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旅行去纳木错第三天(骑行日记一错再错)
骑自行车旅行去纳木错第三天(骑行日记一错再错)回望远处灰白色的纳木错一角一点点往上推,距离山口越来越近,当然距离纳木错就越来越远。中途停下一次,是休息,当然也是想要以此刻最近的距离再看上几眼纳木错,毕竟接下的每一步都是在远离它。与昨天那个下坡处差不多的视野,只能望见一角。与昨天不同的是,这次天空中白云很多,湖面呈灰白色。刚开始爬坡还可以骑行,但体能很快消耗殆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早上起来身体状态还没有完全出来,属于正常,只是一下子就陡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历过这么多次上山爬坡,但像今天这么“怂”的状态还真是少见。另一个原因就是风确实太大,是自己经历过的所有爬坡中遭遇的最强一次逆风。不是整个行程中的最强逆风,而是爬坡时的最强逆风。难道上天真的想再给我的阿里环线之行增加一些难度?最后的难度?那就迎接挑战吧。但体能已完全跟不上大脑的意识。停车,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即使骑上车,也无法再蹬得动,哪怕一下都不行。只好推车,依然费劲。小段的弯道可以
Day77(6.17)纳木措——当雄县——拿多拉山口 90.2公里
【很“怂”的强逆风爬坡,拿生命开玩笑的无刹下坡,痛苦的推车下坡,“逃离”出藏北,再次莫名强逆风,暴风雨,有趣的藏族大哥。。。】
早上醒来,就听到外面呼呼的风声。只是依旧躺在睡袋里,祈祷着可千万别是逆风。如果是逆风的话,那翻越前面山口的困难程度就会陡然增加一个级别。9点20分起来,隔着窗户先是看到外面的天气有点阴,乌云朵朵,还没有成群凝聚。然后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像幡布一样的东西在随风飘扬,心中一惊。果然“不出所料”,逆风,很强势的逆风。有点后悔昨天没有趁着大好天气直接翻过去。但既然已如此,就只能去面对。
吃完早饭,收拾好东西,推出车子,10点20分,上路出发。很奇怪的从南面吹过来的逆风,很大。不仅风大,温度也低。起初山峦之上还云雾缭绕,不过随着太阳的升起,云雾散去,山峦露出真容。真正的爬坡路大约5公里。不知道是否是视觉角度的问题,并不是像昨天那两位骑友所说的不太陡,对于我的感觉来说,是比较陡。
刚开始爬坡还可以骑行,但体能很快消耗殆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早上起来身体状态还没有完全出来,属于正常,只是一下子就陡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历过这么多次上山爬坡,但像今天这么“怂”的状态还真是少见。另一个原因就是风确实太大,是自己经历过的所有爬坡中遭遇的最强一次逆风。不是整个行程中的最强逆风,而是爬坡时的最强逆风。难道上天真的想再给我的阿里环线之行增加一些难度?最后的难度?
那就迎接挑战吧。但体能已完全跟不上大脑的意识。停车,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即使骑上车,也无法再蹬得动,哪怕一下都不行。只好推车,依然费劲。小段的弯道可以暂时避开逆风,但大多时间还是需要顶着强逆风。体力很快透支殆尽,但又不能选择放弃,因为根本无法选择放弃。
艰难推车过程中,心里一直默念着一句话——“自己选的路,就是爬着也要走完”。有激励自己的作用,但还有一点自嘲的意味在里面。看,这是你自己选的路,怪不得别人。但即使可以怪罪别人又能怎样,还不是得继续乖乖推车!自我调侃着,希望可以给无聊呆板的推车之旅增添一些乐趣,至少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快就选择放弃。当然也从没想过放弃,谁让是自己选的路呢,爬着也得走完。
一点点往上推,距离山口越来越近,当然距离纳木错就越来越远。中途停下一次,是休息,当然也是想要以此刻最近的距离再看上几眼纳木错,毕竟接下的每一步都是在远离它。与昨天那个下坡处差不多的视野,只能望见一角。与昨天不同的是,这次天空中白云很多,湖面呈灰白色。
回望远处灰白色的纳木错一角
远远看到山口上悬挂着经幡,很多人在撒龙达、焚香。最后一个弯道结束,终于爬上最高点。12点15分。从出发到爬上山口,七八公里的路程,用了整整近两个小时,其中仅推车时间就近一个半小时。山口处停放着各式各样的车辆,游人更是密密麻麻。现在正是中午,游人最多的时刻。而且今天是端午假期,游客应该比以往更多。看到很多人在一块大石头处拍照,过去看了一下,大石头上三个深红的大字“那根拉”,以及相应的藏文。这时才得知这个山口叫那根拉。石头旁边标注着海拔高度,居然5190米。很是疑惑。有这么高?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高,而且根据自己的自身感受来说也不像是这么高。
游人众多的那根拉山口
山口待上一段时间,一会儿回望一下远处依稀可见的纳木错,一会儿张望一下接下来的道路。本想在大石头处给车子拍张照,但游人太多,都在排队,索性放弃,只是在临下山的路边拍上一张,算是来过。
山口留影
下山,目标当雄县。刚开始坡度较缓,可以骑车,没有太大的危险就可以控制车子。一段平缓而完好的下山路后,又出现修路的情况,要不断地通过临时道路绕行。加之下过雨,且看上去雨量很大,而临时道路又都是用泥土铺成,水和泥“完美”地混在一起,泥泞不堪。不过也正是这些路况很差的临时道路,阻止了车子下坡不断加速的情况,让车子始终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临时道路密集的路段结束,坡度逐渐增大。尝试过两次骑车前行,感觉每次都是在拿生命做赌注,完全就是“速度与激情”。第一次尝试,骑上车子后,速度不断加快,再想要控制住车子时,“脚刹”已完全失去作用。最后整个车子不停左右摇晃,在即将失控的边缘,只好把车子冲向路边山坡。但又不能直接冲向山体,那样只会让车子翻得更快、摔得更惨。只能尽量让车子逐渐靠近山体,用山体的坡势来减缓车子速度,然后再在万分危急中准确找到一个节点,双脚猛然迅速着地,电光火石间稳住车子。要不然不是人仰车翻,就是肉身撞上山体,哪一个结果都够自己好受的。比巴木错湖盆下坡惊险太多。
第一次尝试骑行失败后,推行了一小段距离,但还是不甘心就此一直推行。准备尝试第二次骑行。没想到比第一次的危险系数还高。过程差不多,但这次经历的坡度更陡,车子达到了一个更快的速度。不是不想停下,而是根本停不下,路边没有了合适的山体可供缓冲。车子飞快地往下冲,右脚鞋底摩擦着地面,发出呼啦啦、哗啦啦、刺啦啦的异常响动。幸好当时没有太多的车辆经过,但路边的游人都在用一种惊异的眼光看着我的这个“非凡”举动。而我根本无法从他们的眼睛中读出什么,因为只一闪,我就从他们面前过去了。
眼看着前面不远就是一个更大的下坡,如果以这种“疯狂”的状态进入前面那个下坡,车子就真的会完全失去控制。只能赌一把,在那一瞬间,没有过多思考,冒着极大的摔车可能,直接冲向了山体。不幸中的万幸,山体旁正好有一大片厚厚的石子和石块堆起。车子摇摇晃晃地快速冲进石堆,即使如此,还是在车子即将摔倒的一刹那,才把车子停住。停下后,直接放倒车子,顺势坐倒在石堆上。高度的紧张,整个人有点虚脱和眩晕。确实需要休息,让自己这颗已承受太多惊险的“弱小”心脏休息一下,感觉马上就要超出它的承受范围了。
两次尝试后,果断放弃骑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真的会发生意外。在整个阿里环线即将结束之时,缠着绷带回拉萨可不是件有趣的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再尝试下去,“脚刹”有可能也会失灵,鞋底迟早磨透。第二次惊险停车后,明显可以感觉到右脚底的异样,抬脚查看鞋底。穿的一直是一双户外徒步鞋,鞋底花纹很密很厚,但抬脚后发现,前脚掌和后脚跟处,花纹已磨平,用力踩下鞋子,甚至可以明显感觉到地面的坑挖。之前曾多次用“脚刹”,但都没有这两次对鞋底的破坏大。
不能再骑了,老老实实推着车子往下走。更确切的说,是被车子“拉”着往下。可以想象此刻的痛苦心情。明明下坡路,明明可以轻轻松松骑着车子下坡,明明可以痛痛快快享受速度的快感,而我却只能苦逼地步行前进。而这种推车“步行”的方式要比纯粹的走路痛苦太多。不能走太快,太快了车子惯性会越来越大;也不能太慢,当然也完全慢不下来,车子的惯性一直拉着我。没想到一个代步工具,现在居然“沦落”成了前进道路上的“累赘”。真的有点像小时候听过的那则“父子俩抬驴”的故事,有驴不骑,最后抬着回家。而我现在是有车不能骑,完全是由自己的疏忽造成。
一边推车,一边沉浸在自我痛苦之中。但是转念一想,这种前行方式不是可以更好地欣赏周围的风景吗?于是,不再去想脚下的事,开始更多地关注于周围。大大小小的车辆一批批迎面而来,感觉比整个中线遇到车子总和还多。纳木错距离拉萨不远,200公里左右。很多人到拉萨后,一般还会选择去两个地方,一个是羊卓雍错,另一个就是纳木错。很多旅行社都有游览这两大圣湖的线路和服务,当然包车或租车也很方便。
推着车子又经过一段“水和泥”混合在一起的艰难道路。这时看到前面不远有真正的水泥路面,拐过一个弯,纳木错景区大门出现在眼前,终于可以骑上车子了。快到达景区大门时,发现大门处站着几位警察同志,而且随着我的出现,他们的目光都在逐渐转向我。以为需要查验身份,就用“脚刹”让车子慢下来。没有直接停车,而是用鞋稍微用力摩擦地面,控制着速度,准备靠近后再停住。鞋子摩擦水泥地面发出“呲呲”的声音,几位警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我身上。但当我在他们身边停住时,问了一声“要检查身份证吗”,很友善地回答“不用”。早知不检查身份证,又何苦摩擦这么长一段路。我的鞋底啊,又被无情地磨掉了一层。
景区大门口很多商店和小摊,主要售卖食物和一些纪念品。除了这些之外,当然还有售票处。昨天遇到的两位骑友就说过他们过来时就要买票。那这样说,我不就相当于赚了一个门票钱。只有从拉萨方向去纳木错要买票,而我过来的方向上就没有售票点。看来真该好好游览一番纳木错的,要不然真有点对不起这省去的门票钱,当然这也是在穿越整个藏北之后应得的。肯定不会有人仅仅为了省去门票,就去绕这么大一圈。
出了景区大门,道路又在修,又是接连不断的临时道路,道路泥泞的程度更是远超之前,看来这里的降水量更大,很多临时道路都变成了浑浊的水坑。之前的泥泞道路,泥水已经开始“装扮”我和我的车子。现在又要经过几处大水泥坑,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把车速降到最慢,生怕溅起泥浆,但还是无法阻止身上和车子上所有能溅到泥浆的地方都是泥浆。车链、齿轮、车身下面等等都已被泥浆糊住,导致车子变速都困难。没法清理,更不想现在清理。反正离拉萨不远了,所有这些等回到拉萨再说吧。
纳木错景区大门出来9公里左右,2点多点进入当雄县。虽然带着满身的“颓废”,但迎接自己的是阳光明媚。再次回到109国道,终于告别了那充满梦幻的藏北。无法确定这个“终于”的含义到底是庆幸多一点还是遗憾多一点。也许都有吧。为自己庆幸,庆幸可以完整地离开“绝望之境”;更为自己遗憾,遗憾还没有享受够“绝美之境”。藏北,带给自己太多太多,也经历太多太多,而现在,还来不及整理自己那太多太多“错综复杂”的情感和情绪。
行程最开始一段是川藏北线,最后一天狂骑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就曾路过当雄县。当时没有在当雄县停留,但还是狠狠地朝里面看了一眼我现在出来的这条路,这条正对着当雄火车站的道路。当时就在想,自己究竟什么时候可以从这个路口出来,又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来呢?当时,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得遥远、如此得不可思议;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成过往,依然是那么得遥远、那么得不可思议。是的,完成了阿里大环线,完成了艰苦而又有趣的阿里大环线、只属于自己的阿里大环线,也完成了整个行程中最为艰难的一段。
把思绪从远方拉回,道路还在前方。今天肯定不会像骑行川藏北线时一样,狂骑200公里到拉萨。早已没有了第一次想要到达拉萨时的那种无边无际的激情。那时的激情可以燃烧一切、可以完成一切。而现在,在经历过骑行的百味后,可以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状态和需求。即使现在还有那种激情,想要今天直接到达拉萨也不太可能。上次经过当雄时还不到中午,而现在早已过了中午。相对现实的情况是到达羊八井,但将近80公里的路程也有点困难。那就还是依照以往,在路上看情况。
在路边一家饭馆吃了一碗面,顺便休息一会。其实到当雄后完全可以选择搭车回拉萨,毕竟从当雄到拉萨的这段路程已骑行过,但还是决定继续骑行。我希望自己所有的行程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3点左右再次启程。熟悉的场景,记忆中的一幕幕开始闪现。努力回想当时在哪些地方发生了些什么,又看到了些什么,与现在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物”还是那些“物”,人也没有太多的“非”。最大的区别就是,之前经过时,两边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呈现的是最原始的土黄色;而现在,山上铺上了新绿,一派蓬勃盎然的气象。时节的变换,更能说明,时间在改变着。
满山的新绿
下午的骑行感觉还可以,天气不错,有风,不大。一切都是良好的态势。前面再翻过两座比较平缓的山口,后面的行程就更加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心里如此预想着。但所有的这一切在现实面前都是如此不堪。距离念青唐古拉山口5公里左右时,天气陡变,整个天空瞬间布满乌云,突然间就狂风大作。现在遭遇的这次逆风绝对是整个阿里环线中最强的一次。今天一天的遭遇真是奇怪。先是爬那根拉山口时,遭遇了所有翻越山口时的最强逆风。而现在,遭遇的更是整个阿里环线中最强的一次逆风。看来到达拉萨的行程并不容易。
念青唐古拉山口的坡根本不算爬坡,坡度很缓,只能算是一个稍微起伏的缓坡。但就是这个基本没有坡度的缓坡,现在却让自己寸步难行。蹬车蹬得那个费劲!有时稍微跟不上劲,车子甚至会往后退。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骑行者,在这种几乎等同于平路的道路上,还是执拗地选择蹬车,而不是下车推行。看了下码表上的骑行时速,4公里,居然只有4公里!还不如步行速度快,但还是咬紧牙关奋力往前蹬。
迎面而来的强风,卷起一阵阵沙石,只能一次次低头躲避。沙石打在头盔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有时风势实在太强,卷起的石子更是疯狂,只能停住车子身体往后转,护住面部,让后背来缓冲打击。等“打击”结束,依然继续努力蹬车。大风已对付不了,头顶的乌云还不“放过”我,不时落下一阵犹如子弹般的雨点。可以想象,很小的雨点,不是那种豆大的雨珠,落在头盔上都可以发出“啪”的声音,可想而知风势到底有多大!打在脸上的雨点,仿佛子弹打来般疼痛。
就是这相当于平路的不足5公里路程,蹬车蹬了整整一个小时。到达念青唐古拉山口时,已过8点。天气的恶化情况更甚。最初的天空还有一条很长的“口子”,可以看到光线,但很快天空完全被乌云笼罩。风依旧很大,整个天空更有一种暴雨的趋势。在山口处纠结一会,思考着今天行程的结束与否,但山口没有合适的露宿场所,还是选择继续前行。换好整套的防雨装备,继续出发。我可不想被淋成“落汤鸡”,而且这次成为“落汤鸡”的可能性很大。
很快,大雨中果断成了“落汤鸡”,全身上下都是雨水汇集而成的密密麻麻的水流,眼镜上也是水流纵横,需要不断用手擦拭,才能在模糊的镜片中辨认出道路。在经受着恶劣天气的同时,上天再次给了一个惊喜。天空中居然出现了彩虹,一道在狂风暴雨中出现的彩虹,一道很神奇的彩虹。彩虹的形成需要阳光,一般出现在雨过天晴之后。而现在狂风暴雨之中,再次展现了高原气候环境的奇妙。
狂风暴雨中的彩虹
伴随着风雨,天色很快暗下。庆幸的是,雨势在逐渐变小,风势依旧。到达羊八井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可露宿的地方又不知道在哪里。9点左右,按照之前记忆中的位置可以确定再往前不远应该就是另一个山口,拿多拉山口,也是到拉萨前的最后一个山口。记得拿多拉山口前好像有一些房屋,不知是否有地方可借宿。在拿多拉山口前找到借宿场所,应该是现在最实际、最稳妥的做法。在有可能再次狂风暴雨的夜晚中继续骑行,应该不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当路边出现第一栋建筑时,就决定去查看一下。黑暗中隐约可见的建筑轮廓很大,应该不是普通民居,倒像是某些负责道路的相关部门的办公楼。但是过去有点困难,需要经过一条小溪。仔细找寻溪流的最窄处,计算着应该可以一步跨过。果不其然,虽然一步跨过了水流,但是半只鞋子直接陷进了淤泥里。急忙拔出鞋子,在坚实的地上狠狠跺几下,希望可以把淤泥甩掉些。
高大建筑旁有几间相对矮小的房屋。“办公楼”完全是黑的,里面肯定没有人,只好进到矮房子里。矮房子也不是民居,其中一小间是一个很小的商店。屋里三四个人,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看上去应该都是藏族人。其中一人正在炉子边做饭,羊肉面疙瘩。推开门后,所有人都很惊异地看着我,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情况,然后就询问是否可以借宿。只有一个人与我说话,也只有他会汉语,像是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很友善,也很有趣。对话中,他总是时不时地和我开上几句玩笑。在我表达想要在这里住宿后,“负责人”假装严肃地说要收钱。我问多少钱,他就说你说多少就多少。其实已经很明显感觉他在开玩笑,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奇怪的人,当然要逗一逗,而我也“不甘示弱”。我就问你要多少,他又说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我说那就按照你们之前的情况向我收费,他说从来没有人在这里借宿过。这应该是事实,看来我将成为第一个在这里借宿的“外人”。
玩笑归玩笑,他们还是很欢迎我在这里借宿,而且还有饭吃。再次跨过小溪去推车,这次用力更大,没有再次陷入淤泥之中。沿着公路往前一百多米,找到下去的小路,绕回到矮房子。车子停放在外面,再次进到屋里,他们让我坐下,随后有人给我倒酥油茶。“负责人”明显对我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我各种问题,尤其关注我的个人情况。他说像我这种内地的大学生,在拉萨很好找工作,而且这里的工资也更高些。他还给我对比了一下藏族人和内地汉人在结婚彩礼上的差别,甚至鼓动我找一个藏族姑娘结婚。很可爱的藏族大哥,弄得我都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藏族大哥请我喝酸奶,是他们自己做的,最传统的发酵方法,没有任何添加剂。这个酸奶尝起来更酸些,但也更浓更香。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淳朴味道,绝对不是工业制成品可比拟的。不过酸中带有一丝丝的涩,应该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也许这本就是酸奶最本质的味道吧。
晚饭的面疙瘩做好后,一起围在桌边吃。盛饭的碗小了一点,接连吃了好几碗。尤其是藏族大哥,每次看到我碗里的吃光了,就让人再给我盛,直到真正吃饱为止。晚饭后,又聊了一会,已很晚,准备睡觉。他们收拾各自的床铺,而我还不确定睡在哪里。随后藏族大哥对我说,除了他们几个人睡觉的床之外,其他的床随便睡。整个房间摆放了好多张传统藏式卧具,他们各占一个,我就随便选了一个,在上面铺上睡袋,钻进去睡觉。“曲折”而又“多变”的一天就这样结束,等待着明天进入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