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我弹了40多年的棉花了。”潘洪彩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杨秋莲是浙江温州人,十几岁时就离开家乡去新疆弹棉花,“新疆棉花是最好的,那个时候学这个的人很多。”他说,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他们都去过,“哪里有需要弹棉花的,我们就在哪里。”后来因为有亲戚在南京,南京离老家又近,所以夫妻俩定居在南京弹起了棉花。奔走半生,将新疆棉带进南京△压线机潘洪彩和杨秋莲戴着口罩和帽子,房间里棉絮纷飞。潘洪彩把去了籽的棉花放进机器内,随着松棉机阵阵的轰鸣声,机器另一头出来的棉花均匀、蓬松。杨秋莲用竹棍将棉花卷起,摊在床上,一层又一层,然后压线机将纱线和棉被压实,再用被套包裹起来,夫妻俩相互配合,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当天他们为小区居民制作的是婚被,顾客就在旁边看着,“孙女要结婚了,来这里做婚被,孩子们觉得棉被重,不喜欢盖,我们还是想为他们弹两床。”这名顾客说。“我们弹了几十年棉花,都是真材实料,不弄虚作假。”杨秋莲说,以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1)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好了棉被,我的姑娘要出嫁……”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现在却已不多见了。在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板仓街130号小区里,已年过六旬的潘洪彩和杨秋莲夫妻,坚守着这项传统手工艺40多年了。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2)

△潘洪彩和杨秋莲正在制作棉被

老顾客来给孙女做棉被

6月8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潘洪彩和杨秋莲的夫妻店,说是店面,但是没有招牌,门口简单地写着:加工出售新疆棉花。店内,一台松棉机、一台压线机、几根竹棍、墙角的新疆棉,是夫妻俩全部的家当。此时,潘洪彩和杨秋莲正在为顾客制作棉被。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3)

△压线机

潘洪彩和杨秋莲戴着口罩和帽子,房间里棉絮纷飞。潘洪彩把去了籽的棉花放进机器内,随着松棉机阵阵的轰鸣声,机器另一头出来的棉花均匀、蓬松。杨秋莲用竹棍将棉花卷起,摊在床上,一层又一层,然后压线机将纱线和棉被压实,再用被套包裹起来,夫妻俩相互配合,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当天他们为小区居民制作的是婚被,顾客就在旁边看着,“孙女要结婚了,来这里做婚被,孩子们觉得棉被重,不喜欢盖,我们还是想为他们弹两床。”这名顾客说。“我们弹了几十年棉花,都是真材实料,不弄虚作假。”杨秋莲说,以前人工弹棉花,耗时长,手工费还高,现在有了松棉机效率高了很多,机器还可以把棉花里的脏东西打下来。“我们现在也老了,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有力气了。”

奔走半生,将新疆棉带进南京

“我弹了40多年的棉花了。”潘洪彩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杨秋莲是浙江温州人,十几岁时就离开家乡去新疆弹棉花,“新疆棉花是最好的,那个时候学这个的人很多。”他说,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他们都去过,“哪里有需要弹棉花的,我们就在哪里。”后来因为有亲戚在南京,南京离老家又近,所以夫妻俩定居在南京弹起了棉花。

周围邻居家里用的棉被都是由他们制作的,“一床被子用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潘洪彩说,店内新疆棉的价格在25元一斤,算上手工费,一床6斤的棉被价格在280元左右。

“以前弹棉花需求量大的时候,我们一年到头都忙不过来。”就这样夫妇俩靠着弹棉花的手艺把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拉扯大。“现在需要弹棉花的人越来越少,弹棉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我们的房租和日常的开销,我就另外找了个保安的活,贴补家用。”潘洪彩说。

传统弹棉花手艺高明(正在消失的老行当40余年的坚守)(4)

△成品棉花被

“干到干不动那天”

棉被用久了会变硬,潘洪彩和杨秋莲也会帮顾客翻新棉被,“都是周围邻居,很多送过来的也是我们店做的棉被。虽然棉被变硬了,但从不跑棉,翻新的价格在45元~70元。”拆线、梳棉、松棉、加网、加压、缝边……经过夫妻俩的巧手,翻新后的旧棉被如同新棉被一般蓬松。

杨秋莲说,现在属于弹棉花的淡季,中秋节后订单会多起来。“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蚕丝被,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喜欢用棉被。”他说,因为长期弹棉花,夫妻俩的肺部多少受了影响,“弹棉花灰尘大、辛苦,孩子们都不愿意学。“我们应该会一直做到干不动的那天。”

现代快报 记者 尹翼星文/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