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做大做强产业特色品牌(让功夫落地)

做大做强产业特色品牌(让功夫落地)然而,全市对于武术发展的统筹力度不足,武术文化资源整合不足,武术文化内涵凝练不够,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结合有限,武术标准化体系尚未完成等短板,让“功夫佛山”的城市形象尚不鲜明,在不少武术界人士看来,佛山功夫之城颇有名不副实之感。近年来,佛山通过举办武术嘉年华、国际蔡李佛功夫交流大会、世界咏春拳邀请赛和擂台赛、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等大型赛事,以及“世界功夫之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南方影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等活动,提升了佛山功夫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根基深厚缺乏统筹“武林圣地”格局有待形成讨论稿中提及了一组数据:佛山市内拥有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各类拳种52个,注册武术馆297家,非注册武术馆200余家。佛山武术已播布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000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传承。全市习武人数逾10万之众。此外,咏春拳(佛山、叶问宗支)、蔡李佛拳、鹰爪拳、洪

做大做强产业特色品牌(让功夫落地)(1)

作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佛山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间武术基础。在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一批武术名家的盛名光环下,武术,无疑已经成为佛山最亮眼的文化名片。

武术,如何走出佛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日,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永峰为组长的专项课题组,草拟了一份《佛山市建设“世界功夫之城”工作方案(讨论稿)》(下称“讨论稿”),试图把“世界功夫之城”从概念推向实际操作的层面。

昨日上午,围绕这份工作方案和佛山武术发展的话题,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召开了一场座谈会,来自全市和五区文广旅体局的相关负责人、武术界人士、专家学者、武术产业负责人等近40人参与讨论。“武术界发展有需求,佛山发展有需求,文化传承有需求,这是佛山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的共识”,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陈新文在会上表示,世界功夫之城的建设仍需听取更多意见,要先易后难,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

现状:

根基深厚缺乏统筹

“武林圣地”格局有待形成

讨论稿中提及了一组数据:佛山市内拥有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各类拳种52个,注册武术馆297家,非注册武术馆200余家。佛山武术已播布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000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传承。全市习武人数逾10万之众。此外,咏春拳(佛山、叶问宗支)、蔡李佛拳、鹰爪拳、洪拳(顺德洪拳)四项被列入省级非遗;龙形拳、白眉拳、佛山少临南家拳、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熊氏少林大易筋经筋五项列为市级非遗。加上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地位的武术家以及精武会、鸿胜馆等蜚声海内外的武术团体,佛山的武术“根基”可见一斑。

近年来,佛山通过举办武术嘉年华、国际蔡李佛功夫交流大会、世界咏春拳邀请赛和擂台赛、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等大型赛事,以及“世界功夫之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南方影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等活动,提升了佛山功夫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然而,全市对于武术发展的统筹力度不足,武术文化资源整合不足,武术文化内涵凝练不够,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结合有限,武术标准化体系尚未完成等短板,让“功夫佛山”的城市形象尚不鲜明,在不少武术界人士看来,佛山功夫之城颇有名不副实之感。

目标:

擦亮文化招牌

让佛山功夫走向世界

擦亮这张声名在外的文化招牌,是当下佛山城市文化对外推广刻不容缓的事情。早在2016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佛山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就有了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的提法;2017年发布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也提出要重点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今年初举行的广东“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孙小华也提交了《关于将佛山打造成“世界功夫之城”的提案》。

那么,面向世界的功夫之城该怎么建?讨论稿中提到,要把佛山打造成为世界武术文化产业之城、世界南派武术的朝圣之地。为此,提出了筹建佛山国际功夫学院、南派武术联合会、打造国际级功夫小镇、建立南派武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佛山武术标准化和专业化建设、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武术赛事、打造国际性的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深入挖掘佛山武术历史文化、创新佛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等六个大项、14个小项的提议。

至2024年,实现武术产业增加值300亿元,武术从业人数达到1万以上,武术人口达到150万以上,武术类登记注册市场主体量超1000家,建立3-5个以相邻村际连片的南派武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形成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武术文化产业园,将佛山打造成为汇聚国内外武术资源的总部基地。

讨论

1 造氛围,建设功夫社区、街区、景区

“佛山功夫声名在外,但究竟厉害不厉害,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展示佛山功夫的战斗力,还需要我们花功夫”,佛山市博物馆原馆长、市非遗专家委员梁国澄表示。

市政协委员谢伟松也提到,佛山功夫声名很响,但别人来了想看看武术,“看不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展示,展示不出来你很厉害”。为此,他提议建立佛山功夫博物馆,把武术人物、武术历史,乃是香港影视作品对佛山的展示和影响都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演绎和展示。他还提到,中山公园有群英阁、精武体育会会址等空间,旁边还有佛山体校,可以考虑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做统一的展示空间,甚至可以把中山公园改造成武术主题公园,让功夫落地。

此外,谢伟松还提到,功夫要“落地”,还要造氛围,要建设功夫社区、街区、景区,在当中植入功夫的元素。还可以让武馆与中医药结合,形成跨界的多元素融合,或者让功夫转变为民间需要的商品,做文创发展,这样才能拉动消费。

“我们缺平台、缺载体,换句话说,就是缺一个箩筐。有了箩筐我们就能装东西。”市政协委员梁永流用一句话总结了当前佛山武术“落地”的问题,就是缺少了展示的载体。

“佛山功夫底蕴很深厚,但是我们在街上看不到,来旅游也不知道哪里能看,哪里能学,我们要建设的世界功夫之城,首先是要可见可享的”,在陈新文看来,佛山功夫不应该浮在半空,要让人真切感受到。

2 市场化运作,通过产业营造武术氛围

昨日参会的有不少来自武术产业界的负责人,他们有的已经有项目在佛山落地,有的正在筹划引进新项目,对于佛山的武术产业的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通过产业带动营造整个城市的武术氛围。

陈锦辉是国际鸿胜蔡李佛总会会长,他提出希望佛山能够定期举办有佛山特色的武术运动会,让不同门派,不同拳种的武术爱好者都能参加,更要覆盖运动员、拳馆教练和学员、中小学生等,形成一种普及性。同时,把武术运动会打造成为类似珠海航展那样的城市品牌活动,让佛山真正成为武术运动基地。

“世界功夫之城,关键是要让全球的人都愿意来这里。”武林风导演、百姓英雄总导演李涛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他希望能够由政府牵头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市场化运作,把佛山的功夫影响力做起来。

事实上,李涛带领的团队去年就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全球功夫盛典,期待寻找佛山新时代功夫明星。赛事的网络浏览量超过7000万,但在赛事筹备的过程中,他发现,佛山的武术门派都很“保守”,并不太愿意上台打擂台。他希望能够通过赛事,在佛山挖掘出功夫明星。

此外,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组委会执行主任黄凯波介绍,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已经在去年落户高明,他期待能够通过几年时间,逐步使佛山特色的武术和赛事与职业联赛接轨。此外,他还提出,当前佛山很多武术赛事都是在体育馆改造的场地进行的,其实并不太适用,还是希望能有专业的场馆。

3 功夫要有统一标准

“佛山的拳种很多,但学员们怎么才能找到出路,我们要怎么引导他们追求进步?”郭伟湛是佛山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市咏春拳协会会长,在他看来,现在的武术发展没有晋级体系,没有标准的证书,也没有统一的考级制度,这让很多年轻人学了几年就学不下去了,他建议用段位制来规范教学,通过标准套路的制定,让大家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就能获得什么段位,由此统一教育培训规范,再由教育局、体育局颁发获得社会承认的证书。

佛山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市太极拳协会会长曾秀珠也提出了教练证需要统一认证的问题,从而让教练得到规范发展。

讨论稿中提到,鼓励传统武术标准化建设与现代竞技武术融合发展,至2021年,全市至少完成5个拳种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和等级段位评定,对佛山传统武术的礼仪习俗和文化内涵提炼成规,推动佛山传统武术的评定标准和技术等级成为世界南派武术最权威的指标,使佛山成为世界南派武术标准化新高地。

对于标准,陈新文表示,世界功夫之城的建设,需要建立标准,标准化的东西才好进行传播。而对于段位证书的标准,可以有官方认可和业界认可两种途径,因此,官方的证书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而业界的证书也需要提高含金量。

4 挖掘武术文化内涵

佛山鸿胜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会上,佛山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市蔡李佛拳协会会长黄镇江表示,佛山武术文化要面向世界,就要挖掘当中的历史进行传播。比如蔡李佛鸿胜馆,它的历史就与中国近现代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当中的故事都需要大家去挖掘,而不仅仅是介绍蔡李佛拳而已。

对此,梁国澄也深表认同。他认为,当前佛山对于功夫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比如佛山咏春拳的发源地、梁赞教咏春的馆都已经拆除了,这些地标我们应该想办法保育活化。

梁国澄还提到一个重要观点,他表示,当前大家对于功夫文化不要“内讧”,黄飞鸿这个名称,对外宣传时究竟是南海黄飞鸿、佛山黄飞鸿还是西樵黄飞鸿?“别人不知道南海和佛山的行政关系,还会问黄飞鸿究竟是佛山的还是南海的,这样就不好了”,他表示,市里应该统筹好这些标识的使用。

5 吸引产业,要有学术话语权

市政协委员谢伟松认为,文化载体必须有产业进驻,不然就不能形成产业的集聚。如何吸引产业过来,首先必须有的硬件就是学术话语权。讨论稿中提到,佛山要建设国际功夫学院,其实就是让文化和产业有对接的点。“我们的体校、体育学院的资源,可以形成功夫学院的基础,我们佛山众多的拳种就能成为佛山功夫学院的特色。”谢伟松表示。

讨论稿中提到,国际功夫学院将按需开设南派武术、舞龙舞狮、功夫推拿、影视表演、高级保卫等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水平应用型武术人才,到2021年在校生达到2000人。

陈新文表示,在当前佛山打造南方影视中心的过程中,武术文化和影视产业是可以对接起来的。他表示,如果没有影视作品的传播,佛山的功夫形象也不能像今天那样扬名,佛山举行了功夫明星选拔赛、办功夫学校,其实都是为了培养武术人才的,尤其在南方影视中心的发展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功夫演员。武术和影视,是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发展的。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