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橡树舒婷现场版(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

致橡树舒婷现场版(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

致橡树舒婷现场版(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1)

第11版 文娱
·不满被指炒作 唐嫣发声将对簿公堂
·图文:阿汤哥回归
·广告
·图文: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
·广告
报纸订阅在线投稿在线调查
第1版 : 要闻
第10版 : 经济
第11版 : 文娱
第12版 : 体育
第13版 : 时事
第14版 : 访谈
第15版 : 南水北调人文行走
第16版 : 影集
第2版 : 关注天津滨海爆炸事故
第4版 : 关注天津滨海爆炸事故
第5版 : 要闻
第6版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第7版 : 人物
第8版 : 现场
第9版 : 荆楚
·不满被指炒作 唐嫣发声将对簿公
·图文:阿汤哥回归
·广告
·图文: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
·广告

致橡树舒婷现场版(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2)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通讯员郭元芳

一首《致橡树》被传颂30多年,橡树和木棉成为爱情最完美的意象。昨日,《致橡树》作者、著名诗人舒婷来武汉卓尔书店,与《中国诗歌》主编阎志对谈分享。
会场人山人海,从白发老人到青春少年,能席地而坐的都算幸运儿。不过,舒婷没让大家失望,从头到尾雅致风趣。

指定武汉话朗诵《致橡树》

舒婷写《致橡树》的时候只有20多岁,如今年过五旬的她笑称,已经变成了“诗坛的老外婆”,再让自己朗诵这首诗,“真是挺难为情的。”她说,就连丈夫都戏称“听得心脏病要发了”,“要捂着耳朵逃走”。但偏偏去哪里参加活动,主办方都会安排朗诵《致橡树》这个固定节目,连前段时间去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徐志摩诗歌节,老外也把她报送的其他诗作换成了《致橡树》。
昨日的分享会现场,粉丝又提出要再听一次。怎么办?“诗坛外婆”点将一位年轻姑娘来朗诵,并指定“一定要用武汉话”。这下,橡树和木棉缠绵的爱情变成了欢乐的喜剧。

用诗的方式尊重生命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媒体重新发表舒婷的旧作《风暴过去之后》。这是1980年,舒婷为“渤海2号”翻沉事故72位遇难者而写的诗歌。
舒婷表示,《致橡树》成名之后,人们认为她只会写爱情诗,而这首诗是她关注现实的一个证明。此外,她也有不少具有大格局的诗作,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她昨日也谈到天津爆炸事故:“我做不了消防员,但我可以做一个诗人可以做的。生命的价值在任何年代都值得尊重。”

不能通过诗歌得利是好事

当粉丝提问怎么看待诗坛“句子分行就成诗”的现象时,舒婷觉得应该宽容看待。
“30年前,如果你能写一首好诗,说不定能调到文化馆当个干事,可现在如果你是诗人,别人就会想,好酸啊,当诗人有饭吃吗?”她认为,现在已经不能通过写诗获得诗歌以外的东西,是一件好事,表明诗歌回到它原本的地方了。只不过很多人初学写诗,水平不高难免。不过,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不喜欢的完全可以忽略掉,这也是一种幸福。

名作《神女峰》写于武汉

舒婷与武汉颇有诗歌渊源。她说,《致橡树》发表四年后面世的《神女峰》,正是在武汉参加诗歌活动创作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样挑战传统的呼喊,来自于与武汉女青年交流而迸发的灵感。她回忆,当年在汉口,一位不修边幅的女研究生跟她说,“找不到自己的橡树”,后来到武昌一位漂亮的广播员也说“找不到橡树”,“女性天生对爱情有太多期待了。”舒婷表示无奈,“可其实我也不是开橡树苗圃的!”现场观众都被她的话逗笑了。
图文:舒婷来汉要听武汉话版《致橡树》
谈论天津爆炸,以诗人方式致敬消防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