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庭该怎么过好一生(30岁单身不孝人生有千万种活法)
没有家庭该怎么过好一生(30岁单身不孝人生有千万种活法)在她的叹息之中,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问她过年放假几号有空聚餐。那头的她好久才回答说:“今年不回去过年了,一回就被催婚。”
如果明天是末日,你会不会后悔今天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两天打电话给在北京工作的朋友,
问她过年放假几号有空聚餐。
那头的她好久才回答说:“今年不回去过年了,一回就被催婚。”
在她的叹息之中,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
父亲在单位因为“女儿30岁了迟迟未婚”被同事耻笑辱骂。
后来女儿气不过,去父亲单位理论,结果当场瘫倒,气到晕厥。
不知从何时开始,无论男女,过了该成婚的年龄不结婚就是“错误”,就是“怪物”,甚至被人说成“不孝”。
而除了婚姻,这几年开始网上总是有很多所谓的人生规划表,替我们将人生规划的整整齐齐。
原本只是一种调侃的方式,
却赤裸裸的透露着这个世界苛刻的“规则”和现实生活的残酷,
特别是这个时代下的年轻人,更是被这些所谓的“指标”绑的严严实实:
二三十的人还不成家,以后怎么立业;
纹个身就是不正经;
女孩子就应该在家,去那么远的城市干嘛;
老大不小的了,还单身是不是有问题……
就像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一样,努力地生活,还是没能得到该有的认可; 努力地适应,却好像离长辈眼中的“优秀”越来越远。
可生而为人,我们就一定要迎合他人眼光,活成别人心中的“模型”吗?
在帖子上看到一个女生分享自己的真实故事:
她说以前喜欢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有同事就私下说她虚荣心太强。后来她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别人又说她清高;
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出门不想化妆,别人说她没礼貌,于是后来寻思着素颜时要带个口罩,却又因此被别人说装...
我相信同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感同深受过。
生儿为人,我们不但要扮演好儿子女儿、妻子丈夫、爸爸妈妈……还要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懂事、有趣的人...
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
后面再去翻帖子的时候,发现那个发帖的女生在自己帖子下方补充说:
“过后不久就把那个说自己虚荣心的同事删了,现在不想化妆的时候就素着脸出门,自从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后,这日子过的实在太爽了!”
很喜欢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一书里说的:
“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节奏度过一天。”
少跟从外界的声音,多关注自己的内心。
毕竟生活过得舒不舒服只有我们知道,别人也不会为我们的人生结果买单。
前段时间,全智贤又一次登上了热搜。
这一次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这个“许多明星借着社交平台吸流量”的时代,没有“朋友圈”。
出道这么多年来,全智贤连最火的社交工具ins都没有开,不去刻意营造社交平台的吸睛人设,也从来不做那些在她眼里看起来无谓的社交。
即使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作为一个明星就应该多为自己增加曝光,争取在别人眼中留下好的社交形象”,可她从来不这样认为。
有人做过统计,在人生中有超过90%的社交场合并不是非去不可的。
那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其实可以拿来收获、沉淀更好的自己,
即使是学学化妆,看两场电影,不也是更好的选择吗?
当大多数人还活在担心着一顿聚餐不去就会显得不合群、没礼貌,
担心着到适婚年龄还没成家就被贴标签的时候,
当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还活在外界的限制中。
那些内心坚定,敢于做自己的人,都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路线,甚至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都想选择一条最保险的路来走,来完成人生,希望活成别人羡慕的“优秀”样子。
却时常忘了问一句,这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其实就像那句话说的:
“人活一生,寻寻觅觅走遍世界,最重要的事,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愿我们,都有忠于内心的勇气和抵御嘈杂的底气。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生活方式,活出自己。
按着自己的心意去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样子。
不必找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和别人,也不必听从外界强加的要求。
遇到爱情再结婚,去做喜欢的工作,去自己喜欢的城市……
余生,去做最想做的事、成为最想成为的人、过上最期待的生活,向前走,别回头,别停留。
愿你,无论何时,
都能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这一生不虚此行。
-【作者:行走的瘦子,关注我,一起探讨人生。】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