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孩子的条件千千万,父母唯有"好,我答应你"。……"你考到100分,我就给你100元钱。""你现在吃饭,我就给你看电视。""你不要哭,我现在就给你买冰激凌。"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1)

孩子:

"要这样,你就要答应我……"

父母:

"好!我答应你"

"你考到100分,我就给你100元钱。"

"你现在吃饭,我就给你看电视。"

"你不要哭,我现在就给你买冰激凌。"

……

孩子的条件千千万,父母唯有"好,我答应你"。

父母的"你达到了我的要求,我就满足你的要求",最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相要求永远是一场无法终止的"谈判"

在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上,很多父母喜欢用"条件换条件"的方式来刺激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其表象是父母与孩子的"条件互换"而达到"互惠互利",但本质却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操纵",孩子对父母的一种"贪欲",这就像"老板""雇员"的关系,永远只有"利益",没有"双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100分=100元",像是一份"契约",离开了双方的付出,它就只是一张"废纸",毫无作用。而父母总是想单靠这份"契约"来让孩子达成自己所愿,想法简单的同时,更暴露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是一份"契约",孩子也不是光靠"契约"精神就能被一直激励而不断前进的。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上,类似"100分=100元"的"谈判"条件或是"契约"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不正当奖励机制,会让孩子带着"条件"去衡量自己的利益问题,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心理学上有一个"德西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类似"100分=100元"的不正当奖励机制,同时也给我们在如何激励孩子的问题上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2)

01"德西效应":奖励能让人的内部动机转换成外部动机

"停止给钱,就停止演出。"

心理学家和激励问题专家爱德华•德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为了调养自己的身体,他选择搬离喧嚣的城市,来到一个小乡村进行休养。但事与愿违,在老人的住所旁,天天都会有一群调皮的孩子嬉戏打闹,相互追逐,吵得老人根本无法安心休养。老人想了很多办法,软硬兼施,但孩子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最后,老人在朋友的指点下,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孩子们又来到老人的住所旁疯狂打闹,这一次老人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将这些孩子叫到了一起,并告诉他们:"自己独自一人居住很是孤独,正是有了你们天天在此嬉戏,我这儿才变得如此热闹,我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年轻了,为了感谢你们,我给你们每人10美分。"孩子们拿着钱,十分高兴。第二天,孩子还是像往常一样又来了,但是这一次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稍显不高兴,但还是接受了。第三天,第四天…,老人逐渐减少了奖励,直到最后1美分也不给了。结果,孩子愤怒了,心想:"你都不给钱了,我们也就不陪你玩了。"最后,孩子们再也不去老人住所旁玩了,老人恢复了渴望已久的平静。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3)

孩子的行为变化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行为的变化是:

"为自己快乐而玩"(兴趣和自我激励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为得到金钱而玩"(最高的金钱奖励起到主导作用,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产生的金钱奖励变弱→孩子的行为逐渐变弱→最后消失。

这一过程中,老人通过金钱奖励的刺激把孩子的内部动机转换成了外部动机,从而达到操纵孩子行为的目的,这就是"德西效应"。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4)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人作出行为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动机,另外一种是外部动机。当一个人获得适度的奖励时,他的内部动机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随着奖励的持续并加强,这个人的内部动机就会慢慢减弱,从而降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最后外部动机在支配人的行为时将占主导作用。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5)

02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激励是父母教育引导孩子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最普遍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奖励来实现对孩子的激励。有的父母侧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比如:考试考到100分就给100元,或者买一大堆玩具,又或者一大袋零食等等。有的父母侧重精神层面的奖励,仅仅是想通过一碗"鸡汤"就想达到激励的目的,"鸡汤"喝久了也会厌烦的。所以,父母激励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父母既要严格要求孩子,又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把握好度,让孩子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转变成孩子的"自我要求"

父母给孩子提要求,促进孩子不断前进是理所应当,既是责任又是义务。但是父母不能为了要求孩子而要求孩子,只顾给孩子下任务,下指标,然后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自己坐等"验收",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属于孩子完成任务的外部动机,孩子的自我激励是内部动机,若是只有外部动机,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感觉在父母的要求下,自己所做的都是在为父母而完成,孩子就不得不提出等价交换的条件

所以,父母不能只顾给孩子提要求,而是要将要求转化为鼓励,将鼓励渗入孩子内心,激起孩子前进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明白自己要成长进步,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就必须付出努力,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转换成孩子的"自我要求"。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6)

二、当孩子对父母进行"过度消费"时,孩子就像一头"饿狼",永远也喂不饱

孩子对父母的"过度消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孩子有能力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但却要求父母为自己"跑腿"、"代办"和"包办"。在一个家庭中,一旦形成孩子对父母"过度消费"的局面,孩子就会像一头"饿狼",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并把这种行为看着是理所应当,对父母毫无感激之情。其实父母纵容孩子对自己进行"过度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不正当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狮子大张口",对父母的索取将越来越多,孩子"口味"越来越多,最后父母都无法一一满足。这就像一个人口渴时,你给他一杯水,他会觉得很幸福,当你再给他一杯水,他的幸福感会减半,最后再给他一杯水,他的幸福感荡然无存,只会觉得喝下这杯水是一种负担。

三、父母要把握好奖励的度,让孩子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既要有物质方面的奖励,又要有精神层面的奖励,两者七上八下,共同发挥。当然,不管是物质方面的奖励,还是精神层面的奖励,父母都要把握好度。过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物质化",造成外部动机占主导作用,一旦父母无法满足或是孩子扩大了对物质奖励的欲望,孩子的自我激励就会减弱,内在动力就不足。若是父母一味强调精神层面的奖励也是不可取的,这就像精神富足,但孩子依然是忍着饥饿往前走,前进的动力肯定不强。父母把握奖励的度的同时,更多的还要激励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达到"自我要求"的一种境界,最后父母给孩子的外部动机与孩子自我激励的内部动机共同发力,从而形成合力。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7)

03父母坚持"四个原则"是正向运用"德西效应"的关键

我们常说,教育引导孩子要讲原则,要有底线意识。一旦父母的原则被孩子打破,孩子触碰底线,那么孩子对父母讲条件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孩子的教育引导将变得更加棘手。所以,父母讲原则,坚持底线是给孩子正当激励的前提,也是"德西效应"应用在父母激励孩子这个方面的精髓所在,父母在如何激励孩子这个方面要着重坚持"四个原则"

原则一:父母要坚持不要让孩子"一口气吃成胖子"

孩子取得一点成绩,父母当然很高兴,给孩子进行奖励很正常。但切忌太多的奖励让孩子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当孩子一次一次在父母的奖励中变成胖子,那么最后父母如何满足孩子日益增大的"胃口"呢?

原则二:父母要坚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的自我激励而形成的内在动力是前行的无限力量。所以不管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父母都应该从培养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开始入手,到最后形成孩子"我要做","我想做","我喜欢做"的格局。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8)

原则三:父母要坚持"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

有的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划得太清,只管给孩子提要求,然后孩子努力达到了要求时,自己给孩子"搬个奖"就足已。这种做法,犹如"甩手掌柜"一般,是不可取的。父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给孩子提要求的同时,还要陪伴孩子一起向前跑。

原则四:父母要坚持"事前不讲条件,事后再奖励"

"事前不讲条件"是原则,"事后再奖励"是惯常做法。当要求孩子完成自己该做的,父母不应对孩子许诺在前,而应在孩子完成之后再给予相应的奖励。否则,孩子在父母提要求时,总是要讲条件,本来是孩子理所应当为之,却活活地变成了一场与父母的"谈判"和"一纸契约"


外孙考上大学寄语(34考到100分就给你100元)(9)

结束语: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谈判"和"一纸契约"终究不可取,唯有让孩子激励自我,形成内力,才能为孩子不断前进提供无限的动力。


※我是育儿小当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学生。在育儿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与您一起分享,在育儿能力上的"本领恐慌",也让我迫切向您学习,希望您关注和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