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从什么时候开始视同缴费(社保视同缴费年限无需缴费)
养老保险从什么时候开始视同缴费(社保视同缴费年限无需缴费)第2类,是全部统一视同缴费指数。不要贸然说全国没有统一缴费指数的地区,上海市是这样的: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1.0计算。个别地区可能也对企业退休人员有类似的视同缴费指数计算方式。第1类,是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通过各省市制定的,视同缴费指数表对照而来。主要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岗位、薪级和退休生活补贴的标准等因素确定。各省市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用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和基础养老金中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级别,这也是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老办法一脉相承的。
社保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在计算的时候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在《社会保险法》中指的是,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凭借工龄视同缴费的工作时间,也包括上山下乡和安置工作复退军人的军龄,必须以职工档案为准。
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并不是没人缴纳,而是由国家承担。个人不需要缴费而已,因为熟知社保缴费的人都知道社会保险,缴费分为个人缴纳部分和单位缴纳部分。
关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分为三类情况:
第1类,是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通过各省市制定的,视同缴费指数表对照而来。
主要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岗位、薪级和退休生活补贴的标准等因素确定。各省市的标准不一样。
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用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和基础养老金中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级别,这也是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老办法一脉相承的。
个别地区可能也对企业退休人员有类似的视同缴费指数计算方式。
第2类,是全部统一视同缴费指数。不要贸然说全国没有统一缴费指数的地区,上海市是这样的: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1.0计算。
1993~2010年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0的,也按照1.0计算。
2011年至2013年缴费工资指数分别按照不低于1.0、0.85和0.75计算。
上海市的情况比较复杂,2017年又经历了一次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完善。
这种方式是对人人平等,大家的相关待遇也是一样的,当然也摆脱不了大锅饭的嫌疑。
第3类情况,压根就没有视同缴费指数。山东等很多地区压根就没有视同缴费指数,相应的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要按照实际平均缴费指数计算。
也就是说,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指数跟退休前的一段社保缴费时间有关。为了保障大家有充足的缴费指数计算时间,山东省青岛规定社保实际缴费年限最少要有48个月。
这种情况下,社保缴费以后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也会越高。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群,缴费基数低可就吃亏了。虽然说按照300%缴费最划算,但是并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负担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有14亿人口,从90年代开始建立完善有关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间,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希望大家理解。不过每一个地区的政策是统一的,也确保了相应的公平性。
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20年将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或许,等待未来推动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的时候,有关视同缴费指数的政策就会统一了。希望未来的养老金越来越高!