,请问您在写作多声部模仿式复调的时候,是怎么做到在保持横向旋律流畅的同时,纵向还这么协和的呢?”
我就问你服不服!
老奶奶过马路我都不扶,就扶你啊,岳父(乐父)!
不过话说回来,巴赫的音乐,充满了“数”与“理”的结合,这么复杂严谨有逻辑性,不愧担当得起“音乐之父”这个称号。
”你不是小溪,你是大海 ”
Q: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用了什么作曲技法呢?快来留言告诉我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