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就是我们青岛之旅(青岛行一)

这就是我们青岛之旅(青岛行一)

去海边一直是敏的心愿,没看过海的敏对大海一直充满渴望。生活不只有无休止的忙碌,趁着年轻,在时光的缝隙中给自己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去青岛吧!青岛有海,这也算完成了敏的心愿。

这就是我们青岛之旅(青岛行一)(1)

从济南到青岛坐动车需三个小时,相比复兴号是慢了点,但相比绿皮车更是快了至少一倍,这样的速度彻彻底底能满足我和敏的行程安排,也能够满足敏及时看海。国庆的青岛人出奇的多,相比较刚刚去过的济南,不止地面上的人流,青岛仿佛要聪明些,车站建在地下,分散了地面的人潮,但人还是多,走出列车的人流在地下车站摩肩接踵蠕动前行,可以闻到旁边呼出的怪味,甚是闷的慌。去青岛之前我们查了去海边的路,可惜没记住,此时在人群中,导航也失灵了,敏有些焦急,问了车站的保安人员,他给我们指了去海边的方向,又怕我们这些外地人走错,追上来特意热情的叮嘱一番,他说栈桥公园是观海的佳地,去哪里看海要好些,后来才知道,出了青岛地下火车站距离海边不过几百米,只是被人流挡住了视线。

这就是我们青岛之旅(青岛行一)(2)

未见大海先见人海,我心里这样想想着,茫茫的人群继续攒动,在午后的阳光里密集地摇晃爬向通道的出口处,像极了将要觅食的企鹅。渴望见到大海的心还是悬着,生怕景致淹没在人海中而错过或迟到。郯城路的人行道堵的慌,彼此挨着走,好不容易看到一小点踏脚的地方,猛跨一步还是缩回了腿,动作夸张的如同触了电,怕踩到地上横卧着的几个人,大脑里闪过电影里饿殍满地的情节,显然我们错了。他们的脸在略带燥热地面上脸朝下,或用自己的臂膀挡住了,看不见表情,但头顶无一例外放着一个发亮的铁碗,有些碗里装着些许零钱,我和敏立刻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座年轻而干净的城市突然让我陷入短暂的沉思,为他们这样的营生而担心,仿佛繁华与苦难是两条平行的线永远无法重合,它们和青岛彼此映衬着,彼此对比的格外明显。在一个丁字路口等待小汽车一寸一寸的挪动,车流中中间夹杂的电瓶车灵活轻便,东躲西窜技术娴熟,不经意间消失了。公交车在拥挤的路段特别显的体大宽肥,自然在这百米赛跑中无法施展优势,尽管有自己的专用道,还是被过马路的人群围着,鸣笛不断。这些人着实不听年轻交警的哨声,仿佛走的肆无忌惮,毕竟是挤在一起,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如潮水不可阻挡,苦了交警不停歇摆动的手臂,大家彼此挤的热烈,目光一致死死盯着红灯。敏突然诡秘带笑,目光向导我朝右边看,小声地说“太平路”,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相互会意笑了。经历了漫长红灯的等待,走上路边的台阶,海猛然间出现在眼前,有些猝不及防,更多的是惊讶,海来的太突然了。我们站的地方原来就是海堤,高出路有几米,让海来的之所已晚了些。

这就是我们青岛之旅(青岛行一)(3)

堤上海风自然要大,风里的腥味更加浓烈,最好的观海位置早已被挤占了,任然挡不住海庞大的身躯。不得已再次提到人流,海岸是弧形的,人流也是弧形的,海岸有多宽,人流有多宽。堤上和海滩全是黑压压的一片,壮观的不亚于大海的气魄,嘈杂的厉害,淹过了海浪声。我们怎么能保持平静而成例外呢,早已被海浪和人潮点燃热情,拥抱沙滩、海浪有些迫不及待,沙滩上很是热闹,大人小孩穿着各异,都尽可能穿的少一些,多数人都赤脚,尽情享受海砂,海砂从岸堤到海水,由粗渐变到细,没有像电影里画面的松软,但依然不减对海的热情,成人对海沙有些诚见,偶尔对隔了脚的石子不满,吝啬对海滩的赞美,但这里却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的天性努力释放,尽力发挥自己堆砂的才艺,海水带了海砂有点浑浊,但看不到垃圾,没有想象中的碧波万顷,这也倒是自然舒服。男孩子要疯狂点,直接脱个精光,欢笑着奔向海浪然后卧倒,被海潮荡了个来回,丝毫不理会身后高喊名字的父母。我和敏光着脚丫尽情的享受着浓烈的氛围,水下的细砂被海浪反复的淘尽,要比岸边挡墙下的松散且细腻,脚底下海沙被海水掏空,身体尽可能地向下沉,不得不抬脚换个位置。开始长潮了,浪也高了起来,愉快的不在乎衣服被打湿,仿佛恨不得跑到海中央去。几乎人人都要尽情摆出最美的姿态拍照,想留下与海为伴美的美妙时刻,我们也亦然。(未完待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